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优先?学校优先?
要想被心仪的院校录取,懂得志愿填报的规则,学会规划未来生涯,至关重要。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志愿填报的准备?又该通过哪些途径来查询权威资料?在选择学校、专业时,怎么根据个人志趣、就业前景等规划未来生涯?
围绕生涯规划和志愿填报的热点问题,近日,广报求学“招考在线”“高考智囊团”,邀请了中山大学教务部质量处处长、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雁和中山大学教务部招生办招生主管、副教授张洁,为考生答疑解惑。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霞虹、王婧 实习生郑涵 图/受访者提供(署名除外)
将填报志愿当作进大学前的第一个研究项目
在谈论填报志愿前,张雁特别指出,从高中到大学,有两个重大的变化:第一,高中时孩子是家庭和学校的“中心”,但到了高校,同学们都和他一样优秀,这种优势会慢慢淡化,有些孩子会有一定的失落感。第二,高中的学习往往是老师、家长安排的,但大学的教育是一种“自助餐”,完全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
在张雁看来,填报志愿选择某所学校、某个城市,其实就是选择了这所学校及其所在城市的文化,也选择了孩子未来若干年的“朋友圈”,因此,高考志愿填报显得尤为重要。
“从孩子生命历程的发展来看,高考填报志愿,是他走过青春期、迈过成人门后的第一次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张洁建议,考生应当把填报志愿当作进入大学前的第一个研究项目。“这个研究项目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政策、学校和自己。”张洁说,考生首先要了解所在省份的相关招生录取投档政策,其次还要了解地域、学校、专业、文化等,第三,则要增进对自己的了解。立足这三点,有助于填好志愿。
除从权威渠道获取信息也可多与毕业生沟通
填报志愿前,应该从何处获取权威、可靠又全面的信息呢?张洁给出了三个关键词:渠道、人和工具。
“渠道”指考生所在省份的教育考试院的官网、公众号及志愿填报辅助系统,可从中获取历年分数线、学校介绍、招生政策解读等权威信息;另外,高校的官网、招生办公众号等发布的信息最权威,也最深入。“人”则是指各个专业的毕业生、知名教授、招生组的咨询老师等,此外,身处各行各业的亲朋好友,也会对专业有不同角度的理解,考生也可以大胆请教。“工具”则包括职业性格测试、人工智能辅助填志愿的工具等。
张雁提醒,除了从官方了解信息之外,有机会的话也可以多请教高校的毕业生,因为各个专业毕业生的感受是最直接的,评价也是非常真实的。
家长不要代替孩子做决定
有时候,家长和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出现一些意见分歧。这时候该怎么处理呢?张雁特别强调,家长的意愿不能替代孩子的意愿。“因为孩子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18岁了,有自己的考虑。”
“家长经常说,这个专业是冷门、那个专业是热门。其实,冷门和热门是相对于社会而言的,孩子心中的冷门和热门,跟家长口中说的不一样,他喜欢的就是热门,他不喜欢的就是冷门,家长没有必要去替代孩子做决定。”张雁建议家长多从日常出发,从点点滴滴中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志趣。
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
在填报志愿时,该专业优先还是学校优先?对此,不少考生和家长也有疑惑。
“这个问题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张雁认为,学校的氛围、学者和大师数量更应该优先考虑。“学科领军人才对学生成长的作用是任何一个元素都无可替代的,在选专业、选学校的时候,要看学生感兴趣的领域中有没有非常知名的教育家、科学家,来引领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此外,学校的自然环境是否优美,实训场所、宿舍、体育设施等硬件资源也应纳入考虑。
而在张洁看来,考生不应纠结学校和专业谁该优先的问题。她建议,考生应该先选城市和学校,再考虑专业。
张洁解释说,之所以要把城市和学校排在专业前面,是因为高中生对于具体专业的认知是相对模糊的。她建议考生先选一个好城市和大学。她说,许多综合性大学有非常多的一流专业,能够提供很多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也会有辅修的专业,及转专业政策。“如果我们选专业时,实在不知道该选什么,就建议大家选宽口径的基础性专业,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等这些基础学科。读研时,再细化研究方向。”
“有一句话叫三分考七分报,我们可以修正一下这句话,把它变成三分考三分报,还有四分看入校之后的学习思考和行动。”张洁说,如今的大学不断开放更多培养模式、尊重学生选择,因此大家在填报志愿时也不用过于纠结。“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要锻炼的是自己成长型的思维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如何确定专业?
