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码博主”立人设“越减越肥” 夸张进食竟成流量密码
流量时代,“吃播”作为一种亚文化,在社交网络上已经发展得蔚为壮观。而时下,在大胃王、探店、测评等种类的吃播之外,“电子小猪”也在悄悄走红。一些网友摒弃了节制饮食、锻炼健身等传统减肥法,他们另辟蹊径,选择在网上认养“电子小猪”,寄希望于依靠看“小猪”吃播抑制自己的食欲,或将“电子小猪”当作“嘴替”,以实现“进食代偿”……
人设“越减越肥” “电子小猪”悄然走红
“三次减肥到110斤都反弹回220+了,希望有一天能看到90斤的自己。”这是被网友公认的“电子小猪”三巨头之一的“大可”在社交平台上的个性签名。目前,她的减肥日记已更新到了第500多天,单平台粉丝数已超过80万。
除了超标的体重和“越减越肥”的人设,“电子小猪”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作品也具有较高的辨识度。以“大可”为例,她的视频以“减肥日记”的形式持续更新,点开来看,第一个镜头几乎总是对准体重秤上的数字,称完体重,则直奔主题,详细记录她“豪华”且丰盛的一餐或多餐。
当画面停留在“小猪”进食上时,“大可”会用“夹子音”配音,一边自我安慰“太棒了,昨天(体重)还好没有长很多”,同时也会穿插进一些日常生活片段:“上午吃了很多榴莲,阿姨又给我买了一只鸡,这些就当作早点了……”
在评论区,将这些视频当作“电子榨菜”的网友往往专注于享受“视觉盛宴”,而另一部分立志减肥的网友会借视频“接瘦气”,还有一部分网友会将“大可”和其他“电子小猪”进行对比,她的吃相、食量、减肥进度、音色、皮肤状态、感情生活甚至是广告含量,无一不是网友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更令人惊叹的是,“大可”薄弱的减肥执行力和在美食面前近乎为零的抵抗力。比如,当她说打算补充一下水分时,会拿出两杯加满料的奶茶,而当她晚上和男友吃完一顿火锅后,半夜依然要泡上一桶方便面,面饼上还得铺满火锅丸子和火腿……
“电子小猪”靠着“越减越肥”的反差感和惊人的食量爆火网络后,更多的“大码女孩”加入了这条赛道。
看吃播找“嘴替” “感觉像是我在咽下那一口饭”
悦悦子(化名)最早是从粉丝口中听说“电子小猪”这个词的,“有一天,粉丝突然这样喊我,说我是他们的‘电子小猪’。”悦悦子当时并未感受到侮辱或嘲讽的意味,她只觉得这个昵称十分可爱,也恰好能够定义她做吃播视频号的创作方向。
悦悦子说她做视频的初衷十分简单,就是想通过记录日常生活中美好的片段来治愈自己。有一天,她突发奇想,以自娱自乐的心态,在某生活类平台上发布了第一条美食视频:“160斤25岁失业少女一天都吃什么。”
视频发布一周后,当悦悦子再打开软件,竟发现自己突然涨了100多个粉丝。“那天我超激动,看着粉丝数从个位数突然变成三位数,我还真有点愣住了。”自那之后,悦悦子开始持续更新视频,并给自己立了一个清晰的人设:一个生活工作不顺,但饭量超大的可爱姐姐。
随着粉丝数量日益增多,一些商家开始找悦悦子谈合作。最初,一些品牌方会把自己的样品无偿寄给悦悦子,让她写笔记推广,直到上个月,开始陆续有品牌方找悦悦子报价,“我推广的大部分产品也都是美食,可能在品牌方眼里,我是个吃得很香的博主。”于是,在本职的销售工作以外,悦悦子凭“吃播”开创出了一个全新的副业赛道。
但不久前,悦悦子在视频作品里正式宣布,要把减肥提上日程。她说:“我虽然是个小胖子,但每年夏天还是会暗暗给自己打气一番!另外,我跟男朋友要开始备婚了,正好做一下身材管理。”
悦悦子现在的体重有170斤,她选择了一个相对“不遭罪”的减肥方法:“16+8轻断食”,也就是每天尽量在8个小时内吃完三餐,剩下的16个小时不进食。
不过,自打减肥开始,悦悦子经常在半夜被一股强烈的饥饿感“侵扰”,而她的解决方法是点开其他博主的吃播视频,“饿得睡不着,我满脑子都是好吃的,这时,我会偷偷看别人的吃播,看别人吃,就像是自己的‘嘴替’,算是有一丝心理安慰。”
悦悦子的这种心理,也曾有研究佐证。据相关研究,“吃播”作为一种群体传播,它在交互性的基础上完成了一种共食行为,即主播与观众一起吃饭。“吃播”其实都是主播代替观众在吃,这种“吃”在时间上是有共时性的。
