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一针就结束了” 这些关于麻醉的知识你要了解→
今年3月27日至4月2日是 “中国麻醉周”,今年活动的主题为 “敬畏生命,医患同行”。随着临床外科技术的日新月异,麻醉技术与人们健康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提升疼痛综合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简单说,麻醉技术就是可以让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感受不到疼痛或者是痛苦感减弱。麻醉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专门的麻醉医生来完成,几乎每一台手术都需要麻醉医生全程参与,包括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黄宇光:我们人有五大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包括疼痛。麻醉要干什么呢?不是说打一针就结束了,它是整个的把病人的生命指标掌控在自己手里。这样首先要确保安全,再一个医疗的治疗要有效,第三个病人得舒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麻醉专科是从这个方面让我们的患者更加安全,然后临床治疗更加有效,更多的是让我们的患者在医疗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有尊严,能够有一个舒适化的感受。
无痛胃肠镜术前评估不可少
胃肠镜很多人都做过,它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无痛胃肠镜的普及,不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缩短了检查的时间,与普通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最大的区别就是有麻醉医生的参与。
无痛胃肠镜检查,就是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全麻的方式,让患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检查。一般检查结束后,患者很快就会苏醒,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5至15分钟。尽管无痛胃肠镜有种种的优点,但因麻醉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此检查前需要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判定是否耐受麻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黄宇光:这个(评估)检查一个是看他的年龄,一个是他有既往的病史。如果他既往的病史就在心血管方面,有心绞痛,有高血压,有糖尿病,那么(要做)常规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一些抽血相关指标的检查。还有如果你这个病人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有支气管哮喘,长期抽烟,肺功能不好(病史),那么要针对肺的情况,是不是要做一个肺功能(检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全身状况的评估都是为了保障麻醉医疗过程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麻醉医生会关注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很多患者在手术麻醉前都会紧张、害怕,甚至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此时,麻醉医生就会对患者进行干预,缓解焦虑,帮助患者平稳进入麻醉。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天佐:作为麻醉医生来讲,第一个就是如何能够在与患者术前短暂的接触当中,和患者构建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使患者能够知道进入手术室有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它是一个非常安全,非常可控,很快能恢复的这么一个过程。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的干预,比如说帮助他睡眠,减轻他焦虑。还有一个就是进到手术间以后,在患者还没有睡着的这段时间内进行安慰,进行讲解,同时帮助病人完成术前的准备,平顺平稳进入麻醉诱导。这都是我们能够做的。
分娩镇痛认知度有待提升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分娩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医疗,5年多来,我国912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平均分娩镇痛率达到了53.2%。分娩镇痛提高了分娩质量及产妇舒适度,保证了母婴安全。但根据《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公众对于分娩镇痛的认知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分娩镇痛”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无痛分娩”,其目的在于减轻女性自然分娩时的疼痛感,提高分娩质量及产妇舒适度。但根据《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约36%的人对无痛分娩并不了解或只是听说过,还有的受访者认为无痛分娩会给孕妇留下后遗症。对此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误区,公众对于分娩镇痛的认知度还有待提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米卫东:其实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目前我们采用的椎管内的分娩镇痛这些技术,包括用药,不会给母亲和新生儿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正常的过程中不出现其他的一些特殊的意外情况。所以说利是远大于弊的,因为充分的镇痛不但利于母亲整个生产过程,应激反应的控制,能把10分的疼痛、9分的疼痛控制在3分或者以下,可以改善母亲本身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韩国驻华使馆喊话中方:希望中韩矛盾尽快化解
- 2024年开年最卷的行业,为何是文旅?
- 跨越山水的戏曲之桥:浙江婺剧“点亮”香港之夜
- 一语中的|斯蒂芬·罗奇:中国没有产能过剩 美国应为产能不足感到羞耻
- 商务部:1-8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同比增长18.8%
- 日媒: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去世 终年88岁
- 美国青年在渝“访古寻今” 以青春力量赓续中美情谊
- 国家发改委:全面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常态化发行
- 法媒:马克龙呼吁加沙停火
- 福岛第一核电站近700项工作被要求整改
- 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 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 江浙沪皖有强风雨
- 第13届新疆矿博会、第18届新疆煤博会在乌鲁木齐开幕
- 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 “苏东坡”文物展亮相杭州 国宝级文物《斗浆图》领衔开展
- 第四届中国创新食品大会在广东东莞开幕
- 300分上本科、本科线读985……“中外合办”真能“低分捡漏”吗
- 截至7月中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同比增长18.64%
- OpenAI:阿尔特曼将重返公司担任CEO,组建新董事会
- 华南沿海及江南东部未来三天将有持续性强降雨
- 热门推荐
-
- 助力碳中和目标早日达成 晶澳科技2024年分布式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举办
- 中哈传统医学中心:搭建中哈人民相知相亲“暖心桥”
- 甘肃两处知名丝路遗址开建旅游路 畅连大敦煌文旅圈东线景群
- 2024中国国际皮革展盛况空前 全球皮革业精英共襄盛举
- 历史小说《张伯行》面世 照鉴中华民族廉政文化
- 日本福冈县一民用直升机坠毁致两人死亡
- 泰国上半年接待外国游客超1700万 创收逾8000亿泰铢
- 中国科技馆发布“科技馆智能体” 为观众带来新的“科学小伙伴”
- 南航近期将新开、复航和加密多条国际及地区航线
- 漓江跨江光缆整治首缆拆除 还漓江秀美风光
- 海内外22支队伍“汉水之滨”上演“龙狮争霸”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左云:特色农业勾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 青海:融多元产业体系促发展 筑人力资源服务新高地
- 东盟多国铁路官员在云南昆明培训 加强铁路国际合作
- 焦点访谈:适老化改造 让养老变享老
- 七夕节,聊聊不同国家的婚礼传统
- 港澳视觉艺术双年展开展 首次聚焦艺术与科技主题
- 反种族主义声浪泛过英国街头
- 日媒:美军基地给日本带来沉重负担 冲绳民众接连抗议
- 康乃馨的悲痛——俄罗斯举国悼念莫斯科恐袭遇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