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天气下,户外采样如何与时俱进
□江德斌
近来国内多地出现罕见高温,“热射病”成为不少人关注的焦点。新冠疫情防控不能有所懈怠,需要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其他防疫工作人员克服极端气候环境,继续奋战在新冠抗疫的第一线。不过如何科学防控,最大程度保护防疫人员的健康和安全、避免中暑,也不容小觑。张文宏团队提示,“户外”普通人群采样无需穿“大白”。(7月17日第一财经)
中暑是一种可以威胁生命的病理生理状态,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不正确都可能导致不可逆转的损伤,乃至死亡。“热射病”则属于重度中暑,救治不及时的话,死亡率高达60%。近段时间以来,各地出现持续40℃高温天气,户外作业中暑的危险系数增加,已有多人因“热射病”而死亡。目前,很多地方在做核酸检测时,采样人员仍然穿着“大白”防护服坚持工作,时有抗疫人员中暑,甚至有护士患“热射病”而在全力抢救中。
基于防范病毒感染的设计理念,防护服采用特殊材质制作,穿上去密不透风,在冬季都能捂一身汗,而酷暑天气下,在户外采样时穿防护服,外晒内闷,热量无法畅快散发掉,犹如洗桑拿一般,汗水流个不停,人体的温度会急剧上升,进而导致中暑。近期,从媒体报道和网络曝光的信息可以看到,各地采样人员为了防止中暑,采取了各种“土办法”降温,比如在头上绑雪糕、屁股下放冰袋、抱着大冰块等等,这些措施效果有限,只能稍微缓解一会,最终仍会受困于防护服的憋闷。
显然,“土办法”不如科学防疫,在防护服影响防疫人员的生命健康时,应寻求更科学的防疫措施,如改为穿更为轻薄的隔离衣、医疗口罩等。
日前,张文宏团队发文,建议户外给普通人群采样时,只要“一级+”的防护措施,近距离接触时,可以在N95口罩的基础上戴面屏防护。
为防止医务人员中暑,目前南昌市已改变标准,要求室外采样人员不再穿防护服,而是穿一次性隔离衣;采样地点尽可能安排在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采样人员一小时换岗,并把制冷机、风扇、冰块放在医务人员周围帮助降温;采样点配备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和生活物资。
由此可见,在酷暑时节,户外采样时病毒传播风险较低,应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基础上,全力保护防疫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降低中暑概率。时下,全国进入漫长的“三伏天”,高温天气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如何制定适应酷暑天气的防控标准已成保护抗疫人员的当务之急。另外,还可因地制宜,适当调整采样时间,把采样时间尽量安排在较为凉爽的早晚阶段,避开阳光直射的酷热时段。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走进中国乡村)“破译”生态“密码”,秦岭小山村缘何获联合国“认证”?
- 氛围感拉满!国庆假期将至 全国各地满眼“中国红”
- 河北定州以“桃”为媒 助力乡村振兴“甜蜜”升级
- 2022年重庆破获毒品案件3800余起 缴获各类毒品380公斤
- 山东滕州:守护传统村落 留住乡音乡愁
- 2024中国电影节在伦敦开幕 展映《流浪地球2》等影片
- 雨季白蚁纷飞如何防治?广州官方支招速看!
- 中国清明档新片票房已超亿元 宫崎骏新作热度领先
- 2025年中国文化和旅游IP授权系列活动在京发布
- “祖国在你身后”领事保护情景剧大赛在京启动
- 生态环境部:我国已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
- 中国县域经济整体韧性明显 发展需多方参与
- 广东台山黄鳝饭花式上桌 游客“食过返寻味”
- 中国酒谷·妙境湘西闪耀蓉城,酒鬼酒向“精品酒企”目标迈进
- 12月份新批国产网络游戏版号数量过百 持续释放支持网络游戏行业繁荣健康发展的积极信号
- 试验证明我国深部砂岩咸水层可封存二氧化碳
- (新春走基层)西班牙汉学者的忙碌春节:浓浓年味中品传统民俗
- “2023全球智慧城市数字化转型最佳案例”上海公布
- 美国债务上限之争不过是“一场戏”
- 上海优化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住房套数认定标准
- 热门推荐
-
- 土特产变“新国潮” 这个展会上中国品牌“新花样”真不少
- “最北铁警”护航广西“小砂糖橘” 开启“找北”之旅
- 财政部: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由地方自主决策、自愿实施
- 艾力·吐尔洪:28年法医生涯 一生追求“真相和公平”
- 专访秘鲁驻北京商务处参赞:钱凯港开港事关秘鲁未来发展
- 一个“气球”让噪声消失不见 新科技新举措解决扰民“老大难”
- 藏族黑陶烧制技艺:古老文化的传承与焕新
- 九岭寻芳 一池荷韵惊艳了初夏
- 德勤:港交所今年有望位列全球IPO市场“四强”
- 2月22日央行开展58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 《史志文化实践与探索》新书发布 倡导重视史志文化融合与共享
- 中国移动5G-A落地广西三城 助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 乌方:基辅遭俄无人机袭击2死6伤 俄方暂未回应
- 美国白宫承认对以色列可能面对的外交孤立感到担忧
- 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开幕 全球幻迷“共生纪元”
- 2023年广州展会数量将达约250场
- 日本知名大学丢失剧毒化学品 一名嫌疑人被捕
- 西安机场2023年累计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
- 话剧《马叙伦》:一场穿越百年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