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何很多年轻父母想得到做不到?
方玥
暑期即将过半,许多学龄前幼儿家长该做的莫过于:如何在暑假阶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适应幼儿园的节奏和生活?
家长应该要清楚: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这比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得更加重要。幼儿的习惯和心性,是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和能力发展逐渐养成的。而父母也在日复一日的耐心陪伴和引导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入园前的这个暑假,为何有些家长会感到焦虑?
距离新学期还有段时间,已经有不少即将入园的幼儿家长都曾向我表达过类似的焦虑——不知道孩子能否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会自己吃饭吗?不会上厕所怎么办?午觉能睡得着吗?我想,这些家长的焦虑,主要根源于家庭生活习惯尚未能与幼儿园一日作息相衔接好。
幼儿园更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这里的一日生活安排是相对稳定的、规律的。学龄前的孩子规则意识还不强,如果孩子在家没有同步养成规律的作息,那么他在学校的生活也会被打乱,受到影响。因此,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暑假里,家长可以参考幼儿园的作息安排,抓住几个大的时间点,例如起床时间、午饭时间、午睡时间等,帮助养成比较规律的作息,适应上幼儿园的节奏。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在幼儿园里,没有家长的帮助,如厕、洗手等个人卫生事宜,需要孩子自己解决(老师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为孩子提供帮助)。因此,在入园前,家长应该鼓励每位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自主意识。在家中,可以引导孩子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洗手步骤,如拧开龙头、冲水、擦肥皂、冲水洗净、擦手。
不少家长时常忽视对孩子倾听与表达的习惯的培养。孩子第一次融入并体验集体生活,倾听和表达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天然地会对和自己说话互动的人给予关注。因此,家长和孩子说话的时候,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用心交流,引导他们学会认真倾听,尽量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用丰富的语气、语调、手势、表情吸引孩子的注意,还可以鼓励孩子听完之后主动提问。
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如何纠错才能事半功倍?
暑假,父母有了更多时间与孩子相处。然而,在与年轻父母的沟通中,我能明显感到,他们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意识很强,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总是显得有些无奈。问题出在哪里?
我发现,年轻父母在孩子习惯培养上,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忽视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常常会按照成人的思维跟孩子说教。殊不知,对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儿歌、游戏的方式更加能够让孩子明白养成好习惯的方法与意义。
此外,不要忽视习惯培养的情感基础。孩子出现行为问题,第一时间不要想着要怎么纠正,而是思考行为背后的原因,先从情感的角度去剖析孩子,再纠正习惯。比如,孩子大哭时,要先安抚他们、拥抱他们,表达理解他们伤心的理由,再着手指出幼儿存在的问题,效果会事半功倍。
此外,父母之间不要攀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会用小马桶了、会自己吃饭了,就强迫自己的孩子也要快快长大。家长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孩子,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因为在习惯培养过程中,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最重要的。
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
今年对于所有幼儿和家长而言,都有些特殊。长期的居家生活,让不少孩子作息不规律、缺失同伴交往、原本在幼儿园养成的一些好习惯也“丢失了”。
尤其是暑假里,不少祖辈成为带娃的“主力军”,在好习惯的养成上,年轻父母还应该与祖辈达成一致。最常见的是,孩子在家时看到外公、外婆,就要求喂饭。祖辈也因为宠爱孩子,怕幼儿自己吃饭太脏、太慢,吃的不够多等,逐渐养成了追着喂饭的“倒退习惯”。对此,全家人都先要在孩子自主进食的意义上达成共识:吃饭是人的生理需要,是孩子自己的事,而且是件愉快的事。一直被喂饭的孩子,会失去很多学习的机会。比如孩子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和愿望来探索世界、认识食物;不能通过抓握咀嚼,了解不同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和形状。