小林对此无比认同,“狼吞虎咽也好,细嚼慢咽也罢,‘电子小猪’吃啥我就看啥,因为我不想吃,我只想看别人‘代替’我吃。”小林说:“看着主播往嘴里塞一口食物,感觉就像是我在咽下那一口饭。”
除了“嘴替”作用,也有人将“电子小猪”作为一种反例来警戒自己,以达到减肥效果。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乐此不疲地观看“电子小猪”的人群当中,也有人会将“电子小猪”吃饭时的照片截图下来,用作手机壁纸,她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想以此提醒自己减肥。
一位网友就曾在社交平台上发布过这样一则帖子:“昨晚没忍住吃了个坚果,差点要暴食,看到手机壁纸,好家伙,立马没心思了,直接上床睡觉。”
拒绝身材焦虑 “穿自己的xxxxL码”
有人调侃,过往看大胃王吃播,大家总会疑心他们下播后会不会催吐,有没有浪费食物。但对“电子小猪”来说,那些热量都变成了实打实的脂肪,大家转而担心的是她们下播后还会不会再偷吃。
实际上,关于网友们对待“电子小猪”的态度和看法,在视频评论区便可略见一斑。
一些网友会苦口婆心地劝她们减肥,担心不良饮食习惯影响健康;另一派网友则敏锐地觉察到,“电子小猪”几乎每条视频都存在广告植入,夸张的进食表演正是她们的流量密码。
其实,刚开始尝试做“电子小猪”时,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悦悦子都在承受着网友的恶评。大家攻击的点总是落在她肥胖的体型和惊人的食量上,关于这一点,悦悦子反而看得很开。
曾经的她,最瘦时的体重是130斤,而面对如今的体重,她也并不感到自卑,表示可以坦然接受。
“穿自己的xxxxL让别人说去吧!我的衣柜里,很多夏天的衣服都是修身辣妹装。”悦悦子觉得,“真正造成身材焦虑的其实是我们自己。我之前也跟自己较过劲,但身边爱我的人完全不会在意这些,他们只想我健康、开心。渐渐地,我对自己的身材也全盘接受了,胖也好瘦也好,我不希望生活中最大的恶意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批判。”
在悦悦子的粉丝群中,通过日常群聊天,她发现,大家之所以成为“电子小猪观光团”,或是因为正在减肥,或是有身材焦虑。“她们在看我吃东西的时候,会把我当作‘嘴替’,正视和接受自己对于食物的欲望,这也是一个自我安慰和治愈的过程。”
有一天,悦悦子像往常一样更新了她的一餐:莜面、小饼、两个包子、鸡柳、干煸豆角、杏鲍菇、小凉菜和一碗鸡蛋汤。视频里,她细嚼慢咽,结束“战斗”后,一脸愉悦和满足。
视频下方,一位网友这样评论:“好像有很多声音在逼我吃苦、减肥,不吃高热量食物……像你一样去生活是我的梦想,羡慕你看得开。”悦悦子对她的回复是短短的6个字:“不要消耗自己。”这也是悦悦子常安慰自己的话。
声音
受众偏好、平台数据等 刻意强化“电子小猪”形象
专家:看吃播达到减肥效果可能性较低
日前,心理咨询师杨译杰对“电子小猪”和网民的心理机制进行了细致剖析。
北青报:热衷于观看“电子小猪”的网友有怎样的心理?
杨译杰:首先,如果博主的体型匀称,短视频时代,必须吃得非常多,才能引起注意,而像“电子小猪”主播这样,往嘴里塞一口食物,就能轻易获得关注,主要是因为大家在现实中很难见到这样有冲击性的画面。这背后是大众追求反差和猎奇的心理,也是核心的心理机制。
其次,在感官冲击之外,“电子小猪”三巨头有着非常清晰的人设,她们都喊着要减肥,也都经历过减肥后又反弹的挫败,而且能把感情生活,甚至能把婚姻中不顺的一面袒露给粉丝。这些受挫后再努力、再受挫,同时中间叠加各种“剧情”,称得上是“英雄之旅”式的好故事,与大众的心理相契合。
最后,吃播其实和钓鱼直播的内在也有一致性,这两类视频都能唤起大众在感官上的愉悦。当我们看着别人大口吃东西时,也常会有自己吃到了美食的错觉,这些情况都是人体的镜像神经元在起共情作用,刺激大脑释放出很多能让人快乐的多巴胺,获得满足感。
北青报:很多网友称看“电子小猪”能抑制食欲,能减肥,对此您怎么看?
