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打印柔性电极可用于神经刺激
科技日报北京7月18日电 (记者张梦然)特定神经可进行人为刺激以治疗疼痛。但神经越细,与所需电极的连接就越困难。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和日本NTT医疗与健康信息学实验室的科学家现已开发出采用4D打印技术生产的柔性电极。一旦接触到水分,它们就会自动折叠并包裹在细小的神经周围。该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神经系统通过电脉冲控制人体运动。但医学界也会对神经细胞进行人为刺激,例如,刺激周围神经可用于治疗慢性疼痛或睡眠呼吸暂停;刺激迷走神经可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癫痫症,但这条神经的直径约几毫米,比较粗。相比之下,刺激直径从几十到几百微米的神经就颇具挑战性,这些细如发丝的神经需要制作精细且精准的电极。
4D打印技术能以有针对性的方式重塑3D打印物体,研究人员此次新开发出的4D打印电极,在插入潮湿组织时,电极会折叠并包裹在超薄神经纤维周围。该电极最初是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可灵活调整形状、直径和其他特征。电极内部的结构化钛金涂层可在电极和神经纤维之间“沟通”,研究人员既可刺激神经,又可用电极测量神经信号。
这种新型电极既坚固又易于管理,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研究团队已在蝗虫身上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直径100微米的细神经纤维被包裹,却完全不会损伤神经,这一优点将使它成为未来医学界部署周围神经刺激的重要手段。
【总编辑圈点】
精准再造神经网络曾属于科幻小说的范畴,但随着制造技术飞速进步,设计和复制精密神奇的大脑和神经元网络不再是禁区。科学家不仅尝试用纳米支架+干细胞构建人工大脑用于脑研究;还用3D打印的细管引导受损神经再生;现在他们又连接了电极与纤细的神经,实现最细微级别的精确操作。相信未来的神经手术会像现在修补骨头和血管那样轻松。(来源:科技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北约要在日本开设这一机构,马克龙反对!
- 这两国将“在几天内”重开使馆
- 《柳叶刀》发布康希诺吸入用新冠疫苗最新成果
- 云南普洱:一抹乡愁点燃返乡创业情
- 无党派代表人士科技创新支撑石头旮旯里“长出”苹果产业
- (第六届进博会)蓝皮书称进博会对制造业投资的溢出效应正不断显现
- (新春走基层)青鱼乡里盼新年 浙江嘉兴“鱼”见地道江南年味
- 冲浪桨板成新宠 水上运动催热中国“暑期经济”
- 乡约福建:古韵洋坪国风热
- 韩官员:若俄供朝高精度武器,韩援乌将不设限
- 沈白高铁全线进入铺轨阶段
- 我国首个冷能养殖“蓝色牧场”水美鱼肥
- 上海张园“天井画廊”开启沉浸式石库门“赏荷乘风凉”之旅
- 福建省第七届大学生艺术节展演活动举行
- 上海图书馆东馆打造中国首个“悦读森林” 延展室外阅读空间
- 杜绝非银行支付无照上路
- 何以中国|成语里的中国·精忠报国
- 消费抢眼 前三季度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 泽连斯基:乌克兰危机以来,已有3.1万名乌军士兵阵亡
- 《平凡之路》开播 :以笑泪日常讲述职场新故事
- 热门推荐
-
- 第十次中韩外交部门高级别战略对话在首尔举行
- 广西一高校教职工涉嫌违法及师德失范?涉事教职工已报案
- 惠英红:从前江湖挣扎,现在从容看海
- 市场监管总局共归集各类涉企信用信息117.71亿条
- 上海市台湾同胞第十一次代表会议举行
- 矿产资源深部绿色智能开发前沿交叉技术全国博士后学术交流活动在沈阳举行
- 浙江避灾安置点温情特写:民众安身亦安心
- 中新教育|成都市教育局:2024年秋季学期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
- 弘扬端午文化,赓续中华文脉
- 2023中国(苏州)演出交易会首设演艺新剧目创投会助力原创孵化
- 深圳上半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超八千万人次
-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深圳文博会开幕
- 深圳文博会:台商搭棚“办桌” 在地文化融入文创产品
- 辽宁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开启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活动
- 量少价高购买难,堪称“续命粮”的特医食品何时能亲民?
- 湖南铁路建供给档案调度运力 保障低温冻雨天气电煤运输
- 大熊猫饲养员姜哲远:“福宝,谢谢你来到我身边”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艾义英去世,享年97岁
- 河北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 中南部有暴雨个别地点大暴雨
- 方言剧是文化传承,观剧有门槛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