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跑运动风险频发 专家提醒量力而行
7月2日下午,河南周口沈丘县马拉松运动协会会长鲁某发病离世,终年54岁。
据鲁某生前好友透露,鲁某去世当天,仍然早晨5点跑步,“照常跑了22.2公里”,午后,鲁某因心梗去世。
当长跑越来越流行,更多的新人爱好者涌入。由于缺乏经验,近年来,因长跑锻炼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屡见不鲜,一位拥有多年长跑经验的跑者说,“长跑实际上是一项有门槛的运动。”
任职于河南一家医院、曾做过近二十场马拉松比赛急救人员的毛洪涛说,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能够避免大多数极端情况的发生。
马拉松协会会长去世前还在练习跑半马
鲁某生前好友、跑友王志(化名)告诉新京报记者,鲁某去世当天,仍然早起跑步,“照常跑了22.2公里”,王志说,早起长跑,是鲁某多年的习惯。
王志还原了鲁某最后的生命历程:早晨5点跑步,早上7点20分,鲁某做好了早饭,中午11点20分,他做好了午饭,“他爱做饭,家里的饭都是他做。”吃完饭午休,“突然话都说不出来,送医院,但连抢救都来不及,心梗去世了。”鲁某的一位同乡也证实了这个说法。
王志和鲁某在一个晨跑团,他告诉新京报记者,去世前,鲁某一直坚持每天早起跑步,“从早上5点跑到6点多,跑22公里大概需要1小时40分钟,他跑一公里大约用时4分到5分钟。”河南跑友郭展(化名)说,今年5月,他和鲁某还共同参加过兰州马拉松赛。
在王志看来,鲁某是一个非常好的人,“晨跑团就是他组织起来的”,互联网上,也留下了众多跑友与鲁某一同跑步的视频,跑友们称呼他为鲁团长,郭展和鲁某2018年因马拉松相识,郭展说,当地不少跑友是受到鲁某的感召,才开始参加跑步运动。
郭展说,鲁某是一个非常热情的人,“跑友们有什么事,他都很热心地帮忙”。另一位河南周口的跑友说,鲁某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曾与跑友们一同看望敬老院老人,并送去慰问品。
王志为鲁某的去世感到遗憾,“他才五十多岁”,郭展也为鲁某感到惋惜,他说,鲁某生前对跑步非常沉浸,“他做事就想要做好。”
越来越流行的长跑运动风险频发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因长跑而发生意外甚至猝死的新闻屡见不鲜。据媒体报道,2024年1月,一名30岁的半程马拉松项目参赛者,在完赛后返程途中,在香港地铁天后站突然昏倒,送院抢救后不治身亡;2023年3月,在广西桂林举行的马拉松赛事中,一名69岁参赛选手突然倒地,尽管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抢救,仍不幸离世;2022年10月,某企业高管丁某在28公里长跑之后突发心脏病导致猝死,据其生前好友描述,丁某日常热衷于马拉松等长跑运动,“休息时间几乎都用在跑步上了”。
一位跑步十多年的跑友告诉记者,因为很多人没有进行过专业训练,在赛场上猝死也并不罕见,“作为体育运动,人们都喜欢追求跑量、速度,但普通人不是职业运动员,盲目追求这些东西,十快九伤。”
长跑爱好者小羽拥有近十年的长跑经验,这几年,小羽见证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长跑运动中,他也耳闻目睹了不少意外事件。
在一次比赛中,一位选手赛后进入电梯时,因缺氧晕厥,“我们把他转移到开阔的空间里,身体躺下,头侧着,让他能够吸入更多的氧气,然后掐人中,让他尽快恢复意识。”
最终这位选手被救了过来,小羽说,如果运动强度过大,且本身没有休息好,或者状态不好,就很容易出现这种情况,而如果没有被及时发现,很有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根据小羽的观察,在赛场上,半程马拉松比赛更容易出事,“跑半马的多是新手,门槛比较低”,尤其是到冲刺阶段,“快到终点时候会很兴奋,在忘我的状态里,无法及时感知身体的变化。”
“我们都不是专业运动员,其实没必要盲目追求速度或者跑量,在经过训练积累后再去跑半马或全马,如果为了成绩而牺牲健康,这是得不偿失的。”小羽说,如果在比赛前监测到心率过高,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速度,如果头天晚上熬夜,尽量不跑或者跑慢一些。
专家:长跑锻炼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郭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长期科学合理的长跑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收缩力量增强、心力储备提高,提高心脏功能,使人体整体机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郭黎说,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长跑运动,如果跑者训练方法不合理,或本身有基础疾病,造成运动伤害的概率会很高。有以下疾病的人群参加长跑运动应谨慎: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止参加)、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炎或有心律失常者等。
