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说】 美媒揭批美国政治商业模式促使枪暴频发 无视民众生命安全
中国日报网5月9日电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网站报道,支持拥枪的政客不断宣扬武装自卫的重要性以及危险随时可能发生的紧迫性,但是专家和批判人士表示,最近无辜民众遭受枪击就是其宣扬的后果。
比如,按错了门铃、驶错了车道以及上错了车等等一些生活中再微小不过的疏忽却造成一些年轻人遭受枪伤甚至死亡。批评人士指出,在一个枪支泛滥的社会里,这些事件的发生是必然结果。
同时,专家和枪支管制倡导者表示,对于枪支事件的发生,支持拥枪的政党难辞其咎。他们有关普遍存在的威胁、危险和犯罪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一再宣称枪支是防范潜伏在各个角落的罪犯的唯一人身安全手段。
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本月在美国全国步枪协会年会上发表演讲时说:“他们想拿走你们的枪支,同时打开监狱的大门,把嗜血的罪犯释放到你们的社区。” 支持持枪组织首席执行官韦恩·拉皮埃尔(Wayne LaPierre)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
文章将血淋淋的事实摆在眼前。当地时间4月13日,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16岁的黑人少年拉尔夫·保罗·亚尔因去朋友家接弟弟时走错地址,按错了门铃,惨遭80多岁的白人房主枪击。尽管此案中的枪手一再强调自卫,但是检察官表示他的行为有“种族成分”。
两天后,20岁的凯琳·吉利斯与车上另三人走错地方、试图掉转车头时,现年65岁的房主凯文·莫纳汉走到门廊,冲着车开了两枪,其中一发子弹击中吉利斯造成其死亡。
18日凌晨,美国得克萨斯州两名高中啦啦队队员在该州奥斯汀市一个停车场遭到枪击,原因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不小心上错车。而且受害人很快意识到错误下车并试图道歉,但嫌疑人仍然选择了开枪。
文章表示,美国的枪支暴力事件发生频率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此起彼伏的枪声令美国民众“人人自危”,谁都有可能是枪击的下一个目标。纽黑文大学刑事司法副教授、康涅狄格州众议院前议员迈克尔·劳勒(Michael Lawlor)表示,“(枪击事件)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的孩子。”
支持拥枪者一直在制定推动坚守阵地法 (Stand-your-ground law)等类似措施。这些措施扩大了对自卫时使用武力的保护。根据法律规定,一个人有权在他们有合法权利的任何地方进行自卫时使用致命武力,无需考虑是否有安全撤退以避免危险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使用武力不一定是最后的手段。“坚守阵地”法案的通过与支持拥枪者对犯罪、威胁和自卫的重点强调是一致的。
凯斯西大学(Case Western University)专门研究枪支政治、全国步枪协会(NRA)和政治意识形态的政治学副教授马修·拉科姆(Matthew Lacombe)说,虽然推广枪支作为自卫工具并不是一个新想法,但允许使用致命武力的法律的扩大可能会打造出一种拥枪者遇事“枪支优先”的社会环境。
拉科姆指出,此类法律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鼓励更多的人购买并使用枪支。亚尔枪击案后,《堪萨斯城星报》(The Kansas City Star)援引密苏里州民主党众议员麦吉·纽伦伯恩(Maggie Nurrenbern)的观点,认为密苏里州实施了“先开枪后问”的政策。
专家们表示,恐惧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政治动机,这种动机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全国步枪协会年会上也得到了体现,演讲中充斥着关于自卫、犯罪和保护“自由”不被武力夺走。
拉科姆说:“威胁是一个非常强的驱动力,所以把支持枪支权利与解决不同类型的威胁联系起来对于全国步枪协会来说效果很好。”
劳勒(Lawlor)是刑事司法教授和前州议员,他将恐惧和威胁描述为一种“政治商业模式”,即使多年来话题不断变化,但该模式仍然被广泛使用。
美国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民众一致认为美国的暴力犯罪率不断上升。劳勒认为正是以威胁为基础的言论造成了亚尔的悲剧。一个整日观看支持拥枪团体新闻的老年人当然有枪来“自卫”,同时,他总是被告知,“迟早会有一些黑人出现,企图杀死你,或者闯入你的房子或其他什么”。所以,当一个16岁的孩子不小心敲了他的门,然后——砰砰砰……劳勒表示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
根据美国非盈利组织枪支暴力档案(GVA)的数据显示,枪支暴力问题在2023年有加剧趋势。截至5月7日,美国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201起,这意味着自2016年该网站开始统计美国枪击事件以来,大规模枪击案突破200起的新纪录。截至5月7日,美国因枪支导致的死亡人数达到14785人,其中619人是18岁以下未成年人,枪支暴力已经成为美国儿童和青少年致死的首要原因。(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暴雨袭粤:逾百个预警生效 广州启动两个应急响应
- 超强台风“万宜”来袭 菲律宾多地发布最高级别预警
- “贝碧嘉”影响渐弱 浙江北部城市交通陆续恢复
- 深港两地开启第二十三届深圳读书月文化交流之旅
- 加拿大公务员大罢工逾十日 政府开出“最终”报价
- 北京法院五年审结金融犯罪案4928件 完善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 (寻味中华|戏曲)北京曲剧传京味儿
- 《2023新型显示十大城市及竞争力研究》报告发布
- 韩媒:韩国前国防部长官金龙显被禁止出国
-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谈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没有明显变化
- 泄露患者就医信息涉嫌多种违法 医疗机构须保障患者诊疗信息安全
- 2022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报告在京发布
-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一眼千年 从塞上文物品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 有金饰价格跌至700元/克下方 网友表示“已哭哭”
- 1991年以来上海已有71527名逝者骨灰撒海
- 新技术助力中国纺织业——“智”变升级,“织”造未来
- 企业家“论道”乌镇峰会: 智能向善,何以成为可能?
- 这份居家抗疫“锦囊”建议收藏!
- 中国侨商投资(浙江)大会协议总投资3318.2亿元
- 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中国应急产业
- 热门推荐
-
- 中国唯一普氏原羚保护站6年救护繁育普氏原羚近百只
- 多方利益勾结 美国深陷枪支暴力的“恶性循环”
-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馆提醒中国公民警惕高薪务工陷阱
- 故宫国博首次联袂办展 读懂中国“和合”文化
- 2023届毕业生就业政策礼包《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汇编》编印
-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陕西秦岭地区首次发现尖头大吻鱥
- 湖北铜绿山古铜矿遗址考古发现50周年取得系列成果
- 奏响国际交流合作最强音 外国嘉宾点赞第六届进博会
- 1月1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60万人次 计划加开旅客列车608列
- 韩总统暗示有意向乌提供武器?克宫:表示遗憾
- 全球旅行商昆明共享“你好!中国”:“乐见中国入境游强势恢复”
- 以军袭击加沙北部医院 联合国机构深表担忧
- 商务部: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国际化、高标准服务
- 作家齐一民谈感悟:我写书,要有自己的特色
- 秋日“丰”景!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九成
- 中小学生阅读能力分级指南发布
- 俄乌局势进展:泽连斯基会见荷兰首相 俄称乌方制裁威胁全球粮食安全
- 梨泰院踩踏事故一年后,首尔警察局长被控职务过失杀人罪
- 海内外古生物学专家学者齐聚南京 共探“远古之谜”
- 今年前2个月中越班列开行同比增长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