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打一针就结束了” 这些关于麻醉的知识你要了解→
今年3月27日至4月2日是 “中国麻醉周”,今年活动的主题为 “敬畏生命,医患同行”。随着临床外科技术的日新月异,麻醉技术与人们健康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以提升疼痛综合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简单说,麻醉技术就是可以让患者在进行手术的时候感受不到疼痛或者是痛苦感减弱。麻醉是一项专业性要求很高的工作,由专门的麻醉医生来完成,几乎每一台手术都需要麻醉医生全程参与,包括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黄宇光:我们人有五大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包括疼痛。麻醉要干什么呢?不是说打一针就结束了,它是整个的把病人的生命指标掌控在自己手里。这样首先要确保安全,再一个医疗的治疗要有效,第三个病人得舒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麻醉专科是从这个方面让我们的患者更加安全,然后临床治疗更加有效,更多的是让我们的患者在医疗的整个过程当中能够有尊严,能够有一个舒适化的感受。
无痛胃肠镜术前评估不可少
胃肠镜很多人都做过,它是诊断消化道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随着无痛胃肠镜的普及,不仅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痛苦,而且也缩短了检查的时间,与普通胃肠镜相比,无痛胃肠镜最大的区别就是有麻醉医生的参与。
无痛胃肠镜检查,就是在内镜检查的过程中,通过全麻的方式,让患者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完成检查。一般检查结束后,患者很快就会苏醒,整个过程大约只需要5至15分钟。尽管无痛胃肠镜有种种的优点,但因麻醉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因此检查前需要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判定是否耐受麻醉。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 黄宇光:这个(评估)检查一个是看他的年龄,一个是他有既往的病史。如果他既往的病史就在心血管方面,有心绞痛,有高血压,有糖尿病,那么(要做)常规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一些抽血相关指标的检查。还有如果你这个病人有老年人慢性支气管炎,有支气管哮喘,长期抽烟,肺功能不好(病史),那么要针对肺的情况,是不是要做一个肺功能(检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全身状况的评估都是为了保障麻醉医疗过程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
麻醉医生会关注患者心理应激反应
很多患者在手术麻醉前都会紧张、害怕,甚至出现心理应激反应。此时,麻醉医生就会对患者进行干预,缓解焦虑,帮助患者平稳进入麻醉。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天佐:作为麻醉医生来讲,第一个就是如何能够在与患者术前短暂的接触当中,和患者构建起这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并使患者能够知道进入手术室有麻醉科医生的保驾护航,它是一个非常安全,非常可控,很快能恢复的这么一个过程。同时针对一些特殊的病人,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药物的干预,比如说帮助他睡眠,减轻他焦虑。还有一个就是进到手术间以后,在患者还没有睡着的这段时间内进行安慰,进行讲解,同时帮助病人完成术前的准备,平顺平稳进入麻醉诱导。这都是我们能够做的。
分娩镇痛认知度有待提升
2018年,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提升分娩镇痛条件下的自然分娩医疗,5年多来,我国912家分娩镇痛试点医院平均分娩镇痛率达到了53.2%。分娩镇痛提高了分娩质量及产妇舒适度,保证了母婴安全。但根据《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公众对于分娩镇痛的认知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分娩镇痛”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无痛分娩”,其目的在于减轻女性自然分娩时的疼痛感,提高分娩质量及产妇舒适度。但根据《2022世界镇痛日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我国约36%的人对无痛分娩并不了解或只是听说过,还有的受访者认为无痛分娩会给孕妇留下后遗症。对此专家表示,这些都是误区,公众对于分娩镇痛的认知度还有待提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米卫东:其实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证据显示,目前我们采用的椎管内的分娩镇痛这些技术,包括用药,不会给母亲和新生儿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正常的过程中不出现其他的一些特殊的意外情况。所以说利是远大于弊的,因为充分的镇痛不但利于母亲整个生产过程,应激反应的控制,能把10分的疼痛、9分的疼痛控制在3分或者以下,可以改善母亲本身生产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第二轮五年展陈合作项目揭幕仪式举行
- 著名画家张锡武在天津逝世 享年96岁
- 天津打造“展演+旅游”新模式 旅游订单同比涨百倍
-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书写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新篇章
- 穿“联名汉服”入园被拦?上海迪士尼:欢迎汉服,但着装需符合乐园要求
- 中国贸促会发布1月全国贸促系统商事认证数据
- 研究称频繁午睡或增高血压、脑卒中发生概率
- 港媒:外企认为中国市场仍不可替代
- 中国西南地区首条直飞吉尔吉斯斯坦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天津拟设立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天津警察学院”
- 俄中实业家理事会2023年度全体例会在莫斯科举行
- 国庆假期北京市公园纳客787万人次 较去年同期增15.3%
- 台湾花莲县海域发生4.8级地震 震源深度31千米
- (经济观察)2024年,中国如何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杭州文旅观察:德寿宫里为啥不种大树?
- 促进商贸企业数字化转型 山西印发推动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行动计划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严禁用日本水产品制餐销售
- 基金又“滞销”了:新基发行遭遇近8年来最“冷”时刻
- 有商家明目张胆卖假货 二手商品如何保证“一等”质量?
- 国家卫健委:2022年中国出生956万人 二孩占比近四成
- 热门推荐
-
- 提速降费“普惠转向精准”具有公平内涵
- 中外专家联手提高中国基层角膜病诊疗水平
- 天津各地部门以多种形式开展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
- “中国月饼名城”广东茂名举办月饼订货节
- 周小川:全球债务风险和金融风险值得关注
- 古特雷斯关切黎以局势 卡塔尔称正努力弥合巴以分歧
- 澳大利亚西澳洲露天矿山举行应急救援大赛 中企获11项奖
- 广西“三月三”文旅市场活力迸发 海内外游客共享文化盛宴
- 北京明年拟新建20万个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接口
- 潮白河、北运河启动生态补水
- 美媒:哈里斯将在11月5日选举日接受电台采访
- 纳税人错误确认发票用途后,如何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更正?
- 北京CBD影像季开启
- 偷逃税是明星最拙劣的表演
- 青海玛沁:5G为远程智慧医疗注智赋能,让患者告别“两地奔波”
- (新春走基层)“客家祖地”走古事闹元宵:延续先辈敢闯敢拼的精神
- 近三年 西藏累计开展考古发掘项目90余项
- 文字表达能力下降 这些年轻人为何“词穷”
- 西藏定日县茶江村学生卫生防疫志愿者助力灾后健康宣教
- 青海终止地震二级应急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