毛洪涛在河南一家医院任职,有近二十年长跑经验,做过近二十场马拉松比赛的急救者。他提到,在一些长跑比赛,如马拉松比赛赛前,赛事组委会会要求所有参赛者提供近一年内二甲以上医疗机构做出的体检报告,主要包括血压、常规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结合检查报告进行自我评估,确认自己的身体状况能够适应于长跑运动,才可报名参赛。运动员也必须时刻了解自身的身体健康状况,如果赛前突发感冒、发热、病毒性感染等疾病,不宜参加比赛。
毛洪涛也曾看到过一些跑友在比赛中出现意外,比如低血糖,因拉伸和维生素补充不够的抽筋,天气炎热导致的中暑。他表示,这些情况大多数都可以避免,“提前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天气热时每2.5公里拿瓶水,热了就浇前额胸口。”
最严重的意外是猝死,在毛洪涛看来,如果没有基础疾病,这种意外完全可以避免,“第一不熬夜,第二赛前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第三按照自己训练频率配速。第四,赛前两小时进餐,以碳水化合物食品为重,跑前半小时喝半瓶功能饮料,做好充分准备工作。”
郭黎建议长跑爱好者,刚开始锻炼的人,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不要与有长期锻炼习惯的人攀比,否则过度训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得不偿失。高强度工作后,不要马上进行高强度运动,应先充分休息,将机体调节到舒适的状态后再锻炼。长跑时遵循跑前热身、跑中控速和跑后冷身的科学训练原则,不要用力过猛,盲目追求运动成绩和强度的提高,不要忽视热身、拉伸放松等环节。在运动过程中,应充分感受身体的变化,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毛洪涛表示,对于大众跑者,“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安全第一,安全完赛才是胜利。”
新京报记者 李冰洁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建设促进双向投资合作
- 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过半,与燃油车的竞争将走向何方?
- 美媒:高通胀给美国低收入家庭带来更大压力 加大贫富差距
- 国家统计局: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
- 2023年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开幕 签约52.2亿元
- 帮古老的宣纸“触网”
- 广州方舱医院推动实现“快进快出” 已有2.1万人出舱
- (新春走基层)一桌年猪宴,品出浙江和美乡村“新”年味
- 2023厦门(思明)音乐季落幕 助力打造“文化中心、艺术之城、音乐之岛”
- 未来三天,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
- 右翼人士列出“攻击名单”!美众议长选举乱象丛生
- 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将在海南举办
- 韩媒:韩IT巨头Kakao创始人被捕后接受检方传讯
- 英国著名电视主持人莫斯利在希腊锡米岛被发现身亡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科技“武装”农业 河南锻造新“食”力
- 天津滨海机场29日起将执行2023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
- (走进中国乡村)老虎姜出海记
- 黑龙江省低空经济发展推进会在哈举行
- (新春走基层)从文物到文创 “中国龙”在博物馆里玩“穿越”
- 上海:多学科专家探索“超级MDT” 为患者提供全链条、“一站式”医疗服务
- 热门推荐
-
- 平陆运河2840多公顷用地获国务院批准
- 西藏首次现白色藏羚羊幼崽 为“羚羊家族”添“色”
- 浙江文旅观察:烟火气腾飞,文旅业好日子来了吗?
- 日本能登地区地震已致石川县91死 179人下落不明
- 截至2023年末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758.9万辆
- “Z世代”护卫战机翱翔:不畏苦累 精益求精
- 网络文学,开拓“出海”新航道
- 人不只为自己活 还要赋予生命更多意义
- 宁夏银川“六权”改革服务平台上线一年 促成交易超22.7亿元
- 150余项中国非遗传统工艺在皖“赶大集”
- 中新健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疗法将复发转移风险降逾四成
- 油价“五连跌”!加一箱油少花约2元
- 2023桂林艺术节金秋将启 彰显“共生”特色内涵
- 中国专家团队率先系统刻画肝癌转移的时空演进全景图谱
- 第四届“鹭岛诗会”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启动
- 新疆何以实现夜经济繁荣、释放新活力?一场现场推进会答疑解惑
- 山东加码开拓央企国企岗位资源 促高校毕业生就业
- 2024年10国新建孔子学院
- 7粒大麻种子藏于积木玩具盒中,被海关查获
- 紧急救援!佛山海事部门成功救起一名欲跳桥轻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