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616家首店进京 餐饮品牌占比过半
首店经济是商业活力的王牌,但要让这张王牌长久有效,还需载体与品牌方的细细打磨。11月2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2022年北京前三季度首店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616家品牌首店落地北京,首店经济稳居国内第一阵营。其中,中国品牌534家,占比87%,朝阳区成为北京首店收割机。在已经到来的四季度,国庆、新年等重要节庆节点将带动更多首店加速落地,助力北京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而在加速的背后,如何更好推进首店经济行稳致远,是政府、企业和品牌需要共同思考的方向。
本土品牌成首店主力
在众多首店中,中国品牌的身影越来越多。选址中国数据显示,北京市三季度新增品牌首店223家,较二季度数量增长28家。其中,中国品牌534家,占比87%;国外品牌82家,占比13%。从业态看,餐饮和零售业态分别是357家、161家,合计占比达84%。
北京商报记者在近期日常走访中看到,来自上海的宝珠奶酪北京首店在不久前于蓝色港湾开业,吸引不少年轻人和白领在午间时段排队购买;茅台冰淇淋的北京首家线下店在8月底落地朝阳大悦城,也曾引起一时轰动;万达宝贝王旗下全新文体品牌“景武堂”和“宝文轩”全国首店均于10月底落地北京,前者开在龙湖北京房山天街,后者入驻龙湖北京亦庄天街;另有JDEhome、京东7FRESH PLUS中国首店、李宁中国首家城市定制旗舰店开业。
接下来,华为智能生活馆旗舰店计划于12月在华熙Live·五棵松揭幕,该店为三层独栋设计,面积达1545平方米,融合了华为3C、车和全屋智能全场景业务,将是北京最大的华为门店。
从入驻区域上看,朝阳区以335家占比54%的优势领先各区。从商圈分布上看,CBD、三里屯、双井、朝青、望京、王府井六大商圈贡献突出,新增首店共274家,占前三季度新增首店数量超四成。
首店政策也在不断升级,政府红利为首店进京保驾护航。今年3月,北京市商务局发布首店3.0版措施,其中提到,提升零售品牌北京首店、旗舰店的最高支持额度,由原来的最高支持50万元,提升到100万元;提升国内品牌零售首店投资的支持比例,由原来的按照项目核定实际投资总额的20%给予支持,提升至50%;提升国内外知名品牌在京举办时尚消费类新品发布活动的最高支持额度,由原来的最高支持100万元,提升至200万元。
在政策加持之下,更多首店涌入北京。
短期内释放聚客效应
首店以一己之力,不仅能成为商圈新招牌,更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年轻消费客群,形成聚客效应,带动业绩提升。北京商报记者从朝阳大悦城方面获悉,韩国潮牌NERDY首店开业首月,销售额突破了120万元,单数达631单;而香氛品牌观夏今年在国子监开设的全国首家旗舰店,已经成为了当下北京年轻潮人时尚网红打卡地;费大厨辣椒炒肉进驻朝阳大悦城后,试营业3天便登上了大众点评榜单北京湘菜热门榜第一名。小红书的一位网友表示,晚餐时段从16时30分开始现场取号,直到20时才吃上。
三里屯太古里相关负责人表示,进驻三里屯太古里的品牌首店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运营团队的宣传和推广,消费者强有力的购买力会推动品牌快速增长,带来较大的社会及经济效应。同时,首店、旗舰店的入驻会进一步活跃三里屯太古里的商业氛围,形成带动效应,吸引更多首店、旗舰店入驻,促进商业项目发展。
随着首店数量不断增加,首店的打造不仅仅拘泥于区域首家,而是在首店的主题、空间上有了更多新意。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指出,如今消费者到线下购物不只是为了购买商品,而是更讲究自身购物体验,追求特色的商品、服务,所以现在打造首店不要盲目追求数量,而是尽量把开设的首店做精、做好,凸显线下门店最大的价值。
形成首店自有特色IP
今年下半年,北京市印发《关于加快引导时尚类零售企业在京发展的指导意见(2022-2025年)》,其中提到将围绕引进、培育、资金支持、活动助力等提出10项措施,加快构建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时尚产业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样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力争到2025年,品牌集聚力显著增强,落地2000家以上时尚类品牌首店。
