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行业加速变革转型
新技术新产品亮相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
全球物流行业加速变革转型(国际视点)
全球知名物流业展会——慕尼黑国际物流博览会日前落下帷幕。本次展会是新冠疫情后首次恢复线下举行,共有67个国家和地区的2320家展商参展,吸引了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5万名专业观众。参展商来自物流服务及设备、航空货运、公路铁路运输、港口及船运、供应链管理等多个领域,覆盖了全球“大物流”整体产业链。
本次展会上,中国有62家展商参展,是欧盟外最大的参展方。中国企业携最新成果亮相,展示了在港航物流、多式联运和交通装备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案,与全球企业一道推动物流行业加速变革转型。
技术创新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在供应链服务商普洛斯的展位上,观众拿起一件包裹放到机器人货斗,智能仓储机器人会自动识别货物信息,快速将其运至对应的分拣台……展会上,全球物流业呈现的数字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显。
在国际大宗物流领域,由于涉及多个业务方和不同国家,容易出现各类意外状况,导致货物配送延误甚至丢失。在敦豪集团展台,全新升级的创新数字物流平台myDHLi吸引了很多客户。在现场展示的操作页面上,用户可以实时监测海运及空运货物,基于大数据模型分析预测的海运货物到达时间与航运公司给出的时间相比,准确度提高48%。此外,所有报价单、商业发票、装箱单、货代单、交货证明等文件也都可以同步存储在云端,供用户随时查看或下载。该企业货运业务负责人沙瓦特向记者介绍,客户在运输需求方面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物流供应商应处理好这些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帮助客户最大限度地提高在物流方面的效率、弹性和可持续性。
新冠疫情促使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激发了物流业的发展潜力。汉莎货运公司总裁阿仕温·巴特表示,“在线贸易成功的关键在于供应链的弹性和速度。我们希望为电子商务货物的航运、清关和后续运输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同时为跨境电子商务运输提供更加便捷的‘门到门’服务。”
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和消费市场遭遇了诸多不确定性,库存风险管理也成为业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此次展会的物流技术展厅,包括博世公司在内的一批企业展示了最新的自动化库存管理系统。它可以让企业实时了解自己及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的库存水平,通过计算销售模式预测供需水平,并将营销预算重新分配给库存商品。
节能减排成为行业发展重点
航运业是全球贸易和经济的重要链条,海运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根据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全球航运业每年排放约10亿吨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国际海事组织通过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制定了航运业温室气体减排目标:以2008年为基准,到2030年碳排放强度降低40%,到2050年温室气体总排放量降低50%。本次展会上,参展的全球主要航运企业聚焦节能减排,推出大量基于环保的新产品和技术。
在中远海运集团展台,全球首制的大型电动集装箱船成为亮点。中远海运集团德国公司总经理林峥曦介绍,作为绿色智能电动化科研示范项目,该船舶是以“箱式电源”为主推进电源的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容量700标准箱。中远海运已经订造了多艘甲醇燃料集装箱船,并计划在2030年前引入全球首艘零排放跨太平洋集装箱船。
用户端也对航运企业的环保技术提出了更多要求,推动航运企业采取更大力度的减排措施。物流软件供应商笛卡尔系统集团在对包括英国等9个国家的8000多名用户调查后发现,超过半数的受访者有兴趣通过环保交付方式接收在线订单。如果商品以可持续性方式运输,54%的受访者表示愿意等待更长的时间,20%的受访者愿意为此支付更多运费。笛卡尔系统集团执行副总裁克里斯·琼斯认为,2023年,更多物流企业将在交付便利性和可持续性之间找到平衡——这是一项有价值的投资。
展会上,不少企业敏锐地捕捉到用户的这一新需求,并推出相应环保举措。例如,沃尔沃集团重点展示了最新推出的货运电动卡车。初创公司Eviation Aircraft推出了电动货运飞机,该货运飞机去年完成了首航,载重量达1200公斤,最大航行里程815公里,充电时间只需30分钟。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更多绿色、低碳运输方式的普及,物流业的韧性和可持续性将不断增强。
物流畅通推动中欧贸易发展
