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消协:儿童化妆品不存在“食品级” 家长选购应谨慎
人民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孙博洋)记者从中国消费者协会了解到,7日,中国消费者协会、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儿童用化妆品消费提示,保障儿童用妆安全。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愈加强烈,化妆品市场逐渐显现出不断增长和低龄化的趋势,并衍生出了儿童化妆品品类。儿童化妆品是指适用于年龄在12岁以下(含12岁)儿童,具有清洁、保湿、爽身、防晒等功效的化妆品。对于标识“适用于全人群”“全家使用”等词语或者利用商标、图案、谐音、字母、汉语拼音、数字、符号、包装形式等暗示产品使用人群包含儿童的产品,也按照儿童化妆品管理。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5000万儿童使用化妆品,估算儿童化妆品市场份额已近50亿元,且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市场上,唇彩、唇膏、腮红、指甲油、眼影、闪粉、修容膏、粉饼、粉扑等儿童化妆品琳琅满目,一些电商还以儿童化妆品组合套装形式销售,销量颇为可观。
与此同时,儿童化妆品市场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无生产许可证生产儿童化妆品、伪造生产厂名厂址、非法添加激素和抗感染类药物、宣称“食品级”化妆品、售卖的“彩妆玩具”易被当成儿童化妆品等,不利于儿童的安全健康。
暑期将至,很多家长都做好了带着孩子参加户外活动、享受亲子互动的安排,一些具有清洁、保湿、爽身,特别是防晒功效的儿童化妆品已经列入了家长们的购物清单。
就此,中消协联合中国保健协会化妆品发展工作委员会对儿童化妆品提出相关消费提示。
一是选购儿童化妆品应注意功效类别,3岁以下婴幼儿不宜使用“彩妆”。
与成人相比,12岁(含)以下的儿童,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皮肤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刺激的易感性较强、防御能力较差,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也较强。这些皮肤特点,决定了儿童对化妆品配方有着更特殊的考量,不仅儿童化妆品与成人化妆品有较大不同,3岁以下婴幼儿与3~12岁儿童所使用的化妆品也不完全一样。
国家药监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规定,3~12岁儿童使用的化妆品的功效宣称有清洁、卸妆、保湿、美容修饰、芳香、护发、防晒、修护、舒缓、爽身;而0~3岁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功效宣称则仅限于清洁、保湿、护发、防晒、舒缓、爽身。由此可见,0~3岁婴幼儿使用的化妆品功效宣称中不包括美容修饰、卸妆等“彩妆”类别。为此,家长们不要为3岁以下婴幼儿购买“彩妆”。如果彩妆化妆品标签宣称3岁以下婴幼儿可用,则属于违法行为。
二是购买儿童化妆品应选择有资质的正规商家,仔细阅读标签标注并核验产品信息,认准“小金盾”标志。
消费者购买儿童化妆品时,首先,应认真查看经营者的营业执照等资质情况,选择证照齐全的正规商家进行交易,并保留发票、收据等购物凭证。其次,要尽量选择知名度高、消费者评价较好的品牌和产品,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标签标注信息,特别是产品成分、功效、使用人群、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注意事项等。最后,要查看产品的注册或备案信息,儿童化妆品一般为“妆”字号,并可通过国家药监局网站或者化妆品监管APP进行核对,查验产品信息真伪。
为区别于其他产品,应注意中文名称或包装可视面上是否明示适用于儿童等说明用语,产品标签中是否标注“应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等警示用语。此外,国家药监局还于2021年12月推出了儿童化妆品“小金盾”标志,自2022年5月1日起,申请注册或者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必须标注“小金盾”标志;此前申请注册或进行备案的儿童化妆品,未按照规定标注“小金盾”标志的,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2023年5月1日前完成产品标签更新。即2023年5月1日后生产或者进口的儿童化妆品将全部标注“小金盾”标志。
中消协提醒,需要注意的是,化妆品包装上标注“小金盾”标志,仅说明该产品属于儿童化妆品,与成人化妆品、玩具等产品进行区别,并不代表该产品已经获得监管部门审批或者质量安全得到认证。
三是家长应主动监护孩子使用儿童化妆品情况,出现不适要立即停止使用。
中消协提醒,应确保孩子在家长的监护下,按照标签或者说明书标注的使用方式使用儿童化妆品。建议在每次使用前,都查看一下儿童化妆品的品质情况,如检查是否在保质期范围内、产品性状是否发生改变,如产品出现变色、油水分离、长霉斑等现象或是发出异味的,应停止使用。当孩子初次使用某款儿童化妆品时,建议先做个“皮试”,选择少量、稀释或者局部试用等方式查看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如无异常,再正常使用。
若使用儿童化妆品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或者不适症状的,应立即停止使用。反应和症状较轻的,可用清水清洗掉皮肤上已涂抹的化妆品,并观察孩子的恢复情况;反应和症状较为严重或者清洗掉皮肤上的化妆品后未有好转的,可携带该化妆品产品及外包装到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向医生叙述化妆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过程及详细情况。
四是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误当食物摄入化妆品存在安全风险。
