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凉茶加药现象屡见不鲜?
为何凉茶加药现象屡见不鲜?
行业门槛低、违法成本低或成关键因素;业内人士称是个别做法,市民无需过度担忧
羊城晚报记者 罗清峣
对广东人来说,凉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近日,广州市市场监管局发布2024年第7期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显示,多家凉茶店被检出非法添加药品成分。专家介绍,如今,凉茶中非法添加的药物呈现多样性,包括解热镇痛药、抗生素和激素等,误饮可能引起心悸、过敏等副作用。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广东地区有多起涉及凉茶添加西药的案件被送审。有业内人士认为,违法成本低且能吸引回头客,是商家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此外,在法律实践中,对证据的严格要求也使得非法添加行为难以根除。业内人士认为,加药行为更可能是个别店铺的自行做法。如今,凉茶店铺面临的监管和抽查越来越严格,消费者无需对是否会喝到加药凉茶过度担忧。
添加药物种类多样 误饮或有副作用
对于广东人来说,凉茶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料,有生津止渴、降火祛湿等效用,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有特定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凉茶属于食品范畴,必须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也就是说,凉茶只能用纯中草药煎熬而成,任何在制作过程中添加西药或其他违禁物质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在此次抽检中,多家凉茶店的凉茶不合格。其中,在广州市增城强劲凉茶店抽样的“咽喉茶”以及在广州市番禺区桥南街劲力凉茶店抽样的“清热解毒茶”,均检出麻黄碱,国家要求不得检出;在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蔡瑞满凉茶店抽样的“菊花酸枣仁茶”,检出番泻苷A、番泻苷B,国家要求不得检出。“传统凉茶添加西药,近十年来似乎已经成为行业内的一个潜规则。”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如是说。
此外,凉茶非法添加药物的种类呈现多样性,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药剂科主管中药师曾祥福介绍,凉茶中非法添加的药物不仅包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还可能涉及抗生素、激素等其他成分。例如,2023年,广州番禺区一凉茶铺涉嫌在制售的“感冒茶”中添加药品“对乙酰氨基酚”;2019年,广州白云警方在某凉茶铺销售的“特效感冒茶”“特效止咳茶”等成品凉茶中发现醋酸地塞米松、马来酸氯苯那敏、布洛芬及水杨酸等西药成分。
曾祥福指出,误饮加了药的凉茶可能引起几个后果:一是一些非法添加药物会有副作用,“如麻黄碱可能会导致心悸、失眠或者高血压,番泻苷可能会导致腹泻、腹痛”;二是药物会相互作用,如消费者正在服用其他的药物,非法添加的药物可能会与之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或引起不良反应;三是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消费者可能对一些非法添加的药物过敏,导致皮疹、呼吸困难等”;此外,部分药物具有成瘾性,“长期摄入可能导致依赖”。
加药或面临行政和刑事处罚 最低被处十万元罚款
在凉茶中添加药品,不仅会受到行政处罚,还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番禺区市场监管局指出,行政处罚方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的行为最低也将被处以十万元的罚款,情节严重者将被吊销许可证并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则明确,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视情节严重程度,可能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广东地区多起涉及凉茶添加西药的案件被送审,多数情况下被告人因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判处刑事处罚,多数判处一年以内有期徒刑。如2022年,东莞市某凉茶店销售的自制凉茶中,违法添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西药成分,最后负责人陆某裕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陆某林被判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此外,两名负责人还被判处终身不得从事食品生产经营管理工作,不得担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2018年,广州越秀区中一家凉茶铺在凉茶中添加了咳特灵胶囊等多种治疗咳嗽、感冒的西药。最终被告人王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十五万元。