中购联购物中心发展委员会主任郭增利表示,如今首店的品类、概念变得不断细化,是品牌细分市场进行精耕细作的一种探索与尝试。
“品牌经过一定的积淀后结合市场需要进行细分,打造不同类型的首店,能够在小众市场中释放吸引力及培养消费黏性,促进品牌发展。”郭增利表示。
在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赖阳认为,品牌的丰富度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消费中心城市能吸引消费者前来,最有吸引力的是这个城市所拥有的独特品牌、商品,是别的地方买不到的”。首店品牌中大部分为中国品牌亦体现了这一点,相比于国际品牌,本土品牌是独有的,有特色的本土品牌将会更受消费者欢迎。
首店想要长久发展,需要把运营服务做专,把消费场景做深。郭增利指出,“首店能否形成自己的IP,培养出自己的粉丝群,进而增加复购率,这是关键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 刘卓澜 实习记者 胡静蓉/文并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对话年轻人,保租房有哪些优势及待改进之处?
- 中国在研新药数量居全球第二 专家建言加快构建现代医药工业体系
- “魔都”出手,目标世界级
- (成都大运纪事)海外华文媒体探访成都大运会部分场馆 近距离感受“智慧大运”
- (身边的变化)中蒙边境数千牧民的“电力保姆”: 二十年见证边疆变化
- 天安门广场实行实名预约参观措施
- 青海海西州茫崖市发生3.6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全国助残日|南京这家小店,温暖在“默默”中传递
- 今年第23号和24号台风相继生成 台风“桃芝”将移入南海
- 匈牙利学者:加深与中国的关系,将提升欧洲在全球舞台的竞争力
- “百年菜乡”广西贺州预制菜走向海外
- 欧洲著名汉学家:21世纪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合作,而美国不这样做
- 山西高平“95后”青年与美丽乡村“双向奔赴”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康妮”31日携强风雨登陆台湾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聚力品牌培育 千亿莆田鞋产业再出发
- 数读|中国经济发展“脉动”
- 三名科学家因“破解蛋白质结构密码”分享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
- 《电力市场监管办法》公布:完善监管对象 优化监管内容
- 第十三届中国中部博览会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在长沙举行
- 上海科技馆举办特别活动致敬遗传学泰斗谈家桢先生
- 热门推荐
-
- 长江边的巨型货物“抓手”黄强:将中国“智”造送往世界
- (身边的变化)北大姑娘进村“上班” 浙江水乡古村重燃青春“窑火”
- 广东高速发布国庆假期出行攻略
- 马来西亚一景区渡轮突起火烧毁
- 哈萨克斯坦总理:哈方将向伊朗出口2.5亿美元产品
- 当巴黎奥运遇到中国制造
- 长春打造现代生物医药城
- 玛里·沙炎蓬出任泰国外交部长
- 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日方应叫停核污染水排海计划
- “水塔”图书馆火了!公共文化空间点亮城市更新
- 读不完的中国大运河:世遗十年 与河共兴 致敬千年
- 江西南昌:“时尚+非遗”激发文旅新活力
- 山西省气象台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海南唯一公办医学高校海南医科大学揭牌
-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丨黑龙江:破解让“冷资源”持续“发热”的行动密码
- “美式环保”太双标!(观象台)
- 成都一夜市管理人员与摊主发生肢体冲突 警方通报:2人被罚
- 受大雾影响 新疆独库公路临时交通管制
- 2023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双届盛典举行 26位中外科学家获奖
- “轨道上的长三角”加速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