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下的伯明翰,会是最后一个吗
近些日子,关于英国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继再度被盗的大英博物馆之后,伯明翰也刷屏了。
当地时间9月5日,英国伯明翰市政委员会发布《关于“第114条通知”的声明》,称由于面对不断累积的巨额债务和高达8700万英镑的财务缺口,除维持保护弱势群体的公共服务和其他法定义务外,伯明翰地方政府即刻停止所有新的政府支出。伯明翰地方政府进入事实上的破产状态。
英国大城市突然宣布破产,着实出人意料,更何况这座城市是伯明翰。作为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翰可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它曾被称为英格兰的“心脏”,是英国开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批工业城市,即便放眼整个欧洲也算是工业重镇。
伯明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8世纪。但直到14世纪,伯明翰依旧寂寂无名,定居于此的人寥寥无几,基本上除了一个临时集市外什么都没有。
18世纪是其真正的蜕变期。
众所周知,英国依靠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起来,而伯明翰凭借周边地区蕴含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等矿产资源,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深度参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进程。除此以外,优越的地理位置也给伯明翰带来了显著优势。凭借便利的陆路交通、发达的河道及运河网络,加上距离伦敦、利物浦以及曼彻斯特等重要城市距离较近,伯明翰很快成为英国的交通枢纽。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伯明翰完成了蝶变,从一个小村庄转变为英国的工具和机械制造业中心,城市也因此发展起来。资料显示,1800年,伯明翰城市人口达到7.5万人;1900年这一数字大幅上涨至65万人。
伯明翰逐渐被人们所熟知,不仅因为它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还因为它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世界车间”。伯明翰曾被称为世界上产业最灵活、适应性最强的地区,从钉子到机床再到铁路机车、蒸汽机、船舶,这里都可以生产。它还一度是汽车工业中心,拥有阿斯顿马丁、捷豹、路虎等一大批世界知名汽车品牌。可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伯明翰在英国工业史上的地位都无可撼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国经济逐渐步入后工业化阶段,服务业特别是金融服务业成为英国的“当家产业”,曾经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伯明翰走上转型之路。
自20世纪60年代起,伯明翰开始了其改造计划,将老旧的建筑物拆除,代之以新建的现代化商业和住宅建筑,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口入住以及更多的商业活动。同时,伯明翰还积极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高科技产业。为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伯明翰还密集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中心,并积极支持企业创新研发。除此之外,伯明翰还有6所著名大学,吸引了成千上万学子包括留学生前来求学。由此,伯明翰由一个传统工业城市一举转型成为英国名副其实的商业、金融、高等教育中心。
这样一个在英国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城市,怎么突然就破产了?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社会护理支出增加、企业税收减少以及高通胀等带来的财政压力。
首先,社会护理支出的增加对伯明翰市政府的财政状况造成了严重影响。近年来,英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低收入家庭逐渐增多,使得社会护理支出规模逐步增大。数据显示,1994年英国花在社会护理支出上的费用为1064.45亿英镑,而到2022年,这一费用已经上涨到3238.81亿英镑。在英国各大城市中,伯明翰的人口老龄化情况较为严重。据统计,伯明翰市有超过30万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其中7.4%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服务。此外,伯明翰市还有超过20万低收入家庭,其中有36.6%需要领取住房补贴或其他福利。这些弱势群体对市政府提供的社会护理服务有着迫切且持续的需求,市政府不得不投入更多资金,财政压力巨大,无法避免也难以削减。
其次,企业税收减少也是造成伯明翰市政府财政困境的原因之一。近几年,英国脱欧、新冠疫情等事件相继发生,这些重大事件使伯明翰的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了市政府的税收。此外,疫情期间,伯明翰商业和旅游活动大幅减少,甚至出现阶段性停滞,使得市政府又失去了一部分宝贵的税收。数据显示,2022年,伯明翰市的企业税收比2019年度大幅减少了1.5亿英镑。
此外,相比英国其他城市,伯明翰的通胀问题更为严重。数额庞大的刚性支出叠加居高不下的价格水平,使得市政府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收入进一步告急。
这些原因虽然令人痛苦,但都谈不上“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真正的临界点与一起诉讼有关。