成本低廉且能引回头客 一些商家因而铤而走险
法律法规对非法添加药物行为有如此严厉处罚,为何凉茶加药现象仍屡见不鲜?有业内人士认为,成本低廉且能有效吸引回头客是一些商家选择冒险的主要原因。
佛山南海区一位徐姓凉茶店老板介绍,他坚持25年使用中草药熬制凉茶,坚决不添加药物。但他对一些凉茶店添加药物的行为表示理解,“见效快嘛,你加点药又不用什么成本,加进去又没味道,喝不出来。”他指出,这样可以使凉茶效果更好,顾客喝了之后觉得是凉茶的功效,进而成为回头客,从而提高营业利润。徐老板还提到,据他所知,一般在凉茶中添加的药物都是普通药店可以买到的感冒药、止咳药和消炎药等,“看顾客什么症状,如果牙痛就放些止痛药”。
此外,开设凉茶铺的门槛相对较低。徐老板回忆,二十多年前开店时需要将凉茶处方上交相关部门审核,“(相关部门)看哪个准用,哪个不准用”;然而,现在开凉茶店的规定已经修改。据悉,凉茶被归类为食品,凉茶经营需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按食品经营许可范围经营,并不需要经营者有医师或药师资质。
另外,在法律实践中,对证据的严格要求可能是导致非法添加行为难以根除的另一原因。
业内人士称无需过度担忧 不定期抽检且惩罚严厉
徐老板表示,加药行为可能是个别店铺的做法,消费者无需过度担忧喝到加药的凉茶。“加药的事情以前可能有,但现在检查很严格,经常来抽查的。”徐老板介绍,监管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样检查,一旦检测出药物添加的迹象,会立刻通知商家,相关人员可能会面临严厉惩罚。
徐老板补充道,加药行为可能多见于新开的店铺,这些店铺不了解抽查的频率,可能怀有能躲过抽查的侥幸心理。加盟或连锁凉茶店铺一般较为安全,因为它们的配方都是由总公司统一提供的:“公司一旦被查出来就开不下去了,如果某家加盟凉茶铺加药了,大概率是那个店自己的行为。”
番禺区市场监管局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凉茶铺的广告宣传也有严格规定,该法第七十三条规定,食品广告的内容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所以,凉茶铺的广告依法不得含有诸如“治感冒”“治咳嗽”等与疾病预防治疗相关的内容。
小贴士
三招辨别凉茶里是否加药
广东药科大学复星禅诚医院药剂科主管中药师曾祥福建议:
1. 在正规渠道购买凉茶,这些地方的产品通常会有更严格的质量控制,相对更可靠。
2. 在饮用凉茶后注意自身是否异常,如果有心跳加速、腹泻或头晕就应该停止服用,并且要咨询医生。
3. 仔细查看凉茶的包装或店家广告宣传,如果宣传中承诺可以治疗疾病或缓解某些症状,那么这些凉茶就可能含有药物成分。(羊城晚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商用4年来 5G融入超六成国民经济大类
- “一带一路”技能筑梦行动在重庆启动
- 2024年“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举办
- 三部门:到2025年黄河文化影响力显著扩大
- 首笔金融要素市场跨境数字人民币支付交易近日落地
- 湖南新田绿色种养绘就乡村致富路
- (文化新纪行)“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中国国家博物馆推展创结合
- 中国财政部督促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自律监督
- 刘体智容庚往来书信展在广州开幕
- 韩媒:韩国因赌瘾接受治疗的青少年三年来翻番
- 吉林市开放东西团山两处遗址 展现神秘历史
- 南开大学张伯苓校长:“你们讨厌得好!你们下次还要这么讨厌!”
- 国家林草局:今年我国将完成国土绿化1亿亩
- 无人机无人艇频繁出击 黑海再次成为俄乌冲突焦点
-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深入 我国高技术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
- 中国国家版本馆上新!有这些精品版本
- 全景式描写长征 长篇小说《铁流万里》广州发布
- 小盘扣大师教 中山装也很潮
- 苏林当选越南国家主席
-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魏云:从“心”出发 为民解忧
- 热门推荐
-
- 优待退役残疾军人不该打折扣
- 平安建投回应:平安建设歪曲事实,已报案
- 活力内蒙古丨苏道牧场的故事,从一面国旗讲起
- 甘肃平凉: “苹”聚静宁 “果”然了得
- 国际观察:“中美关系的大门一旦打开,就不会再被关上”
- 珲春综保区贸易额首破百亿元 将联通东北亚港口城市
- 生命禁区里的“天路保姆”
- 舌尖上的味蕾之战 山西调味品品评师职业技能大赛开赛
- 黑龙江孙吴:男子收拾仓房发现59发子弹上交民警
- 湖北推进入河排污口监测监管
- 开泰研究中心:泰国旅游业复苏将带动饮料行业增长
- 1000万辆次!开通5年多 港珠澳大桥这份成绩单请签收
- 房贷利率定价新机制明日落地!三个月、半年、一年,我该怎么选?
- 德国汉堡机场仍因劫持事件关闭
- 高铁辐射、鼠疫无药治 别让你的健康被这些流言中伤
- “中国网络文艺这十年”论坛举办 深入探讨“技术革新与艺术开拓”
- 中国两部门就资产评估机构从事证券服务业务备案办法向社会征求意见
- 广东累计使用质量融资增信授信额度超789亿元
- 广交会观察:中国风“潮品”服饰持续“出圈”
- 德国百年制鞋品牌入驻上海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