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变化)医生亲历:乳腺癌治疗的破茧之路
中新网8月6日电(记者 张尼)化疗、化疗、还是化疗……20多年前,刚刚回国的江泽飞面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时,除了化疗这一种手段,几乎别无他法。很多时候,只能眼睁睁看着患者生命进入倒计时。
2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副理事长的他,在迎战这一疾病时,不再束手无策。
从模仿到领跑,这位一线临床专家见证了国产创新药的蝶变。
打破“无药可用”困境
几年前,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位患者,年轻的高校女教师不幸患上三阴性乳腺癌,为了治病她四处求医,甚至凑钱前往美国寻求治疗方案……然而,有限的医疗手段最终没能留住这个年轻的生命。
作为国内权威的乳腺癌治疗领域专家,江泽飞接触过不少类似患者。相比于过去的无奈,如今应对疾病,患者和医生都变得更加从容。
江泽飞回忆,大约20多年前,对于国内乳腺癌患者来说,抗HER2治疗几乎没有药,10年前,也只有一两个药物可以选择。现在,每一个阶段的治疗药物都有很多选择,所有可用药物的数量已经达到10余种。
“甚至有些医生形容原来是‘无药可选’,现在到了‘很难选择’。”
江泽飞告诉中新健康,过去,从医生参加国际会议听说药物信息到国内患者真正使用上,可能要8到10年的时间;而现在,这一时间缩短到了1到2年。
除了进口药物,国产创新药也正成为患者治疗手段的“中流砥柱”。
近年来,国内包括吡咯替尼等在内的一批治疗药物相关适应症获批。就连人们谈之色变的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也有了突破。
今年6月,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联合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PD-L1阳性(CPS≥1)的复发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一线治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这也让三阴免疫无药可用的困境被打破。
“目前我们治疗乳腺癌临床使用的国产药,占比能达到70%左右。” 江泽飞说。
用得起,才是好药
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对于国内患者来说,药物的可及性也大大提高。
江泽飞举例,有一款用于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帕妥珠单抗,在美国不少患者也不能医保报销,一年的治疗费用高达10万美元,而在中国,这个药的费用已经降到了一年6万人民币,并且纳入医保报销。
这样的价格差异造就了一个特异的现象。2010年前后,美国这款药适合病人的使用率大概在60%多,十多年过去,如今美国患者的使用率还是60%多,但是中国患者的使用率已经从过去的5%-10%上升到了现在的70%,合理用药也大幅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殷咏梅亦有同感。她向中新健康介绍,以特瑞普利单抗作为三阴性乳腺癌获批适应症为例,患者一年的治疗费用大概在3万至4万元人民币,而同类药物国外的费用要100万元人民币。
“再好的药物、疗效再高,如果价格不可及,对于临床应用和落地、包括指南的制定来说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值得庆幸的是,国内药企过去这些年在药物创新方面做得非常好。”殷咏梅说。
在江泽飞看来,如今的市场竞争是促使企业降价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国内仿制药出现,带动了很多进口原研药降价;另一方面,国内企业自主研发创新药后,也掌握了自主定价权。
“过去,很多欠发达地区的患者和那些经济上不够富裕的患者,来看病的少,用得起药的更少。现在很多来自偏远地区的患者,只要能挂得上号,我们可以提供合理可及的治疗方案了。” 江泽飞说。
从模仿到领跑
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创下新高,共有34款国产1类新药获批;2024年前五个月已经批准创新药20个。
江泽飞说,近年来国内创新药的突破性进展,就是从简单的模仿、仿制,到基于某一个靶点结构的改变。一开始只是结构改良,使这个药物的毒性更低、疗效更好,到了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些新型的药物出现。
“一个趋势是,越是新一代的药物,比如抗体偶联药物、靶向HER2药物、免疫药物,我们自己的创新药越多。”
随之变化的,还有患者的治愈率。
“这十几年来,我国乳腺癌患者总体的治愈率提高了大约10个百分点,从原来的70%多提高到了80%多。”
江泽飞说,数据的提升离不开国内早期诊断普及、治疗方法增多、疾病管理更合理这些关键因素。当然,这一数据距离发达国家90%多的治愈率大概还有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
至于三阴性乳腺癌,他说,如今免疫治疗的探索才刚刚开始,目前还缺乏更多的产品,并且现有产品也没有纳入医保。
“希望通过基础研究、转化研究发现更多靶点、更多新药,也希望一些好的产品能尽快通过行业政策的调整获得批准,同时能以更低的价格惠及患者。”(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南航将新开北京大兴至德黑兰、利雅得航线
- 念好“土”“特”“产”三字经 山西激活乡村振兴“密码”
- 能源价格飙升 英国最大煤气供应商利润创纪录
- 精神残疾人“被购买”保险 法院判退款
- 男子酒后刺伤女子致死 陕西警方:嫌疑人已被抓获
- 因推山雪风险隐患 新疆喀纳斯景区夜间实施交通管制
- 天通苑北枢纽月底可服务“回天”居民
- 加拿大就业率连续五个月下降 失业率微升
- 无锡虹桥医院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被注销
- 奔跑中成为彼此的光
- 欧盟称经济恢复温和增长但变数和风险增加
- 中国红十字应急救援区域协作机制2023年西南协作区综合演练在四川雅安举行
- 吹空调至儿童反复咳嗽?
- 以生动绘图讲故事 这套绘本有啥亮点?
- 迎大运青年说:在运动成都遇见青春中国
- 荷兰向加沙地带提供300万欧元紧急食品援助
- 第二十九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闭幕 版权贸易成果丰硕
- 海外媒体走进山东青岛感知城市文化魅力
- 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团队重组释放哪些信号?
- 外媒:马斯克与伊朗代表“秘密会谈一小时”
- 热门推荐
-
- 中俄界江黑龙江漠河段开江 比常年早6天
- 商务部回应中欧电动汽车关税谈判:磋商还存在重大分歧
- “五一”假期北京市属公园迎客创十年来新高
- 新业态劳动维权有新解 “不完全劳动关系”界定有新突破
- 《求是》杂志评论员:把握大势 坚定信心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长安国际合唱盛典西安启幕 助推合唱艺术发展
- 运河古桥焕新生 北京永通桥完成修缮正式开放
- “沿着黄河看中国”活动在源头青海揭幕
- 聚焦节能供暖助力“双碳”目标 业界专家研讨供暖技术革新
- 欧盟理事会通过电池新规 专家:德国将迎新商机
- 孟加拉国达达公司通过进博会实现快速发展:黄麻编织美好生活
- 新疆电网前三季度售电量突破1500亿千瓦时 增幅位列国网首位
- 长效胰岛素制剂有望实现“一次给药一周有效”
- 特朗普枪击案嫌疑人被击毙 集会现场有参与者中枪身亡
- 杭州口岸迎出境游高峰 青少年游、亲子游等成为主力
- “八八战略”观察: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如何绘就?
- 青海玛沁:“雪山之王”在山间觅食休憩
- 冀鲁豫皖苏等地雾气弥漫 弱冷空气将影响北方地区
- 中国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6个耕地调查问题典型案例
- 辽宁省免申即享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为经营主体减少跑动1650万次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