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72/10万
去年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72/10万
创本市历史最好水平 开展0-6岁儿童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五类疾病免费筛查
昨天上午,市卫健委举行“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我们这十年”主题媒体沟通会,通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本市妇幼健康事业健康发展情况。十年来,通过采取种种措施,全市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显著提升。202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7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44‰,较2012年的10.72/10万和2.87‰分别降低75%和50%,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全市现有市、区妇幼保健院17家,助产机构116家,设儿科门诊医疗机构277家。十年间,宫颈癌及乳腺癌共筛查600余万人次,确保妇女发展服务暖心。
去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下降至2.72/10万
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妇幼健康处处长郗淑艳介绍,本市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儿童死亡率持续向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效果明显,妇女儿童常见病有效控制。2021年全市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2.72/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1.44‰,较2012年的10.72/10万和2.87‰分别降低75%和50%,创历史最好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神经管缺陷全孕周发生率由2012年的0.88‰下降至2021年的0.73‰,降幅超过17%。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保持在0.14%-0.28%的较低水平,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由2012年的3.57%下降至2021年的2.49%,降幅超过30%。宫颈癌及乳腺癌早诊率分别达到98%和80%,治疗率接近100%。
本市坚持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提供从婚前、孕前到整个生命不同阶段的全程健康服务管理。十年间,孕产妇系统服务率由2012年的97.74%提高至2021年的99.34%,3岁以下儿童系统服务率和7岁以下儿童健康服务率分别由89.85%和97.92%提高至96.08%和99.0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由98.44%提高至近100%,听力筛查率由95.06%提高至98.72%,耳聋基因筛查率由98.80%提高至99.80%。
现有市、区妇幼保健院17家
产前诊断机构10家
近年来,本市妇幼健康体系不断健全。郗淑艳表示,在织密服务网络方面,本市妇幼健康服务网络不断健全,逐步形成以妇幼保健机构为核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大中型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和相关科研教学机构为支撑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妇幼健康服务网络。全市现有市、区妇幼保健院17家,助产机构116家,设儿科门诊医疗机构277家,计划生育服务机构293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医疗机构12家,产前诊断机构10家,妇女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26家。建立健全妇幼急危重症远程医疗协同体系,确定11家市级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及7家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本市妇幼健康保障持续加强,”郗淑艳介绍,妇女儿童生命安全保障更有力,“围绕母婴安全一条主线,建立健全市区两级危重症转诊网络。实施孕产妇安全保障攻坚行动计划,启动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严格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系统开展母婴安全六项行动。确定基层服务前移、优质资源前移、技术练兵前移等30项具体工作措施。制定北京市现代产房建设评估标准,围绕设施设备、人员配备、人文关怀和质量控制四个维度,打造现代产房服务模式。指导制定新生儿转运地方标准及区急救中心站配备新生儿转运车辆与设备,提高危重新生儿转运救治能力。”
25个病种纳入出生缺陷
综合防治保障范围
本市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网络也更严密。郗淑艳说,本市多部门联合启动“绿芽行动”,大力推进婚前医学检查及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一键预约、一站服务、一证共享的“三个一”服务,确定婚前孕前保健优质服务单位7家。搭建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转会诊网络,建立一体化服务管理模式。围绕婚前孕前保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救治三大方面,“防、筛、诊、治”四大环节,启动先天性心脏病一体化服务。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多元保障机制,将25个病种纳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保障范围。启动消除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现服务提供全类别、服务人群全覆盖、服务内容无差别,相关指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消除认证标准。率先开展儿童听力疾病基因层面筛查,将免费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病种增加至12种,覆盖新生儿200余万人。创新开展0-6岁儿童听力、视力、肢体、智力及孤独症五类疾病免费筛查,建立儿童残疾筛查、诊断、康复干预一体化服务模式,年度服务儿童100余万人。
妇幼健康服务内容再创新。开展生育咨询、孕产期心理保健服务和营养干预指导,实现110余家助产机构服务全覆盖。率先开展爱婴医院复核、儿童专科医院爱婴医院评估和爱婴社区建设,建成爱婴医院111家,爱婴社区327家。此外,还建立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长效工作机制,优化整合“两癌”筛查和长效节育户籍已婚育龄人群免费健康体检。十年间,宫颈癌及乳腺癌共筛查600余万人次,确保妇女发展服务暖心。
文/本报记者 蒋若静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春走基层】新春游园促消费
- 这是中国电竞最热血的夺冠
- 中新真探:手上汗疱疹挤破后,里面的液体流到哪水疱就会长到哪?
- 为群众幸福“加码” 为百姓生活“加温”
- 日照打造户外劳动者“15分钟休息圈”
- 一辆大型卡车冲进得州公共安全部办公场所 致1死13伤
- 在“非洲屋脊”实现通信梦
- 商务部:中国与瑞士将争取尽早启动自贸协定升级谈判
- “阳了”不能到岗会被减薪吗
- 超20万人涌入四川广汉 体验百年民俗“拉保保”
- 踏访济南起步区:首座大型城市公园加速成形
- 德国央行:德国经济春季复苏速度低于预期
- 音乐史诗《长征组歌》唱响杭州
- 北京金融业机构总资产规模近220万亿元 积极推进数字金融改革
- 美官员:拜登告诉以领导人,美方不会参与对伊朗的进攻
- 几经波折后,加沙停火协议开始生效!
- 中国提出打造万个高标准自然教育示范点
- 故事里的新疆丨开店记——牧民卖起进口货
- 势在必行!多家银行回应存量房贷利率下调
- 法国驻华大使谈马克龙访华成果:为法中交流注入新活力
- 热门推荐
-
- 非法猎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江西彭泽一男子获刑1年
- “数”说我国航空货运业高质量发展 货运航线网络越织越密
- 国家能源局:在11个省份开展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推进情况专项监管
- “国乐行者”方锦龙:一个“不靠谱”的演奏家
- 京港青少年参加跨学科教育公益活动 开启轨道交通科普启蒙之旅
- 获颁中国政府友谊奖,联合国前副秘书长:尊重和沟通是合作基础 | 世界观
- 2024“走近原生态”儿童画国际巡展亮相浙江太湖新溇港
- 美媒:枪支是美国独有且持久的顽疾 “病根”在其政治、文化和法律中根深蒂固
- 国企改革进入关键年 确保年底前完成70%以上改革主体任务
- 中泰旅游订单量同比猛增
- 美国防部长奥斯汀出院 将在家办公直至痊愈
- 12345设专席,为未成年人保护加码赋能
- “镜游青海”摄影作品展为游客献上视觉盛宴
- 安徽发布山洪灾害气象预警
- 专家学者厦门探讨新时代婚姻家庭指导与人才专业化建设
- 年代剧“怀旧风”备受观众青睐
- 美乌领导人白宫会晤 讨论加强军援应对冬季防务
- “可怕的暴力行为”美国芝加哥地铁列车突发枪击致4死
- 垒好经济周期弱敏感资产压舱石,银行业如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 竹键盘、竹鼠标、竹吸管…… “以竹代塑”距离我们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