具体如何选择专业呢?张洁建议考生从四个维度来衡量:
第一,考虑专业的客观评估指标,比如是不是国家一流专业、是不是A类学科等,这些指标对人才培养质量是有保证的;第二,要看个人特点,评估个人能力、兴趣、性格、价值观与专业要求的素质是否吻合;第三,从就业考虑,看将来就业行业的薪酬状况、发展前景、人才缺口等;第四,心怀国之大者,看这个专业是不是符合重要战略。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张雁老师则特别建议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志愿时,看看相关学科的带头人。“考生喜欢的学院和专业中,有哪些知名的教授?这些教授都从事着哪些领域的研究?这些领域和孩子的学术志趣是否符合?这些都是在填报志愿时必做的功课。”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重庆启动地质灾害Ⅱ级应急响应
- 上半年北京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同比增近三成
- 中国城市考古专家建言晋阳古城遗址保护研究
- 围炉煮茶、篝火晚会、赏雪雕、挂灯笼……仪式感拉满 传递浓浓“年味儿”
- 日本乘客不满华航班机空乘对其说中文,暴怒咆哮,被带离
- 涌动春意与活力 道路“焕新”为“流动的中国”注入强劲动力
- 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一民房坍塌 4人遇难
- 中介揭秘“95后研究员4博士2博士后”:花费或超百万
- 受泄洪影响 海南琼海全市交通停止运行
- 山西:到2025年省级重点专业镇达到30个以上
- 一城际公交车在南京起火致2死5伤
-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投资中国”(见证·中国机遇)
- 杨伟民:居民消费恢复是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
- 2024海外华文媒体海南采访行在海口启动
- 因这件事,匈牙利首位女总统道歉并辞职……
- 浙江白蚁危害严重村落蚁害治理率达到100%
- 广州建成5G基站超8.56万座
- 中外嘉宾北京共论冰雪经济如何“四季升温”
- 湖南建立院省合作长效机制 服务创新驱动发展
- 2023海口大致坡琼剧文化节开幕 新生代成“主角”
- 热门推荐
-
- 四川铁牛村“华丽转身”:新农人施国平的乡村梦
- 正视老年人情感需求 帮助老年人健康用网
- 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 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 直击郁江1号洪水:千吨货船在洪水中进退两难 海事紧急处置
- 美国歹徒学校附近开枪:5名青少年1名儿童中枪 现场有28个弹壳
- 情定榕城,超甜军婚来“囍” ——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举办集体婚礼
- 湖南吸引优秀人才返湘 以人才增量提升发展质量
- 美国犹他州涉嫌威胁拜登男子被联邦调查局人员击毙
- 国家医保局:2022年底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同比增长2.3%
- 【央广时评·坚定信心】稳就业惠民生拉内需 以“暖心”传“信心”
- 希腊出口总额预计将连续第二年下降
- 荣宝斋等49家重磅机构携文艺精品联袂亮相包头艺博会
- 南京“2·23”火灾事故调查报告公布,10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 动画电影打破常规 逐渐走向“全龄化”“合家欢”
- 中国国家发改委首次分区域核定跨省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 促进市场竞争
- 俄战机挪威海上空拦截美军机
- (经济观察)中国各地密集出招打造特色文旅
- 城市更新按下“加速键” 广州1935主厂区改造项目开工
-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
- 杭州土灶月饼:“土得掉渣”方为故乡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