作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这为许多国外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商业机遇。展会期间,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专门举办了中欧班列推介会。与此同时,德国中国商会“物流专业委员会”也揭牌成立。德铁货运欧亚公司销售总经理康贝雅表示,德国与中国互为重要贸易伙伴,推动双边贸易持续蓬勃发展离不开稳定的物流服务与运输链。德国班列运营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塞尔·施泰因认为:“中国是欧洲重要的经济伙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带动下,双方贸易通道变得更加通畅。”
在中远海运等航运企业云集的B2展厅,来自中国的锦程物流网的展台前访客络绎不绝。该平台汇聚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8万家注册货运代理用户、24万家注册贸易用户,供应商资源覆盖国际物流行业上下游。此次展会上,这家中国物流企业与来自中国、英国、罗马尼亚等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联合组建了200多平方米的展区。现场工作人员泰斯拉向记者介绍,平台主要服务于全球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他们提供线上交易、支付结算、合作风险保障等综合服务,为中小型国际物流企业拓展业务、实现盈利提供帮助。“例如,在很多位于非洲的海岛地区,都有我们的付费用户,这是一些国际大型企业业务未覆盖区域,却为中小型物流企业提供了成长空间。”泰斯拉表示。
专注于中欧之间物流线路、仓储、转运业务的德国TSIT公司总裁杜梅表示,近年来,德中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汽车用锂电池等高科技产品通过中欧班列、海运等方式运抵欧洲,很多德国的工业产品也运往中国。这种供应链的密切合作促进了双方经贸合作的发展。
集装箱码头运营商欧门集团销售总监约恩·科曼达刚结束在中国的商业推广回到德国。“中国经济展现的活力让我惊叹,尤其是电动汽车、绿色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数字化场景的广泛应用,让整个社会的运行更加高效。”他告诉记者:“我们和中国企业在供应链方面合作多年,彼此信任。中国拥有产业政策等诸多优势,我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
(本报德国慕尼黑电)本报记者 李 强 刘仲华(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从搬家“落户”到开工投产 外商在中国“拼速度”抢机遇
- 健康江西行:有效阻断437例严重出生缺陷 吉安免费基因检测促进优生优育
- 第四针来了,怎么打?新冠用药产能如何?权威回应
-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产业集群全国行首站在昆山启动
- 窦贤康院士:科学家要把研究作为最大爱好才可能走得更远
- 北京小清河桥局部坍塌致五车落水 初步判断无人员落水
- 福建屏南乡村治理新“枫”貌:警务围着民意转,民警围着百姓转
- 高质量发展亲历者说|摩登天空副总裁沈玥:中国演出市场应朝国际化方向发展
- 广州:上半年为5万余名劳动者追回近4亿元
- 天津滨海消防通报一游轮起火:未造成伤亡 原因正调查
- 广西阳朔县警方通报车辆街头碰撞行人事故 3名伤者均无生命危险
- 南方多地到吉林抢购“甜味” 小小玉米变身“致富粮”
- 今年前四月中国南方五省区用电量同比增逾一成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巡礼2024年首场活动在广东化州市举行
- 专家共话海南五指山森养融合 打造中国式“梅奥”医疗小镇
- 证监会规范新三板公司通过“层层递进”在北交所上市的辅导监管
- 从矛盾不协调到充满禅意,坂本龙一的音乐人生
- 青年消费行为呈现新趋势 更愿意“为喜爱”买单
- 外媒:以色列开始向加沙地道灌注海水
- 解读中老年迟疑、频跌倒究竟为哪般?
- 热门推荐
-
- 美国气象机构:厄尔尼诺卷土重来,极端天气可能频发
- 山西朔州连续4年原煤产量超2亿吨
- 北京住房公积金出新政支持老旧小区改造
-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规划2027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
- 覆盖1.8亿人 长护险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难题
- 三大需求拉动海洋经济量质齐升
-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假期骑行热 “骑行+”产品受追捧
- 太美了!第一眼以为“鱼”在水里,没想到……
- 1-9月规模以上家具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4769.5亿元
- 外媒:台风“摩羯”已致越南35人死亡24人失踪
- 国际锐评丨中国经济稳中有进对世界是针“强心剂”
- 美美与共 中日黄檗茶人奈良话良缘
- 长江中下游地区陆续进入梅雨期
- 恭王府、故宫首次联合办展 推出“清代宫中少年生活文物展”
- 头部主播带货商品频频翻车 打假人称送检商品大多有问题
- 国际最新研究进展称,气候变化或增加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
- 阿联酋总统会见意大利总理 讨论双边合作等问题
- 红山文化研究院在辽宁揭牌成立
- “女大学生”主播有多少真学生?
- 高阶自动驾驶为何难以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