此前,伯明翰市百余名从事教育、餐饮等行业的女性,因薪酬待遇明显低于同职位的男性,而将伯明翰市政府告上法庭,要求实现同工同酬。2012年,最高法院判其胜诉。自最高法院判决生效起,伯明翰市政府已为此事支付了近11亿英镑的赔款。今年6月,市政府透露,还有6.5亿英镑至7.6亿英镑的相关赔款尚未赔付。市议会表示,同工同酬索赔的费用正以每月500万英镑至1400万英镑的速度递增,但市政委员会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或者其他手段来偿还这些债务,最终只能宣告破产。
英国当地媒体报道,虽然目前伯明翰人的日常生活并没有明显变化,但明年的财政预算可能会削减图书馆、成人教育、修缮街道的支出,并减少服务支出,还有可能上调商业房产税和市政税等。
伯明翰破产确实有意外的成分,但其面临的问题却带有一定普遍性,甚至可以被视作整个英国城市发展现状的缩影。
8月初,英国央行调整了未来几年的GDP增长预测。英国央行预计,2023年英国GDP增速为0.5%,此前预计为0.25%;预计2024年GDP增速为0.5%,此前预计为0.75%。而2025年更是降至0.25%,不断降低的趋势非常明显。
高通胀是英国经济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去年以来,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导致英国通胀率不断攀升。2022年10月,英国通胀率同比涨幅一度达到11.1%,创下40年来新高。英国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8%,上涨幅度虽与7月的7.9%相比有所下降,但剔除能源和食品价格之后的核心通胀率仍同比上涨6.9%,其中服务业通胀水平不降反升,涨幅达7.4%。
为遏制通胀,英国央行自2021年12月以来已经连续14次加息,基准利率升至5.25%。然而,加息对通胀的控制作用似乎并不理想,反而导致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普通居民的债务成本越来越高。截至5月底,英国不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公共部门净债务达到2.567万亿英镑,相当于GDP的100.1%。这是自1961年3月以来,英国政府净债务首次超过GDP的100%。
高额的债务意味着更多的利息支出,这将进一步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债务的不可控增长也给地方政府造成了巨大压力。伯明翰市政府的破产就是这样的例子。
受通胀高企影响,英国家庭的生活成本迅速增加。虽然英国政府也相应增加了民众的工资,但工资的增长速度远不及通胀飙升的速度。英国政府如果继续增加工资或提高利率,会进一步加大企业的负担;但如果不增加工资,又会削弱民众的购买力,进而影响消费。英国政府明显陷入两难局面。
总体来看,如果高通胀和高利率持续下去,英国经济陷入衰退将是大概率事件,而已经倒下的伯明翰,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刘 畅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国16岁女孩遭警察击毙 当地已发生多起涉警方枪击事件
- 广西首届草莓音乐节落地桂林 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 青藏铁路拉萨车务段:筑牢防汛安全屏障 守护乘客安全出行
- 第110届全国糖酒会带动城市服务业增收破百亿元
- 《自然-医学》年度特刊:盘点2024年有望改变医学的11个临床试验
- 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近三成
- 知名歌手自曝第三次患癌!或再也不能唱歌
- 新春旅游市场火热开启:“年味游”引领小众目的地热度攀升
- 2月新规来了!事关彩礼、旅游、保险,这地将上调最低工资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大宁:房前屋后“方寸地” 铺就生态致富路
- “逮捕表决”被否,文在寅“接班人”逃过一劫
- 文旅部:延长《网络表演经纪机构管理办法》政策缓冲期
- 指挥家曹鹏从艺80载:音乐要为社会服务
- 中国爱乐乐团成为国家级社会艺术水平考级机构
- 武铁增开城际及大宗货物直达列车 降低物流成本
- 北京就业和社保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5年城镇新增就业170万人
- 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 巴各界高度赞扬中方外交努力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广昌竹荪丰收撑起“致富伞”
- 拉萨至新加坡国际航线正式开通
- 这对旅马大熊猫喜迎18岁生日 当地民众:“无法被取代”
- 热门推荐
-
- 长征故事|一张通行证,一段长征史
- 广东中欧班列(德国方向)今年首列发运
- 旅美大熊猫幼崽“小奇迹”迎来3周岁生日
- 90高龄依然在《繁花》中绽放
- 国家林草局出台18项措施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林草融合发展新路
- 江瀚:奢侈品行业增速放缓,品牌如何求变?
- 沈阳举办交流展为两岸青少年搭建起艺术交流桥梁
- 女子实名举报内蒙古一副局长,当地:涉事人员已获刑!
- 经常喝牛奶就不会缺维生素D?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
- 帕金森患者如何运动、抑郁兼治?专访MIT团队:丘脑不止是“中继站”
- 北京商圈持续调整升级 CBD打造国际消费品牌前沿阵地
- “种地综艺”走红的秘密
- 集装箱吞吐量创新高 赣州国际陆港联通世界再加速
- 黑龙江7300多万亩大豆全部收完 多个农场亩产创新高
- 山西加快教育医疗资源下沉县城 新改扩建500所寄宿学校
- 吉林中西部“旱涝急转” 入汛最强降水马上到
- 南非电力部长:引入绩效奖金机制提升电力系统员工士气
- 中华医药樟树行:探访樟帮中医药一条街 感受便民中医诊疗服务
- 规模空前形式创新 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歌剧电影展将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