孩子生活能力的培养,其实就是在增强自尊和自信。若孩子被人照顾、管着,这样的被动生活会让孩子产生“我不行”“我还小”的想法,这不仅有碍孩子的自主自立,还会影响他今后学习能力的发展。
小小饭桌,也是孩子自我意识成长的舞台。给予孩子宽敞的空间,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引导他们去思索“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自己该做的”,这远比一顿饭的营养更能让他们受益终身。
暑期很多时间户外高温炎热,家长要如何安排适当的活动,既能满足孩子好动的天性,又能帮助他们习惯养成?这时,让孩子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也能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有用”。例如,鼓励孩子和父母亲子下厨房,体验亲子互动的欢乐,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体验,提升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提醒家长的是,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不要忘记让孩子多多参与社会交往。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翻看相册或幼儿园的微信刊,看看照片,说说此前在幼儿园中发生的一些趣事,聊聊自己的好朋友,帮助孩子重温对幼儿园的美好记忆;也可以鼓励孩子的好朋友通过语音、视频的方式进行联系,看看互相的变化,聊聊最近在做的事情;还可以相约开学后一起要做的事情,保持密切的同伴交往等。
(作者为中国福利会托儿所所长、上海市特级校长)
相关链接
究竟要如何引导孩子在暑期养成好习惯?这“四步法”家长们不妨试试:
首先要将好习惯落实为具体的要求、做法或规则,如闹钟响了就要起床、先洗手后吃饭、玩好玩具后让玩具“回家”等;
其次,让孩子接受好习惯。和孩子一起讨论,让孩子理解这样做的好处和重要性,尽量用孩子理解的方式画下来或写下来,贴在显眼的位置,让好习惯“上墙、上口、上心”;
同时,家长自身要足够重视好习惯的养成,要以自己为榜样引领;对于孩子已经理解并接受的习惯,家长要坚定、温柔地执行,但也不能过于强硬,要保护好孩子幼小的心灵;
最重要的是,家长们要适当的放手,给予孩子自由、自主的空间,让他尝试自我管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黎巴嫩当局:累计共遭到以色列超一万次袭击
- 包粽子扎香囊制龙舟 柬埔寨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端午节
- 贵州台江:直播带货成为村民致富新路径
- 广东三大菜系,谁更健康?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咸宁“十里果乡”助力果农“甜蜜”致富
- 尹锡悦对外政策持续引发韩国内反对声浪
- 埃及7月总体通货膨胀率再创新高
- 北京:外卖人员每天1次核酸检测 划片分区域管理
- 这些中医新生先学古籍修复
- 焕发文化和自然遗产新光彩
- 截至1月底,浙江新能源装机超4000万千瓦
- 希腊两列火车相撞已致32死85伤 伤亡或进一步上升
- 2024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40.8亿人
- “春之声·金梦想”跨国新春文艺晚会加德满都上演:中尼跨越雪山 携手迎春
- 江苏沛县一政协常委伪造假文凭?涉事高校回应
- 海南自贸港将加强涉外法治建设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运河研究所:在一件展品上看遍唐宋元明清
- “2023年新疆考古工作汇报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 文明的坐标丨“春节之城”四川阆中
- 小市场大文化 古旧书业不可或缺
- 热门推荐
-
- 中国承德国际露营大会(塞罕坝)举行
- 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全线首座系杆拱桥顺利合龙
- 让长江文化绽放时代光芒(人民论坛)
- 1月我国吸收外资1127.1亿元
- 第一视点丨之江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乌镇答卷”
- 端午假期首日北京市属公园接待游客31.34万人次
- 寻找神秘人“盼江绿”:23年来每月为保护长江生态捐款
- 旅游市场淡季不淡 “银发”群体错峰出游成主力
- 以军连续七天在约旦河西岸行动 美国对哈马斯高级成员提起刑事指控
- 重庆警方破获一生产销售有毒有害减肥食品案 涉及全国20余个省市
- 2023年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中国占比逾七成
- 朱民:未来全球需要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
- 耶路撒冷一日发生两起袭击事件致1死1伤
- “国宝中的山西”文物主题游径发布 串联39处“国宝”
- 查获冰毒19公斤 内蒙古警方破获特大贩毒案
- 湖南株洲通报“建宁港发现病毒采样试管”:共计45根,为未使用状态
- 新疆“绣娘”创业记:带头致富 绣品远销国内外
- 泰康保险集团快速应对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6.8级地震
- 三亚约谈多家涉旅企业 整改演唱会期间不合理涨价
- 东北亚法律查明中心成立:打造黑龙江涉外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