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今起实施 优化日常用药结构
今起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实施,各地参保群众就医购药时将适用新版目录的药品报销范围和价格。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新增111个药品,包括慢性病、抗肿瘤、罕见病,以及新冠治疗药等领域的药品,谈判和竞价新准入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60.1%。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丁锦希: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总共进行了5轮的谈判,每一轮都比上一轮更加科学、精准。它在不断优化它的机制,在一些特殊领域上,比如说儿童用药、罕见病用药这方面进行了政策性的倾斜。
据专家统计,此次目录新增药品绝大多数是5年内上市的新药,其中包括23个2022年新上市的药品。从治疗领域来看,7个罕见病用药、22个儿童用药、两个新冠治疗用药等被成功纳入目录,精准提高重点领域保障能力。调整后,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药品总数达到2967种,其中西药1586种,中成药1381种;中药饮片未作调整,仍为892种。
新纳入56个慢性病用药 优化日常用药结构
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在我国患者人群较大,此次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中,针对慢性病用药纳入了不少新药,这将优化患者日常用药结构,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
家住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45岁的糖尿病患者李强,常年服用降糖药,当得知今年有糖尿病新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他赶紧来到医院咨询相关政策。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糖尿病患者 李强:这个药一天打一次就行,用起来也方便,由于价格问题,一直没用。现在这个药已经纳入医保,价格比较便宜,一天六七块钱就够了。
李强要使用的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是两种胰岛素的联合药,2022年上半年刚刚在中国上市,价格在500元左右。这款新药上市不到一年就降价到200元左右,纳入了医保。
我们国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发病率高,慢病的治疗和预防是建成健康中国非常重要的基石。慢性病用药一直是医保目录调整的重点方向之一,据专家统计,今年目录调整中有56个新获批的慢病用药纳入其中,提升了用药质量,降低患者负担。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丁锦希:我们有一个统计数据,最近2到3年通过医保目录不断调整,我们全国用3代4代胰岛素的比例从25%上升到了41%。就是大家用的药更好了,但是价格也没有涨多少,因为谈判把价格控制下来了。
肿瘤治疗药品报销覆盖更多适应证
肿瘤是患者负担较重的一类疾病,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治疗手段也从化疗到靶向药,再到免疫疗法,不断有新的药物上市。
随着我国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每年都有相关药品纳入医保,减轻患者负担。
此次新版医保目录,在肿瘤治疗领域有14款抗肿瘤药物首次纳入,包括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治疗用药。此外,此次调整也对过去已经纳入目录的药品进行了适应证扩容,例如免疫疗法单抗类药物,根据临床适应症获批情况,其医保报销范围进一步拓宽。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丁锦希:2018年开始到现在,我们总共谈判进来4款PD-1(免疫疗法药物),这4款药目前来看覆盖了6个肿瘤类型,比如黑色素瘤、霍奇金淋巴瘤。一开始是(患者人群)比较小的肿瘤,到后期就2021年,2022年,像非小细胞肺癌、肝癌、食管癌,患者人群大的这种也开始覆盖了,所以现在PD-1(免疫疗法药物)的应用是比较广泛的。
例如,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都是我国的高发瘤种,患者对创新治疗药物需求迫切。此次调整,已经纳入的4种免疫疗法药物中,就有一种获批胃癌一线适应症报销范围,降价叠加医保报销,能够让更多患者用上创新治疗药物,提高治疗效果。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 沈琳:这一类的药物,从当初一年要30万,后来慢慢降到每年只需要3—6万,进入医保以后基本上80%可以报销,患者一年的负担只有1万左右。我们在临床上就能体会到,病人不会因为经济困难或者经济限制,而不能使用这样的药物。
谈判药品纳入定点医院 药店”双通道”管理
为了保证患者及时用上医保目录谈判药品,近年来,国家医保局指导地方建立“双通道”管理机制 ,要求综合考虑临床价值、患者合理的用药需求等因素,对谈判药品施行分类管理,打通患者用药最后一公里。
国家医保局要求,明确可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
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丁锦希:就是说如果这个药进了医保,我们可以在药店买得到,医院处方开出来到药店买,同样可以用医保的统筹基金来报销,而且是患者他只掏他自己付钱的那一部分,剩下来的他不管,由药店跟医保结算,这是非常便民的一个政策。
各省目前均制定了落地政策,根据基金承受能力、住院补偿水平等情况,确定适宜的保障水平。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医疗保障局局长 苟洪静:我们积极协调畅通进药渠道,让新增药品及时足量地储备到定点医院和药店,确保药品供应,并提前更新数据库,测试报销系统,让群众顺利实现报销,切实享受到医保政策带来的红利。
(总台央视记者 郑怡哲)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就加蓬“政变企图”发声
- 北京公安出入境劳动节期间办公安排公布
- 中企承建乌兹别克斯坦人道主义应急仓储与物流中心太阳能改造项目竣工
- 日本一核电站工人作业时受伤 手指部位出血
- 江西遂大高速全线16座隧道全部贯通
- 山东菏泽通报 “协警铐走实习律师”:存在未按规定出示警察证、违规使用警械等问题
- 乘客开门撞伤路人 保险公司先行理赔
- 山东龙卷风已致5死83伤 救灾工作有序进行
- 特朗普重返白宫在即,新闻发布会传递哪些重要信息?
- 北京城市图书馆三大特色主题馆开放 文化综合体再升级
- 重庆2024年春运累计发送旅客2989.73万人次
- 全世界最贵的乐器:唐代古琴“九霄环佩”
- 山西阳泉:银企合作 推进重点工程项目提质扩量
- 人社部启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秋季专场
- 从长白山到都江堰 多地冰雪游热度不减
- 黎以冲突爆发以来 黎巴嫩已有2306人死亡、超万人受伤
- 电商平台优惠叠加“国补”以旧换新 3C数码产品掀起换新潮
- 福建主导制定“科技特派员”国家标准 让“科技之花”在全国绽放
- 2022年度“全国京剧武戏人才培养班”汇报结业演出在京举行
- 云南河泊所遗址发掘负责人:滇池之下还有遗迹
- 热门推荐
-
- 证监会:加大对首恶和关键少数惩戒力度
- 山西大同火山群下的石雕匠人:手起刀落石“生花” 传播家乡文化
- “洋弟子”学习制作非遗麻花 感受传统美味的继承与创新
- 集美大学印度尼西亚校友会成立
- (新春走基层)哈铁货物列车“4S店”科技感满满
- 聚焦“新女性写作” “光”系列女性主题书分享会举办
- 90后女子立遗嘱 为何将房产留给同事
- 台媒看大陆:山西晋中王家大院 展现晋商精神
- (经济观察)GDP突破130万亿元 中国经济体量再进阶
- 利比亚洪灾已致超1.1万人遇难 德尔纳市四分之一被冲毁
- 贵州新一轮找矿行动实现重大突破
- 黑龙江省松花江等6条河流水位超过警戒线
- 乌梅汤2.0版本正式上线 中药代茶饮你下单了吗?
- “风口”后的临深楼市 房价支撑靠产业底色
- 升温!几十家抢一块地,房企土储急“补仓”
- “经典香港电影修复计划”启动
- 跨山越海送“光明”
- 扩消费 451种“宁字号”预制菜进市场
- “水电大省”四川将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 首届“泰国优质水果节”在昆明举办 新鲜水果受市民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