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国际HPV知晓日:专家呼吁更多癌前病变创新疗法助力宫颈癌防治
中新网北京3月4日电 (记者 李纯)今年3月4日是第七个“国际HPV知晓日”,主题为“让世界少一份忧虑”。值此期间,人乳头瘤病毒(HPV)知晓日活动在国内多地举办,旨在提高大众对宫颈癌防治的认知水平,助力加速实现消除宫颈癌目标。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教授乔友林呼吁,除疫苗接种和宫颈癌筛查外,还应高度重视筛查后的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治疗、随访、全程管理,运用先进技术、产品、疗法,加强宫颈癌防治力度。
加速消除宫颈癌:尽早发现并干预宫颈癌前病变
我国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工作,自2009年起先后将宫颈癌防控相关工作列入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康中国行动等重要工作。2023年,为加快推进我国宫颈癌消除进程,积极履行国际承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部门联合印发了《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再次强调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促进宫颈癌早筛早诊早治。
乔友林指出,从宫颈发生癌前病变到进展为浸润性子宫颈癌是个漫长的过程,给了临床很长的窗口期对宫颈癌前病变进行干预。在科学管理下,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开展三级预防措施,即为年轻女性接种HPV疫苗、在适龄女性中开展宫颈癌筛查、及时治疗癌前病变,可以有效防控并最终实现消除宫颈癌。
乔友林认为,目前对于前两步,即疫苗接种和早筛早诊,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我国女性HPV疫苗接种率和宫颈癌筛查普及率近年来逐步提升,尤其是筛查,已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约20%的宫颈高级别癌前病变可能在10年内进展为浸润性宫颈癌,筛查发现之后必须配合有效的“早治”手段以及科学随访监测,才能真正实现加速消除宫颈癌的目标。
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阻断宫颈癌的重要防线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尽管当前在宫颈癌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4年全国癌症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宫颈癌新发患者达到15.07万人,5.57万人死于宫颈癌。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陈飞介绍说,宫颈的病变包括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多为HPV一过性感染所致,60%的病变可自然消退;而高级别病变,也称为子宫颈癌前病变,情况就很不一样了。宫颈癌前病变主要是指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宫颈原位腺癌,多为HPV的持续感染所致,发生宫颈癌的几率高,应引起高度重视,可以通过细胞学及HPV检测、阴道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的“三阶段筛查”来发现和诊断,需要及时接受规范性治疗。
陈飞也表示,由于有病变持续存在、复发的风险,子宫颈癌前病变即便经过治疗,其后续发生宫颈癌的风险仍然高于普通女性,规范治疗后还要随访至少25年。
期待更多创新方案,助力实现宫颈癌防控
在宫颈高级别病变治疗方面,目前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仍以有创性手术治疗为主,尤其以宫颈切除手术和消融手术为主。这可能为育龄期女性带来生育相关风险。
陈飞指出,传统手术治疗是经典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发生出血、感染、宫颈狭窄、宫颈机能不全等术后并发症,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来说,有可能给未来生育结局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术后仍存在持续高危HPV感染,进而面临复发及进展的风险。“有效、安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最大程度地避免或延缓女性患者宫颈创伤,降低未来生育风险。”
对此,乔友林也表示,在推进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过程中,也要让女性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多年来,宫颈癌前病变药物治疗领域进展相对缓慢,突破难度高。我国宫颈癌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如果能有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操作便捷的癌前病变治疗产品尽早问世,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对于我国宫颈癌前病变患者,尤其是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将具有重大意义。
据悉,目前全球首个针对宫颈癌前病变的非手术治疗产品APL-1702已完成国际多中心关键Ⅲ期临床试验,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数据将在今年3月的两场国际学术大会上发表。乔友林也表示,期待未来有更多无创、生育友好型的创新疗法出现,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也为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的实施注入新的力量。(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个萝卜一个坑”,休个年假咋这么难?
- 提振消费,需打好“组合拳”弹好“协奏曲”
- 瞳学科技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达成战略合作
- 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 决定解散众议院
- 广西出现今年首场超警洪水
- 医改惠民实现“加速度” 20余省份实现医保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
- 广东茂名启动首届网络短视频创作大赛
-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两大促统团体就“2.14恶性撞船事件”强烈谴责台方
- 生肖经济带火年货消费
- “互联互通”十周年——中国内地与香港金融市场合作创新的里程碑
- 广西多彩民族“快闪”演出亮相维也纳街头
- 上海:不断优化政策、服务、监管体系激发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 墨西哥军方打死12名武装分子
- 未成年人偷玩游戏 专家建议进网游时强化人脸识别
- 公安部:简化办牌办证手续 推出3项便民利企新措施
- 助力健康照明 中国科创企业自主研发有机半导体OLED器件
- 美疾控中心:新冠感染成美国2022年第四大致死原因
- 宁夏首例“00后”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
-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①】发展好职业教育 把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 伊拉克宣布解除临近伊朗边境的地区武装
- 热门推荐
-
- 国家开发银行发行190亿元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专题金融债券
- 超400场阅读分享活动 2022天府书展开幕
- 湖南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逐步完善保护和维权机制
- 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6年增长223倍
- 政企学研用合作 湖南娄底硅钢产业焕新赋能高质量发展
- 甘肃敦煌:李广杏引食客寻味而来“预定尝鲜”
- 第十三届中国曲艺牡丹奖全国曲艺大赛(长治赛区)开赛
- 首个中国牵头制定的新型水声传感器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 “催收巨头”突然停业 创始人曾放话年入10亿
- 中新文娱评TFBOYS演唱会:青春不散场归来仍少年
- 聚焦“双十一” 川渝陕甘青蒙消费者组织发布网购消费典型案例
- 第十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举行年度盛典
- 张黎:若观众看着不舒服,是导演专业性不够
- 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气候研究与应用?中国科研团队获得重要进展
- 00后的情感自白
- 上影节圆桌论坛徐峥分享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秘决
- 跨界玩新潮 海南荔枝获国际市场认可
- 侵犯隐私?ChatGPT制造商遭美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
- “保交楼”一周年成效如何?最新数据披露
- 山东盘活农村资源资产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