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起底原住民学校剥削儿童残酷历史,幸存者:这是场种族屠杀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美国《纽约时报》近日起底美原住民寄宿学校剥削儿童的残酷历史。据报道,自19世纪伊始,美历任政府对原住民实施几近野蛮的种族同化,在侵占土地的同时,还将其子女强行送进教会学校、“技能学校”接受“改造”,迫使无数家庭骨肉分离,更有甚者不堪折辱、死于非命。
最新调查显示,美国第一所“原住民寄宿学校”出现在1801年,此后150年间共有500余所类似学校,其中至少408所为联邦政府直接开办、或接受政府资金。该类学校并无正规师资,而是由教会组织负责运营。报道称,在当时,只有少数原住民家庭自愿将子女送到寄宿学校,希望孩子远离贫困。多数家庭则是被逼“送子”,因为违令会被限制口粮配额。
有些原住民儿童入学无异于签署“卖身契”。以恶名昭著的纽约托马斯印第安学校为例,该校勒令学生家长签署协议,不仅要主动放弃子女监护权,还得承诺就读期间父母不得“骚扰”孩子、“引诱”他们离校回家。入学后,学生要接受蛮横的“文化改造”:更改姓名,脱下部族服装,修剪发型。迫害过7800名原住民儿童的宾州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曾在宣传册中展示他们“改造”前后的对比图。南达科他州寄宿学校幸存者谢尔曼愤然道:“他们消灭我们的语言、文化,斩断我们的家族牵绊……这就是一场种族屠杀。”很多寄宿学校本质就是“技能学校+血汗工厂”。学生要学会烹饪、洗涤、缝纫和盖房等技能,再出卖劳力为学校挣钱,为社会输送廉价劳工。还有不少学生接受军事培训,以便被送上战场。在寄宿学校,很多原住民子女日常面临殴打、挨饿、强迫劳动等不人道待遇,数百人再也没能见到家人。数据显示,超过50所寄宿学校的旧址设有墓地,如圣达菲印第安寄宿学校的25座荒冢中有23座埋葬的是学生,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更是埋葬了189名学生。(刘皓然)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沙县小吃何以在海外“圈粉”
- 高温高湿天气,哪些疾病易发?权威解答来啦!
- 俞国良:以文化自信赋能心理健康
- 文化艺术“点亮”山东旅游胜地 文旅融合走深走实
- 戴维营会晤加剧阵营对抗风险,无益于地区安全稳定
- 中国电视剧年度盛典揭晓 《人世间》获年度大剧
- 渝昆高铁重庆至宜宾段4座新建车站亮相
- 专家:安徽淮南武王墩墓主身份可能是楚考烈王
- 尼共(联合马列)主席奥利宣誓就任尼泊尔新总理
- 送外卖也有门道 《骑手职业技能报告》显示胜任不容易
- “碳”路者丨“建行蓝”添彩“贵州绿”
- 浙江安吉:新青年绘就新质生产力新图景
- “新星梦 华夏情”第二届中韩文化交流之夜在韩国仁川举行
- 新疆伊宁举办多项群众活动迎新春
- 匈牙利总理发表年度国情咨文:将加强儿童保护体系
- 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美国银行业危机影响将持续数年
- 甘肃甘州:搭建“四季不落幕”文化舞台 农民当主角讲乡村故事
- 今年江西将开展1000余场以旧换新促消费活动 激活“一池春水”
- 长了蜘蛛痣就是患肝癌?
- “枫桥经验”发源地:“有事打110”,来的不一定是警察
- 热门推荐
-
- 西餐里常见的培根,可能不是真肉
- 成都赴泰国、印尼两国开展文旅推介 发布“十大精品线路”
- 俄紧急情况部:莫斯科州音乐厅恐袭遇难者人数升至143人
- 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公布 这些字词你了解多少?
- 基层儿科“应开尽开” 重庆积极应对儿童呼吸道疾病上升趋势
- 纪念台湾已故戏剧家李国修 《莎姆雷特》经典版将上演
- 上海推动花卉产业向多元发展转型 构建全产业链
- 印度学者:中国为全球复苏注入强心剂丨两会·世界观
- 2024国际显示技术大会在合肥召开
- 中新真探:吃桂圆能补血吗?
- 滴滴预计端午打车需求涨50% 下载滴滴App享优惠
- 金观平:切实用好“两新”支持资金
- 健康走公益活动举行 专家吁提高户外护眼意识、呵护孩子眼睛健康
- 这群90后“朝阳”在守护“夕阳”
- 机构:目前我国房企由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是必然趋势
- 国庆假期北京市公园纳客787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15.3%
- 四川广汉公安:三星堆博物馆的“国宝护卫队”
- 十年又十年——美国谎言将伊拉克推向战乱深渊
- “地球独生子”黔金丝猴家族再添新丁
- (乡村行·看振兴)贵广高铁穿梭十年 串起广西瑶乡振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