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台湾青年探访使鹿部落:看到别样原生态
图为与驯鹿合影的台湾青年们。 李爱平 摄
中新网呼伦贝尔2月17日电 题:台湾青年探访使鹿部落:看到别样原生态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皑皑白雪的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森林深处,身着鄂温克族服饰的布冬霞“指挥”着脖子上挂有铃铛的驯鹿,“欢迎”24岁的谢学婷。
谢学婷是2023年全国台联第29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内蒙古分营(东线)的营员之一。从未见过驯鹿的她和20多名台湾小伙伴一起为驯鹿喂食,并试探性地给予抚摸。驯鹿消除了警惕,很配合地与大家合影。
这是2月16日发生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民族乡猎民点的一幕。
很多台湾小伙伴都是第一次见到驯鹿,他们在惊奇之余方知,布冬霞所在的猎民点是使鹿部落的一部分。
“作为鄂温克族人,我从小生活在这里。只要和驯鹿在一起就不会有烦恼。”布冬霞的这番“解说”,让就读于暨南大学的谢学婷深以为然。
谢学婷觉得,能够在远离城市的森林中与颇通人性的驯鹿为伍,这样原生态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同样来自暨南大学的林妏蓉,此前只是从网上得知,鄂温克族长年生活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密林深处,是全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
“能在这里见证这一切,太有收获了。我有种迫不及待想告诉众多台湾朋友的‘冲动’。”林妏蓉说,第一眼看到这些可爱的驯鹿,就想把包里的零食拿出来与它们分享。
“这些驯鹿堪称大自然的精灵。”让林妏蓉印象深刻之处还在于,“包括布冬霞大姐在内的猎民们待人真诚,交流中丝毫不会有陌生感。”
一直在变换各种角度拍摄驯鹿的吴家文,是一名就读于四川大学新闻系的台湾青年。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更好奇的是,猎民点上的撮罗子(即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民众居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已成为“过去式”,猎民们现在的居住地改为房车和帐篷。
“我们在房车上住,冬天也不冷,也能看电视。帐篷是接待朋友们用的。”布冬霞的爱人肖良库介绍说,作为使鹿部落猎民点,这里的一切都在发生新的变化,驯鹿总会给人制造出各种惊喜。
“驯鹿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温顺不伤人,毛皮摸起来很舒服、很温暖。整个人趴上去,驯鹿也是慢慢走开而不是激烈反抗。”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台湾青年周铉原告诉记者,最喜欢驯鹿在森林间纯真而亲近的眼神。
探访结束后,台湾小伙伴一行踏雪返往公路间,一头驯鹿紧紧相随。谢学婷挥手说着“再见,再见”,旋即,驯鹿折身返回,脖子上的铃铛在山林间回响。(完)
相关推荐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阿尔茨海默病真能传染吗
- 网传高温下石墩子可缓解痛经?医生告诉你真相
- (经济观察)系统性风险怎么防?专家列出五大重点关注“清单”
- 作家张曼菱抢救性挖掘和研究西南联大成果结集成书
-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文哀悼伊朗总统莱希
- 美国纽约市住房管理局多名雇员面临贿赂和勒索指控
- 湖南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提升至Ⅲ级
- 国铁南宁局受台风影响动车全部恢复运行
- 眺望时光消逝 《戈麦全集》研讨会举办
- 三中全会定调房地产
- “汽车湘军”加速抢占新能源产业制高点
- 荷兰海关连破两起毒品走私案查缴逾1.5吨可卡因
- 200余件唐代文物亮相杭州 多件系千年前“浙江制造”
- 88岁老人逾30年双下肢不适 怪病竟是“不安腿综合征”
- 《自然》论文:重视自然的价值对助力实现更可持续未来至关重要
- (身边的变化)小辣椒串起联村集体经济 “百万村”触手可及
- “蓝朋友”变“江南忆” 探亚运吉祥物扮演者背后的故事
- 外媒:美军“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接近俄边境
- 两种叙事技法形成合力,还是导致分裂
- (身边的变化)旅游周边产品进入“Next level”窥见消费活力足
- 热门推荐
-
- 短视频里讲《红楼梦》蔡丹君多了38万“学生”
- 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女子遇害案新进展:警方通缉一华人男性凶嫌
- 通讯:十年 被中欧班列改变的“东亚之窗”满洲里
- 以总理称摧毁哈马斯军事力量的阶段将接近尾声
- 全球粮食安全专家警告:加沙地带北部可能面临饥荒
- “六一”儿童影片选择多,“童趣”音乐会舞台剧沉浸感强
- 云梧高速云浮西站开通
- 欧盟宣布将捐赠逾21万剂疫苗应对非洲猴痘疫情
- 上海两会观察:“海上新力量”积极为人民城市建言献策
- 美国债务膨胀影响全球金融稳定
- 引导冷资源化为热经济
- 东方雨虹TPO助力中联智慧产业城高质量建设
- 京沈高铁穿越“中华5000年文明曙光”
- 土耳其地震灾区损毁严重建筑物已达61722座
- 国潮文化引领品牌创新 卡游携国风新品亮相中国品牌日
- 为什么读史使人明智?学者:读史的意义在于“通识”
- 【中国网评】美国假扮“和平缔造者”的人设宣告破产
- 暴风雨袭击欧洲东南部 造成至少7人死亡
- 山水情深——刘汝阳画展启幕
- 2024明文化论坛7月举办 百余件精品文物展明韵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