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需要新冠疫苗保护的群体,接种率仍不乐观
如何让老年人愿意接种疫苗?
11月以来,北京地区已报告4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均为高龄老人。在此前多地发生的本土疫情中,老年人均是新冠面前最脆弱的群体。
随着变异株传播力增强,即便深居简出,老人也无法将病毒彻底隔绝在外。从医学角度而言,接种疫苗是预防感染后重症或死亡的最有效手段。令人担忧的是,老人接种现状仍不乐观。
对疫苗缺乏认识、担忧加重基础病、被偶合反应吓倒……这些都是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接种率的“拦路虎”。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加强科普的力度和细致程度,增加不良反应检测系统的公开性,以及完善接种事故保险。在基层,则推出了流动接种队、爱心接驳车等服务,增加疫苗的可及性。
冬季到来,你家老人接种疫苗了吗?
死亡病例大部分为老年人
谁是新冠面前最脆弱的群体?
11月23日,北京市一名87岁新冠感染者死亡,这已是11月以来,北京地区出现的第4名死亡病例。整合官方公开的医疗信息可发现,四人的共性在于均为高龄老人:两人87岁、一人91岁、一人88岁,且各自合并多种基础病,如高血压、老年痴呆、慢性支气管炎、肺炎。
类似情况在多地本土疫情中曾有发生。
今年初,香港发生的大规模疫情波及养老院,出现大量老年人死亡病例;今年3月18日,吉林省新增2例本土死亡病例,二人年龄都超过60岁、合并严重基础疾病;今年4月下旬,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4月25日,上海市共有死亡病例190例,最小33岁,最大101岁,平均年龄82.52岁,70岁以上死亡病例占总数的86.32%。死亡病例中12例曾接种过新冠疫苗,其余均未接种。
疫情中,首当其冲的无疑是老年人。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余文周曾表示,病例总数中,老年人群病例所占比例低于年轻人群,但老年人一旦感染,引发重症以及死亡的风险都远远高于其他人群,从最近几次疫情分析,死亡病例中90%甚至95%以上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
降低流动性、提高养老机构防护等级是避免老年人感染的有效尝试,但并不能完全隔绝外界的风险。余文周称,鼓励没有接种禁忌的老年人尽快接种新冠疫苗,如果已经满足加强免疫接种条件,还要尽快接种加强针。
老年群体疫苗接种不乐观 仍存多重疑虑
不过,这一最需要接种疫苗的群体、接种现状并不理想。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近日介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全程接种2.28亿,覆盖人数和全程接种人数分别占60岁以上人口的90.65%和86.38%;80岁以上老年人的全程接种率为65.7%,加强针接种人数占8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的40%,疫苗接种率不是很高。
什么阻碍了老年群体接种疫苗?
北京某区疾控中心免疫科科长告诉记者,老年人的身体状况较复杂,基础疾病较多,其中一部分人群所患疾病属于禁忌症范畴,不适合接种疫苗;一部分人认识不到疫苗的作用,不愿意接种;还有一部分人对于健康比较敏感,接种疫苗后发生或听说身边人发生偶合反应(产生与疫苗无关的症状)并将其归因于疫苗,不愿意继续接种。
事实上,老年人所担忧的基础病,恰恰是应当尽快接种疫苗的理由之一。
余文周解释称,老年人有很大比例具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感染新冠病毒后,其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的风险会增加数倍甚至几十倍;另外,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也会导致一些慢性病症状加重。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较常见的基础病,是新冠发生重症和死亡的危险因素。如果感染了病毒,会导致原有慢性疾病的症状更严重或者更容易出现合并症。
而关于偶合反应,上述免疫科负责人表示,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人群已经达到九成以上,几乎是人人都曾接种,因此,由于个人健康因素,不接种疫苗也会发生症状,此时也容易导致将这些症状和疫苗关联起来。
对于老年人深居简出、不必特意接种的观点,疾控部门多次解释称,老人虽然很少出门,但家人、探视人员、照顾人员都有感染病毒的机会,病毒并没有被“隔绝”。而这也意味着,即便减少了流动、增加了日常防护,随着变异株传播力、隐匿性的增加,老人被感染的风险仍然存在。
多地区创新服务举措 为接种增加便利
如何让老年人愿意接种疫苗?
