中国科学家曾获诺贝尔奖这一奖项,新获奖者公布
中新网10月2日电(甘甜) 据诺贝尔奖官网消息,北京时间10月2日下午,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率先揭晓,科学家Katalin Karikó和Drew Weissman获奖,以表彰他们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这些发现使针对新冠感染的有效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的开发成为可能。
生理学或医学奖是2023年诺贝尔奖公布的第一个奖项。作为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奖项,在过去一百多年间,该奖项见证了人类生物和医学领域的发展,记载了诺奖得主们同疾病和死亡作斗争的探索研究。
生命变得更美好
这些发现让无数人获益
“新的发现使生命更美好。”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章上,刻着这样一句话,这也是该奖项的意义所在。
多年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得主们孜孜探索,研究成果涵盖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代谢学及免疫学等诸多领域,推动着世界医学进步,造福着人类社会。
疟疾,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高死亡率传染病之一。而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诺贝尔奖委员会委员、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教授汉斯 弗斯伯格曾对此作出高度评价:“上世纪60至70年代,屠呦呦在中国参与了抗疟新药的研发工作。青蒿素的成功提取引发抗疟新药品的研发,挽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癌症被认为是夺走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每年都有数百万人因此丧命,抗癌策略的研发往往备受关注。也正因如此,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艾利森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以表彰其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做的贡献。评奖委员会指出,两名科学家“松开”了人体的抗癌“刹车”,让免疫系统能全力对抗癌细胞,“现在已彻底改变了癌症疗法”。
肝炎也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一大健康威胁。2020年,三名科学家哈维 阿尔特、迈克尔 霍顿和查尔斯 赖斯,因对发现丙型肝炎病毒做出决定性贡献,而获得诺奖。诺奖官方网站指出,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不仅揭示了一些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同时也让针对丙型肝炎病毒进行血检和研制抗病毒药物成为可能,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数”说诺奖
他们被视为“真正的巨人”
诺贝尔奖官网数据显示,自1901年以来,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颁发了113次(截至2022年),共有225人获奖,包括12名女性。其中1915年、1916年、1917年、1918年、1921年、1925年、1940年、1941年和1942年并未颁发。
除战争影响外,诺贝尔基金会的章程规定解释说:“如果提名的成就未达到诺贝尔奖标准,奖金将被保留到下一年。如果下一年依然没有符合规定的获奖者,奖金将会存入基金会储备资金中。”
细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奖史,迄今最年长的得主是美国生物学家、发现肿瘤诱导病毒的裴顿 劳斯,他于1966年获奖时已87岁高龄。最年轻的得主是加拿大医生弗雷德 班廷,他因发现胰岛素于1923年获奖,时年32岁。
还曾有过两对“夫妻档”同时获奖:美国科学家卡尔 科里、格蒂 科里夫妇因发现糖代谢中的酶促反应,共同获得194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14年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挪威科学家梅-布里特 莫泽和爱德华 莫泽也是夫妻。
1959年获奖的阿瑟 科恩伯格和2006年获奖的罗杰 科恩伯格则是一对“父子兵”。罗杰 科恩伯格获奖时感慨说,自己至今还记得年幼时,跟随父亲去斯德哥尔摩领奖的情形。他还表示,“我一直仰慕他(父亲)的工作以及在我之前其他许多人的工作”,他们是“真正的巨人”。
因著作《梦的解析》而世界闻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则是资深的“陪跑者”,曾32次获得提名,但从未获奖。
回顾近10年得主及其成就
2022年
瑞典科学家斯万特 佩博因在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进化研究方面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21年
美国科学家大卫 朱利叶斯和阿登 帕塔普蒂安因在感受温度和触觉方面的发现获奖。
2020年
美国科学家哈维 阿尔特、查尔斯 赖斯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 霍顿,因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获奖。
2019年
美国科学家威廉 凯林、格雷格 塞门扎,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 拉特克利夫获奖,以表彰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2018年
美国免疫学家詹姆斯 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学家本庶佑,因发现抑制负免疫调节的癌症疗法,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7年
美国科学家杰弗里 霍尔、迈克尔 罗斯巴什和迈克尔 扬因解释了许多动植物和人类是如何让生物节律适应随地球自转而来的昼夜变换的,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6年
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大隅良典因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荣获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提出了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疗法”,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同时,爱尔兰科学家威廉 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因“发现对一种由蛔虫寄生病引发的感染采取了新的疗法”同获该奖。
2014年
英国科学家约翰 奥基夫以及挪威两位科学家爱德华 莫索尔和梅 布莱特 莫索尔,因“发现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3年
美国科学家詹姆斯 E 罗斯曼和兰迪-W 谢克曼,以及德国科学家托马斯-C 苏德霍夫因“在细胞内运输系统领域的新发现,三人发现了细胞囊泡交通的运行与调节机制”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云南永善山火大部分明火已扑灭 过火面积超200亩
- 安徽黟县:加速建设高颜值国际乡村旅游综合示范区
- 报告称31岁至40岁人群是中国电商消费主力军
- “海归”女孩逐梦安徽乡村 打造田园综合体
-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项目开工建设
- 春节期间全国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
- 湖南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
- 沈腾曝张艺谋片场笑声大 易烊千玺:相处很搞笑
- 尼日利亚“90后”姑娘“闯海”自贸港:助更多外籍人才在琼逐梦
- 2月19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370万人次
- 2023年云南非公企业百强榜揭晓 13户企业营收超百亿元
- 618抖音电商全面升级消费者购后体验,平均发货时长降低36%
- 《我没谈完的那场恋爱》获“金天使奖”最佳影片
- 官方通报幼儿园游泳教练体罚孩子:涉事教练已辞退
- 巴基斯坦发生炸弹袭击 11人遇难
- 《中国企业投资非洲报告2024》发布会暨投资非洲北京对话在京举办
- 国际热评:描绘人类命运共同体新蓝图 世界关注中国方案
- 国内首个《马术文化旅游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 用了这么多防蚊产品,为啥还是被叮得满身包?
- 余华英拐卖11名儿童案二审开庭 被害人亲属旁听 更多案件细节披露→
- 热门推荐
-
- 加速“走出去” 华茅在服贸会上签约3家海外经销商
- 欧盟为油价升高觅新路
- 深中通道进入桥梁“体检”阶段
- 遇见福建:客家人的多彩端午民俗
- 中老铁路迎国庆假期客流高峰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广东中部等地局地有大暴雨
- 广西制造的首艘万吨级船舶顺利交付
- 《逃出大英博物馆》完结 流失文物的归家路才开始
- 重庆举行汽车和电子对接会 推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度融合
- 广西法院“桂在执行·惠企暖企”专项执行行动成效明显
- 第十届丝路国际电影节国别展开幕 外籍导演看好中国市场
- 第41届泰国旅游节曼谷开幕
- “不负7待 剧享未来”系列活动拉开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七周年序幕
- 坚守与传承 于成龙酒业2023重阳封坛仪式盛大启幕
- 助民企 “建”行动丨创业热土盛开“创新花”
- 暴雨黄色预警:四川湖北河南江苏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拜登将在巴黎会见泽连斯基 美或向乌提供2.25亿美元军援
-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发生3.0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权益基金“锁”3年仍难赚钱,基民发愁:“亏本也赎回”
- 柏人城遗址考古新发现 推进柏人城营建、使用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