近期,一些商家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暗示家长把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评价化妆品是否安全,需要评估其原料的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评估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式、贮存条件等。为此,《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第十三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
在日常使用中,如偶尔少量的口红、唇膏等质量合格的儿童化妆品被舔食入口,则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摄入量较小,一般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但如果孩子把儿童化妆品误当作食品大量摄入,则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
五是要将儿童化妆品与玩具严格区分,切勿将彩妆玩具当儿童化妆品使用。
儿童化妆品与玩具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律法规实施管理,其管理措施和要求也不相同。当前,一些包括眼影、腮红、口红、指甲油等组成的“儿童梳妆台”或“宝宝梳妆台”等产品在市场上十分热销。实际上,这类产品很多是由玩具生产企业生产的仅供玩偶等涂饰用的“彩妆玩具”,只按照玩具的生产标准和质检标准进行生产、检验,并未依法在药监部门完成产品的注册或备案,不作为儿童化妆品管理。按照一般玩具产品标准生产出来的“口红玩具”“腮红玩具”等产品中可能含有不适宜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的物质,如安全风险相对较高的着色剂等,如果当化妆品使用可能会刺激儿童皮肤。此外,这类“彩妆玩具”还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的问题,如铅超标,过量铅被吸收后可损害身体多个系统,并影响儿童智力发育。为此,家长在为孩子选购时,一定要将儿童化妆品与彩妆玩具区分开来。
中消协最后提醒广大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更多的倡导孩子追求自然美和健康美,避免孩子过分依赖于化妆品。同时,也呼吁家长们要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当权益受损时,可与经营者协商解决,也可向经营者所在地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消协组织投诉。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布林肯回应哈马斯领导人遇袭身亡:美国没有参与其中
- 中国认证证书及获证组织数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
- 浙江高校团队科技助力春耕备耕 服务多省100多个乡镇
- 聚焦气候变化与绿色农业 中比科技交流研讨会举行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环向场线圈交付仪式举行
- 北约图谋“东进” 推高亚太安全风险
- 秋燥易伤肺,秋季如何养肺?| 时令节气与健康
-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甘肃省气象台发布地质灾害红色预警
- 江苏昆山一公园长椅被焊上钢管 官方:已连夜全部拆除
- 《科学的历程:少年版》新书全国首发 以科学精神助力青少年成长
- “中华文明凝心铸魂之旅”2023全国网络媒体主题采访活动在西安启动
- 沈阳杂技剧《先声》用杂技艺术谱写英雄赞歌 首次预演获好评
- 数字时代劳动权益保障“新题”何解?
- 地质灾害黄色预警:浙江福建等地部分地区发生风险较高
- “澜湄印象”主题活动多国媒体代表参访西藏布达拉宫、纳木错等地
- 10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5元 上调140个基点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诉美《通胀削减法》补贴措施答记者问
- 湖南雨雪冰冻进入“最强时段” “黑科技”保供电、严防事故灾害
- 新国展二期预计明年启用 数字化场馆更“智慧”
- 免试入学拿研究生学历?天上掉的馅饼大概率是陷阱
- 热门推荐
-
- “这是一场美国自己制造的灾难”
- 瑞银: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开始向上修正
- 我在边疆望北京第2季(吉林&云南)丨那一抹动人的“绿”
- 乌媒:乌克兰各地实施紧急停电
- 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福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能源要道大秦铁路完成集中修施工 夯基迎峰度夏电煤保供
- 沈晓明: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确保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这场硬仗
- 吉黑蒙再添陆路通道:嫩江大桥通车
- 数说经济:多领域捷报频传 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增强
- “山寨明星”还是少些泥石流吧
- 伊拉克宣布驱逐瑞典驻伊大使
- 江苏扬州用“绣花功夫”治理交通 着力破解城市交通“硬骨头”问题
- 让“罕见”被看见 西京医院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义诊
- 国际舆论场博弈持续,这场国际传播研讨会破题解困!
- 强降雨天气,十大健康防病提示
- 破坏规则 滥用权利 美国贸易霸凌行径引公愤
- 2023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 比上年增长6.0%
- 国内外防晒霜产品SPF值差别大
- K568次列车上老翁突发昏厥 列车员紧急救助
- 央行行长潘功胜: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