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媒体:中国两会唱响高质量发展强音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报道今年全国两会的境外媒体指出,从此次两会可见,高质量发展将是治国理政主线,两会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治国理政新主线
巴基斯坦《国家报》网站3月10日在题为《2023年中国两会》的报道中说,世界逐渐承认,全国两会是中国取得全面成功的关键,因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齐心协力设计、决定和推动政策实施,这对人们的生活和全球事务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报道提到,本次两会期间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呼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并列出了2023年主要发展目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赤字率拟按3%安排等。
报道强调,由于2023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5周年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两会成为世界流行语。随着中国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准备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未来一年的工作计划将为中国制定新路线,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香港《明报》网站3月11日在题为《换届年两会 中国布局高质量发展》的文章中说,从此次两会可见,高质量发展将是治国理政主线。习近平主席今年两会期间参加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文章认为,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一大动作是重组科学技术部,致力于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文章称,分析人士认为,靠创新来驱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形成竞争力,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未来中国对科研领域的财政直接支持、政策性金融支持以及其他结构性工具支持力度都会加大。
文章指出,两会期间,习近平主席重申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占较大篇幅的金融监管改革,也是为了进一步处理金融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真正发挥金融支撑实体、助力国家发展的作用。
文章认为,推动共同富裕仍是中国下一步施政重点。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将国家乡村振兴局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意味着将统筹推动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工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也是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章称,近年来,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显著变化。专家分析认为,全球地缘政治处于大变动中,中国须妥善处理解决好发展与安全、国内与国际、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另据俄罗斯卫星社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12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部长通道”上表示,完全有信心能够实现今年宏观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完全有信心实现5%左右的增长目标。
康义表示,接下来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科技自强成共识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11日在题为《两会揭示的经济新路向》的文章中说,中国决心推动“制造”向“智造”的转变,加快重点制造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硬科技产业获得了政策性扶持。这正是领导人强调的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的政策。
文章指出,面对急剧恶化的外部环境,中国唯有在高科技上自力更生才能突破封锁,建立可持续发展基业,因此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新一届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政府工作报告展示着重发展实体经济的坚决意志,推进新型工业化乃成功必由之路;为此将加大力度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展开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主要政策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文章认为,中国一方面要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另一方面则要推动战略性的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在这样的战略规划之下,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当务之急,具体做法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同时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
2月底宣布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即已强调数字经济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点转型方向。机构改革跟随而进。国务院将重新组建科技部并新设国家数据局。
文章指出,“十四五”规划已将5G、人工智能、芯片、机器人等技术的创新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中国正在这些领域攻坚。这些科技产业领域正是美方“锁喉”的焦点,中国必须迈向自主才能突围。
文章强调,这次两会的政策宣告、机构调整及人事布局方方面面紧密配合,展现将制造业智能化的高度决心,并部署了必要的配套措施。这是中国产业向前迈进、向上提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香港《亚洲周刊》3月13日一期在题为《北京两会强调创新发展 6G、人工智能与芯片突破》的报道中说,中国两会正在召开,综观这次会议中对经济发展目标的讨论,可见中国的施政连续性高,把去年中共二十大以来的多项目标都落实到未来的政策和体制的改革中。
报道提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代表委员共商国是时表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呼应了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近平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也强调“推动基础研究实现高质量发展”。两会上提出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一项就是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
报道认为,两会积极响应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目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和6G领域,中国已经准备布局。
美国“环球新闻”网站报道称,中国现在是与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并驾齐驱的科学大国,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
报道认为,中国科学能力的大幅提升引人注目。中国的优势源于多年来为了在科技方面领先的政府政策。中国采取了明确措施,达到了今天的水平。
报道指出,在过去3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投入资金增强国内研究能力,派遣学生和研究人员出国学习,并鼓励中国企业转向制造高科技产品。由于所有这些投资和不断增长的高质量劳动力,中国的科学产出这些年来稳步增长。(参考消息网)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应对台风“山陀儿” 福建海上部分客船停航项目停工
- 学者:管理学与数字化结合是新管理学发展方向
- 一杯“卡门”4988元 “杭州咖啡单价天花板”引热议
- 甘肃精细管理老年人慢性“四病” 人工智能服务超350万人次
- 昆明房地产业内蓝皮书称,春城楼市今后两年或将复苏
- “碳”路先行|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保电煤运输 国铁太原局实行货列运行新图
- 田成川:企业的发展理念和行动对实现全球减碳目标至关重要
- 美国“泄密门”嫌疑人被判15年监禁
- “科学家带你游三山五园”与昆虫“亲密”接触 引导孩子爱上自然科学
- 全国第十二届刻字作品展览在浙江嘉兴开幕
- 商务部:已有企业获得镓锗相关物项出口许可
- 2023年全国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启动
- 刘谦:魔术师永远不会被淘汰
- 日本石破内阁将批准140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
- 近86万人报名参加2023年法考客观题考试
- 近300名中外嘉宾聚大理洱海之滨 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
- “RCEP 规则下产业发展论坛”助力辽宁兴城泳装产业高质量发展
- 台风“卡努”将登陆朝鲜半岛南部沿海 “兰恩”强度逐渐加强
- 中国央行行长:提高国家外汇储备在香港资产配置比例
- 湖南江永以地方特色产业打造零工市场
- 热门推荐
-
- 冰雪游碰上亚冬会 哈尔滨铁路春运如何接招?
- 黑龙江:“春分首日”冰雪始消融 万物复苏还要等一等
- 外汇储备保持基本稳定
- 芙洛格·法罗赫扎德 裂隙中的最高火焰
- (进博故事)王文:以进博会为纽带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繁荣兵团·新时代新征程)新疆兵团:高脚无人作业机器人进棉田喷施脱叶剂
- 四川西充:村民围炉煮茶 品“蒸笼宴”吃团圆饭
- 吉林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逾500名选手展“绝活”
- 金门傀儡戏剧团走进福建校园巡演:为传承播下种子
- 文化杂谈 | 运河十年,看一份份精彩的城市答卷
- 财政部将在香港发行80亿元人民币国债
- “万宜”向海南岛东部海面靠近 华南将有较强降雨
- 昆明呈贡出台“花十条” 重点扶持花企科研、交易、进出口贸易
- 要开学啦,“收心”还要“收胃”
- 美国加州发生4.1级地震
- 国际识局:大批议员要离开,国会失灵凸显美国制度失败!
- 川渝人才“云上”洽谈活动落幕 吸引22万人求职
- 壮乡千年非遗古韵添今风 成中外年轻人“新宠”
- 通讯:高温下铁路工人为钢轨“舒筋接骨”
- 国家外汇管理局:截至2024年1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19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