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中外对话 | 伊朗重开驻沙特使馆,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伊朗重开驻沙特使馆,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中新社记者 李金磊 宫宏宇
当地时间2023年6月6日,伊朗驻沙特阿拉伯大使馆正式重新开放,两国关系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此前,在中方的斡旋下,沙特、伊朗两个中东国家断交七年后握手言和。4月6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北京举行会晤,这是两国外长七年多来的首次正式会晤,两国宣布即日起恢复外交关系。两个积怨已久的中东国家破冰言和,对地区和世界局势来说,有哪些利好?面对新局面、新形势下的“中东之问”,中国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
围绕上述问题,中新社“东西问·中外对话”邀请美国《中国政治学杂志》副主编、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马奥尼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研究员曲强展开对话。
约瑟夫·马奥尼认为,两国此前选择在北京会晤说明两国都信任中国,都愿意展示对中国调解的积极回应,以及在中国调解下推动两国和平的能力。与之相反的是,两国都对美国充满不信任,正跳出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框架。现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下降。中国是和平维护者,与仍陷冷战思维中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曲强表示,中国始终是中东发展的建设者,两个有着重大历史分歧的国家同时再次选择中国,表明都认可中国在该地区具有公正中立并值得信赖的国际地位。选择以中国为桥梁进行联系,是对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最大信任。这也向全球发出重要信号,即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国独大、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在中国斡旋下,沙特、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中国为什么能做到?这会对全球政治经济产生什么影响?
约瑟夫·马奥尼:我们过去将沙特和伊朗的冲突归咎于逊尼派与伊朗什叶派的宗教分歧。但需要思考的是,在多大程度上,这种冲突是源于美国对伊朗的敌视,以及为了确保美国主导石油价格因此在中东地区挑起分裂继而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在多大程度上,这些冲突与沙特和美国之间的特殊关系有关?
现在美国从中东撤退,把它在中东造成的麻烦抛诸脑后。美国抛弃中东主要是为了逃避责任并把矛头对准中国。在此过程中,正如我们所见,美沙关系恶化。中国与沙特和伊朗都保持良好关系,由中国作为调解人且在没有美国参与的情况下,促成了此次和解。
曲强:二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基于石油美元的考量。美国之所以支持沙特王室和伊朗巴列维王朝,都是为了确保石油的供应,以及美元和石油之间紧密挂钩。但随后伊朗爆发革命,美国为了自身最大利益考虑开始实行中东政策的第二阶段——分而治之。美国无法确保中东局势稳定,因为它自身与伊朗关系紧张。伊朗与美国曾是盟友,但现在却是石油行业最大的竞争者。因此,无论美国偏向沙伊哪一方,都会引起另一方的更多反击。
但中国的情况则完全不同,中国是中东发展的建设者。中国在中东没有历史遗留问题,中国一直在帮助伊拉克进行战后重建,帮助沙特建立未来都市,帮助伊朗重建经济。因为中国同为沙伊双方的朋友,所以大家都有这个耐心坐下来,谈一谈,并做出符合双方和整个地区最大利益的决定。
中新社记者:沙特、伊朗两国就复交事务会晤,为何再次选择北京?释放什么信号?这两个中东国家和解,是否意味着美国主导中东的时代结束?
约瑟夫·马奥尼:两国外长选择在北京进行会晤,是基于中国在恢复两国关系过程中起到的建设性作用,以及中国的中立立场。这一举措是明智的,因为两国会在北京取得进一步进展。
两国在北京会晤释放出两个信号:第一,沙伊两国都信任中国,因此都愿意在北京共谈之前根本不可能进行的话题;第二,两国都愿意展示对中国调解的积极回应,以及在中国调解下推动两国恢复外交关系的能力。与之相反的是,两国都对美国充满不信任,它们当前正跳出美国领导的世界秩序框架。现在,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正在下降。
我们可能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在这其中,中国通过大国外交,展现其作为全球和平维护者的角色,与仍陷冷战思维中的美国形成了鲜明对比。
曲强:第一,两个有着重大历史分歧的国家同时再次选择中国,表明该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地缘国家派别,都认可中国在该地区具有公正中立并值得信赖的国际地位。第二,中国在经济上的独特角色与地区各国形成优势互补,受到地区各国的欢迎。各国愿与中国借此契机结成长期合作发展关系。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更为地区各国未来可持续长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第三,中国作为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发展中大国,其政治影响力与国家综合能力能为该地区未来稳定发展提供物质与安全保障。过去沙伊两国也曾经有过互相接触的愿望,但因为美西方国家从中干涉,屡次折戟。它们选择以中国为桥梁进行联系,是对中国各方面实力的最大信任。
这也向全球发出重要信号,即美国在中东地区一国独大、主宰一切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当今的中东希望重新在国际舞台上寻求自身的地位与影响力,中东国家将越来越欢迎包括中国在内的域外重要国家参与该地区事务并开展合作。
中新社记者:中国推动解决两个中东国家之间的争端,之前还发布了全球安全倡议。中方和美方在全球安全领域的做法,各有何特点?