今年9月,中疾控周报刊发了一篇题为《Perspectives: Promote COVID-19 Vaccination for Older Adults in China》的文章,其中建议,应优先、重点考虑老年人作为疫苗接种人群。患慢性病不会导致疫苗的额外副作用,也没有证据表明接种会影响慢性病控制,因此应鼓励患慢性病的老人积极接种疫苗。上述免疫科负责人表示,虽然对于新冠疫苗的科普不时进行,但仍需要加强力度,尤其是将科普、解读做得更加细致易懂。
此外,文章还建议改进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监测系统。国内AEFI监测系统仅限于疫苗接种诊所、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和疫苗制造商的报告,没有向公众开放。相比之下,美国的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ERS)会接受来自公众的报告。我国应定期收集公众关于预防接种不良事件的报告,定期公布数据,以有效减少公众的担忧。
此外,除了预防接种不良事件基本保险外,额外的疫苗接种事故保险可能是解决老年人对新冠疫苗安全性担忧的一种方法。
国际上,与新冠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有两种形式的赔偿:一是由商业保险公司充当保险人,二是政府支付赔偿。在我国,虽然商业保险公司为预防接种不良事件设计了额外保险,但公众需要自付保费,有些还不接受老年人投保。国内一项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调查发现,在对是否接种新冠疫苗犹豫不决的人群中,如果政府提供补贴的额外保险,51%的人增加了接种的意愿。这一结果表明,政府帮老年人支付保费,可以提高新冠疫苗的接种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提高疫苗可及性也是一项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北京各地区在这方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
例如,大兴区、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地通过疫苗接种车、爱心接驳车的方式,减轻老人往返负担;门头沟区设置流动接种队,在山区各村庄推动疫苗接种等。也有地方设置了疫苗热线,安排医务人员解答市民的问题。
冬季到来,疫情仍未结束,北京日增感染者数已超过4000。希望更多老年人放下顾虑,及时接种疫苗。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辽宁法库:新材料产业按下“快进键” 12个项目集中签约
- 阿联酋向中国捐赠第二批23500株椰枣苗
- 建立回收渠道、防止二次污染 如何科学处理废弃口罩
- 财政部:2025年要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 泰国留学生在华创业实现“多面人生”
- 官方通报湘雅三医院科主任被举报:已成立联合调查组
- 胡珂:让经史子集活力“破圈”
- 厄尔尼诺时隔7年“卷土重来” 预计会导致全球气温飙升
- 上海乐高乐园周边整体开发加速
- 民营经济大市广交会特写:冀助力“台州智造”出海
- 投资结构优化 5G、数据中心等信息类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3.1%
- 大庆油田首季油气产量实现“双超”
- 遇见福建:永定乡村会客厅新图景
- “我感到中国被误解和欺负了”
- 三部门联合召开会议 加强铁矿石期现货联动监管
- 制造业PMI回升释放积极信号
- 剧情重复、妆造雷同、演员排列组合,流水线古偶何时休?
- 北京启动商品住房“以旧换新” 支持居民合理梯度置业需求
- 四川“绵阳造”人形机器人上路“实习” 劝导文明交通
- 七三一部队将校军医名簿及流转调动情况原始档案首次公布
- 热门推荐
-
- 前4月北京关区签发1659份RCEP项下出口原产地证书
- 苏丹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尔汉与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举行会谈
- “鼠疫无法治”“5G致失明”均属谣言
- 中国常驻维也纳代表团举行航天主题招待会
- 海南:超强台风“摩羯”灾后269个省重大项目全部复工
- “一站式”“心贴心”服务 长沙开福区多举措让企业“安心”发展
- “锦绣中华·紫禁之巅——传统织染绣艺术与生活展”启幕
- 国家统计局:10月份各线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 同比涨跌互现
- 点赞!沥心沙大桥上接力拦车的5名英雄找到了
- 陪诊师:做患者的“临时家人”
- 上半年广东消委会处理投诉逾18万件 旅游住宿成投诉热点
- 中基协修订规则 加强对基金经理、投资经理的自律管理
- 阳信高速大旺垌2号隧道双线贯通
- 广西实施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三年行动计划成效初显
- 专家学者福建泉州共话南戏及古老剧种的传承发展
- “With东城”亮相HICOOL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释放“东城引力”
- 三大创新技术成就TCL超级筒洗衣机 洗净比突破1.2
- 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已生成 未来趋向我国东海海面
- 美众议院投票通过一项短期法案 防止政府部分关闭
- 美媒调查:2021年以来美国童工劳动力呈爆炸式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