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 近来北方地区为何这么热?
近日,华北、黄淮地区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出现连续性高温天气。为何6月北方地区就出现如此迅猛的高温天气?今年夏天会不会比往年热?气象专家进行了解析。
京津冀地区近日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
气象监测显示,6月以来,京津冀地区出现了两次区域性高温天气过程,分别在6月14—18日和6月21—24日,区域平均高温日数达9.5天。6月21—24日,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最高气温在38—41摄氏度。
北京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迎新介绍,22日,北京市观象台最高气温为41.1摄氏度,突破6月历史极值。23日、24日,观象台最高气温均超40摄氏度,这是观象台自有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出现连续3天气温突破40摄氏度。
22日18时,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并持续至23日、24日。23日,中国气象局启动高温四级应急响应。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今年6月以来(截至24日),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主要分布在华北、华南中西部以及新疆大部等地,京津冀鲁豫平均高温日数为7.9天,较常年同期偏多4.3天,北京达到9.8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25—26日,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的范围和强度明显减小。27日起,华北、黄淮等地仍将出现高温天气过程。据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芳华介绍,预计27日,华北平原大部有37摄氏度以上高温,28日高温明显减弱,29日起,华北大部、黄淮北部等地将再度出现37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天气。
多种因素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维持
据张芳华介绍,华北、黄淮等地高温天气过程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主要原因有4个方面:第一,在低层受到暖气团的控制,而且暖气团比较强大,持续的时间较长;第二,这一带高空在高压脊控制的情况下,天空的云量较少,太阳辐射较强,非常有利于气温的升高。同时在高压脊控制下盛行的下沉气流,也会造成下沉增温效应,使气温升高;第三,目前刚刚进入夏至节气,白天光照时间较长,有利于气温升高以及高温的持续和维持;第四,华北、黄淮地区白天的相对湿度比较低,空气比较干燥,也有利于气温的升高。
“从平均情况来说,6月下旬,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的平均值和南方基本相当,但是从最高气温的气候极大值来看,北方大于南方。”张芳华分析,这主要是因为此时南方处于多雨时段,副热带高压还没有控制南方地区,不利于出现很强的持续性高温天气。而在北方地区,这段时间容易受到大陆暖性高压脊的影响,云量少、太阳辐射强、空气干燥,相较南方地区更容易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
高辉介绍,我国各地高温集中时段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对华北地区来说,通常雨季前的6月至7月初更容易出现高温天气,连续数天的高温天气在6月也比较常见。这段时间主要以干热型高温为主,表现为气温高、湿度小。
进入7月后期,随着副高北跳和夏季风往北推进,水汽输送和大气湿度增加,云量也会增多,会出现闷热天气,也就是湿热型高温。
预计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今年夏天我国南北方是不是都很热?高辉分析,目前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但初夏时段北方高温的影响因子复杂,不能简单归咎为受厄尔尼诺影响。比如去年6月中下旬,北方地区高温更为极端,但去年是拉尼娜年份。同时,已有的科学研究结果也表明,初夏北方高温更容易受北大西洋海温以及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尤其是大陆高压脊影响,这和盛夏时段北方湿热高温的影响因子有所不同。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夏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高温日数也高于常年同期。但南北方出现高温天气的集中时段不一样,南方地区一般在盛夏时间段进入高温季,而北方地区往往在初夏时间段。
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公众服务首席研究员柳艳香建议相关地区居民高温时段非必要不外出,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随时补充含有盐和矿物质的饮品。户外工作尽量避开中午太阳直射的最热时段,同时减轻劳动强度。
本报记者 李红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27日 第 14 版)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投资山西·三大经济圈全媒体记者山西行”活动在太原启动
- “千校万企”协同创新伙伴行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
- 中国非遗淮剧惊艳亮相克罗地亚 东西方艺人同唱经典曲目
- 7日游遍3城 长三角铁路推出3款高铁旅游计次票产品
- 央行:前两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6.37万亿元
- 新西兰华媒:中国“双11”将席卷新西兰
- (新春走基层)地方重大项目不停工 建设人“坚守”度春节
- (走进中国乡村)浙江山区“清凉资源”激活夏日经济
- 《扎什伦布》第1集《源流》
- 宁夏连发35条暴雨预警信号 街道行车如“冲浪”
- 中国信通院发布白皮书:国内金融科技产业形成相对稳定格局
- 米卡:漂入旷野
- 北京大兴扩大全球“朋友圈” 新增4个海外招商代表处
- (第六届进博会)德国卡尔史托斯中国区总经理阮琼:亚太地区首个自建工厂落户上海展现强劲信心
- 黄山机场恢复香港至黄山直航正班航线
- “天府粮仓”四川农业省级公用品牌发布 100个品牌入选精品(培育)品牌名单
- 中新健康|得了流感,喝电解质水管用吗?
- 《新疆是个好地方》文艺演出亮相土耳其
- 平安空港的守护者:满屋锦旗背后有故事
- 重庆兴手付传销案始末
- 热门推荐
-
- 西餐里常见的培根,可能不是真肉
- 东盟媒体代表与西政师生共话国际传播
- 精准提升数字基建综合水平
- “疆电外送”第三条特高压直流通道新疆段贯通
- 亚马孙干旱致物流受阻 马瑙斯自贸区企业冀巴西提升本土工业输出能力
- 长三角产业联盟南上海中心“花落”奉贤 推动要素跨域流动
- 文创设计点亮“诗意街区”
- “女子2年被家暴16次”案件一审开庭 择期宣判
- 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设备助力 绿水青山间奏响农业“丰收曲”
- “受伤”旅客用绷带绑藏黑犀角入境被截获
- 金融监管总局就《反保险欺诈工作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据朝中社报道,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说,朝方已掌握证据显示韩国军方是侵犯朝鲜首都上空的肇事者
- 2024第十届中国诗歌春晚在京举行 献上诗歌文化盛宴
- 新疆兵团居民收入首破4万元
- 汛期,这件事很重要,一定要听劝!
- “基因魔剪”编辑基因更安全、更有效
- 用于治疗高氨血症的罕见病药物获批上市 研发团队称将继续提高药物可及性
- 福建省首个公用液化烃类码头迎来首艘国际航线船舶
- SIM卡硬钱包上线数字人民币APP 支持无网无电支付
- 美商务部长发表惊人言论:“假如美国路上有300万辆中国车,北京能让它们同时熄火”,网友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