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比苏联“难对付”,他们这两个原因说对了
回顾二战结束以来的70多年,美国对外政策先后经历过三次战略转型,第一次是从反法西斯转向应对苏联,第二次是苏联解体后转向应对恐怖主义,第三次就是转向应对中国。恐怖主义不是一个国家类型的对手,所以一些美国人爱将应对中国与当年应对苏联相提并论,将当前的中美博弈称作“新冷战”。
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智库传统基金会近期发布一份长篇报告,题目叫《赢得新冷战:对抗中国的计划》。报告列出了美国对抗中国的48项行动计划。这些计划只是网罗了市面上已有的各种遏制打压中国的“馊招儿”,没什么有价值的新鲜主意,但里面有一个内容说的还算有道理,那就是为什么中国比当年的苏联“难对付”。
报告里有一段写道,中国是比苏联“更强大、更危险的敌人”,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冷战”时期西方能够团结起来应对苏联,但如今,西方在怎样对抗中国的问题上处于分裂状态;二是美国和盟友们当年和苏联可以在经济上分隔开,但如今中国是许多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美国无法像对付苏联一样在经济上孤立中国。
在对付中国上,美国身边真没有一个铁心的盟友。欧洲老想战略自主,欧洲领导人最近纷纷访华,也不考虑美国的感受。就连五眼联盟里的伙伴们也靠不住,澳大利亚换了阿尔巴尼斯政府,马上就和莫里森政府时期的对华政策不一样了。英国的苏纳克也不说中国是“威胁”了。印度虽然对中国态度不怎么好,但从它对俄罗斯的态度来看,人家的外交政策很“独立自主”,不会对美国言听计从。美国作为西方世界“老大哥”,心里早就叫苦了:“队伍不好带呀。”
没法在经济上孤立中国,这事也说对了。中国是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任何在经济上打压中国的想法,都等于是在全世界范围孤立美国自己呀。5年前,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结果如何?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买单,美国自己很受伤。中国虽然也受到一些影响,但是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并没有被打压下去。
最让美国“脱钩”派们尴尬的是,中美贸易额从2021年起逆势上扬。2022年,中美货物贸易总额超过6900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记录。美国自己都无法和中国真正“脱钩”,小兄弟们谁还买帐?对于其他许多国家来说,美国不和中国做生意,等于拱手把中国市场让出来,偷着乐还来不及呢。
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坚持对外开放等做法,使中国和当年的苏联有本质区别。中国从来不想和美国打什么“新冷战”,中国希望和美国“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国也不会拉帮结派,搞阵营对抗,所以中国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世界上和中国走到一起的国家越来越多。
这份报告的主要编辑之一,是《2049百年马拉松:中国称霸全球的秘密战略》这本书的作者白邦瑞。这本书在美国对华战略转变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白邦瑞因此在2015年被授予中央情报局局长杰出贡献奖。
早年间,白邦瑞是研究苏联的。1969年,他曾受当时的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委托,任职于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负责了解苏联对中国的看法。1975年至1976年,他担任兰德公司分析师时,曾在《外交政策》和《国际安全》杂志发表文章,建议美国与中国建立情报与军事关系。所以他实际上一直在研究苏联和中国。
这样的经历,可能使他比别人更容易陷入对中国的“冷战”狂想之中,也更方便他用所了解的那点中国和苏联知识去忽悠人混饭吃。
这份报告充满了对中国的仇视和谎言,比如称“中国早已对美国发起新冷战”——这种颠倒黑白的伎俩不稀奇,这几年他们这些所谓美国战略界人士就是这么欺骗美国人民的。报告还把中国定义为美国的“最大生存威胁”,可见他们制造“恐中”情绪有多么不遗余力。
白邦瑞们很坏,有时候也不糊涂。但想“赢得新冷战”,做梦吧!(“伍之管见”微信公众号)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乡约福建:福州罗源以花为媒 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 数字拉萨成果发布,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高峰论坛圆满闭幕
- 肉制品加工使用“驴肉增香膏”如何定性?市场监管总局明确
- 全球25%食材由我国生产 2023年我国食材消费市场超9万亿元
- “2023中国节”活动在日本东京开幕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支交通类基金落地
- 云南革命军事馆获赠900余件藏品
- 印度一公寓起火致6人死亡
- 中法文明交流新案例:图像小说连接两国读者
- 花样暑期青少年儿童公益实践活动启动
- 平安苍南反邪交响曲引发群众共鸣
- (新春走基层)把福气写进“福”中 杭州“十万人家祈福墙”年味浓
- 财政部:2025年财政政策方向清晰明确、非常积极
- “禾下梦”搬上舞台 新编粤剧《隆平稻香园》广州公演
- 文人紫砂走进当代生活 玉成窑文化研究院在浙江宁波成立
- (走进中国乡村)广东侨乡信宜窦州墟:连接乡愁与繁华的墟市
- 美国宣布新一轮对俄制裁措施
- “中国与俄罗斯:通向现代化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莫斯科举行
- 中国两处自然遗产申遗成功 世界自然遗产总数居全球第一
- 哈萨克斯坦媒体:中哈旅游合作展现强劲增长趋势
- 热门推荐
-
- 书法何以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顶流”?
- 华北东北受灾地区加快修复基础设施 做好群众生活保障
- 世界超高海拔最大抽水蓄能电站施工供电工程开工
- 普京新年致辞:俄罗斯要勇往直前,创造未来
- 长期做“低头族” 30岁码农颈椎年龄等同七旬老人
- 合肥高新区打造“合创汇”品牌
- (经济观察)“无障碍智能社会”为人工智能产业探新提供何种机遇?
- 同仁追忆万玛才旦:中国电影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导演
- 夏日风景独特 新疆旅游业复苏强劲
- 危险的裁决!美法官裁定不能禁止18至20岁青年购枪
- 抖音两年配合警方抓获涉拐嫌疑人34人
- 聚焦·世界无烟日 期待“脏烟灰缸奖”助推控烟更见成效
- 宁夏“固原优品”专柜走进商超
- 数博会观察:海内外企业纷纷布局雄安新区
- (新春走基层)浙江的水利“春运”:龙年在即 保千家万户水龙头
- 供需两旺 元旦假期消费市场释放浓浓暖意
- 凝聚人才力量 重庆市启动英才“智汇圈”建设
- 食话实说丨疫情下在家和外出就餐如何践行“分餐制”?
- “国粹融入机关、校园、企业文化京剧学员展演”在北大举行
- 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交通运输行业最新成绩单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