杨译杰:我对此存疑。就像在一段亲密关系中,随着时间推移,相貌的权重会越来越低。在直播间也是同样的道理,人们对于“电子小猪”的外形、吃相的反感程度会逐渐变弱,“小猪”始终是那个“小猪”,但她每天吃的美食都在变化,实际上观看直播的人产生的心理是“这个食物很好吃”,这样反而会刺激食欲。所以,我觉得通过看“电子小猪”达到减肥的效果可能微乎其微,且难以长久。
北青报:主播本人大多乐于接受“电子小猪”的称谓,还将其当作视频的噱头,这是出于什么原因?
杨译杰:在社交平台,“电子小猪”这一称呼是被双方互相建造出来的,大家都在共同形成一个默契。核心在于这个称呼产生了粉丝跟博主之间的情感连接点。
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再止步于粉丝看博主吃美食或博主给粉丝推店这么简单,“电子小猪”让这段关系中物化的、功能性的部分增添了人情味。“小”字本身带有一定的亲昵性,管一个160斤以上的女生叫‘电子小猪’,就像叫“小羊”“小猫”,在称呼上已经把她们物化了,或者跟自己产生了一种关系,但这个关系并不平衡。在网友的眼里,“电子小猪”主播本人的主体性已经变得模糊,人们不再考虑言语中夹杂的恶意对主播作为人的一面有怎样的伤害,“电子小猪”就变成了一个容许他们释放情绪的出口。而“电子小猪”主播明知有可能遭受非议还要将自己推到屏幕前,这背后的核心机制是人们内心对于被足够多的人关注和看到的需要,甚至不管这些关注是否是友善的。
此外,“电子小猪”选择以目前这种方式去呈现自己,也是被受众偏好、平台数据等刻意强化出来的。因为她们知道,这会带来更多收益,无论是金钱上的,还是注意力上的。
文/本报记者 王婧懿(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多家央企参与品牌师能力认证培训 助力“品牌人才培育工程”实施
- 抖音生活服务平台治理开放日:到店订单数增长179% 全面提升消费者到店体验
- “西学中”培训班 福建漳州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 儿科就诊量激增,分级诊疗如何落实?专家详解
- 山西七部门联合当“红娘” 为晋籍在京青年架“鹊桥”
- 山西将开展2025年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加快补齐农村商业设施短板
- 浙江杭州共有1714名百岁老人 最长寿者109岁
- 中华经典诵读大会(第二季)举行启动仪式
- 第32届华交会即将揭幕 参展企业超上届
- 青藏集团公司所辖西宁站、拉萨站创单日旅客运输新高
- 网络作家齐聚《读者》共话“文学拥抱网络”
- 外贸成绩单彰显经济活力
- 美国政府,为“债”所困
- 陕西推进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 立法保障公共安全
- “赫莱坦”号在沪命名交付 刷新中国船企年度交付LNG船纪录
- 河南将迎大范围高温天气 局地或突破6月极值
- 宁夏:近几日原震区及附近存在发生4~5级地震的可能性
- 311项“川渝通办”事项实现同标准办理
- 专家呼吁过敏性鼻炎等患者尽早接受肺功能检测实现哮喘早筛
- 三地试点优化本外币跨境集中运营
- 热门推荐
-
- 北京西城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
- 美国纽约州高速公路发生枪战,警察开枪打死一人
- 工行、建行官宣!刘珺、张毅分别任两家银行党委副书记
- 5G基站累计超11万个 辽宁力推工业互联网应用
- 2023年前4月,重庆软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5%
- 以色列驻约旦使馆附近发生枪击事件致1死3伤
- 报告:未来“一带一路”地区洪水事件强度将逐渐增强
- 宁夏上半年对非洲及南美进出口增逾两成
- 日本第三轮核污染水排海结束 累计排放量超2.3万吨
- 新闻观察丨美国政治极化导致众议长选举持续“难产”
- 摩洛哥深夜突发6.8级地震:建筑物遭损坏,暂无人员伤亡
- 戒掉坏习惯 给骨头“加把劲”
- “两弹一星”元勋后代忆祖辈:淡泊名利,一心为国
- 商务部:中方鼓励企业按市场化商业化原则拓展对非经贸合作
- 深中通道进入桥梁“体检”阶段
- 中新两国人士探讨青年成长挑战与机遇
- “天价”养殖娃娃鱼 跌下神坛
-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并非对立关系
- 年轻人“精致抠”:苦行僧还是理性消费?
- 世界机器人大赛-首届太空机器人大赛在湖南长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