约瑟夫·马奥尼:美国的做法是零和博弈。美国经济如今依赖于美元体系,依赖于能以特定方式来操纵这一体系的美联储。实际上,美国的全球安全观就是保证美国能够继续保持其霸权地位。但现在,美国的霸权地位在弱化。
而中国明白,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最终都会影响到自身。因为中国作为世界上多数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因此,有利于中国的也将有利于世界,能造福世界的也会造福中国。但在这一点上美国有不同的想法,这就是两国在安全观上的关键区别。
曲强:“零和博弈”实际上是西方某些政客的一种非常陈旧的思维。当前世界已经改变,只要到处看看、走走,就会发现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所有国家的利益都是一体的。这不是“零和博弈”。“你愿意看着你的邻国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你的国家也会因此受益。”这是种双赢的结果,美国也应该明白这一点。
中国始终是多边主义坚定的倡导者,比如,“一带一路”倡议等对相关国家和中国自身都有利,最终大家都是赢家。我们可以携手使整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孩子上网课要注意保护好视力
- “全国工人先锋号”银川海关技术中心:筑起“开放宁夏”的安全屏障
- 先探为敬!当120岁青岛啤酒遇见33岁青岛啤酒节
- 前2月广州外贸进出口总值逾1600亿元 同比增9.2%
- 2024 CCF中国开源大会在深圳开幕
- 《吴宓文集》首次结集出版 纪念吴宓诞辰130周年
- 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启动5年 会诊疑难病例1.3万例
- 美国佛州一工业区发生爆炸并起火 致2死3伤
- 日本小型探测器登月后太阳能电池无法发电
- 合理安排假期,家长有效引导
- 拼多多11.11开门红:百亿补贴用户规模超6.2亿,“理性升级”成消费新趋势
- 中法金融界圆桌会召开 两国金融业交流亮点纷呈
- 中国上市券商今年上半年业绩稳健增长
- 2023年陕西警方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案件713起
- 法国总统马克龙与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就移民等问题会谈
- 奶茶这样喝更健康
- 大连(旅顺)国际樱花节启幕 游客踏青赏樱领略盎然春意
- 东西问丨魏韶华:老舍作品如何跨越东西方展现世界性?
- 7月5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89元 上调16个基点
- 广西申请组建联合国中型救援队 为东盟提供救援行动
- 热门推荐
-
- 秘鲁宣布边境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 安徽民营企业前三季度进出口3047.9亿元 “新三样”出口占比高
- 赋能科创策源高地建设 2024绿色生态创新大会在沪召开
- 中国电影产业迭代升级 如何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 青春华章 | 快来天津感受“博”勃生机!
- 中国首艘全新智能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成功交付
- 爬树、荡秋千也有全国大赛?这个运动会真好玩!
- “中企建设的这段高速公路堪称杰作”
- 中国首批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作银行涉资金超百亿元
- “AI模型风控” 入选2023 IT新治理领域十大关键词
- 中新教育丨三部门下达2024年学生资助补助经费 共约694.46亿元
- 50余名海外侨胞走进杭州:看发展 叙乡情 促合作
- 走进城头山遗址,触摸“早期中国”最真实的模样
- 三地协力开新线 居民跨省过春节
- 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首支“女子探伤班”在西藏拉萨亮相
- 四川昭觉彝族火把节:共赴一场彝族服饰盛宴
- 美波音公司“星际客机”首次载人试飞因技术故障取消
- 琼州海峡首艘新能源车辆专用运输船完成首航
- 长江中游三省连发高温预警 “清凉经济”走俏
- 工业重镇河北唐山:机器人“智造”抢占转型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