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脂又减碳,骑行再次“火”了!
骑自行车不如露营、飞盘这样新兴的户外项目具有新奇的吸引力。但在当下,这个运动方式又展露出新的面貌,骑车的人越来越多,骑的车越来越好看。记者多次在南京见到爱好者们结队骑行。为什么骑行再度“热”起来了?记者进行了多方采访。受访者表示,运动、健康、社交等多重属性,是骑行在近期备受欢迎的原因。爱好者们一边骑行一边饱览沿途美景,在城市丛林中享受速度与激情。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王灿
1
老山、佘村、江心洲……
骑行爱好者在南京自由穿行
“周六上午七点二十!中华门城堡集合!石塘竹海!”在朋友圈,扬子晚报记者看到,南京的骑行爱好者朋克(网名)开始“吆喝”起来,组织车友在周末一同骑行去。这是一次全程共计90公里的骑行,途经中华门城堡、软件大道、将军大道、大塘金、石塘竹海。6月11日早上在中华门城堡集合,8点准时出发。发完朋友圈后不久,一个二三十人的骑行车友队伍,就在周末成行了。
而就在6月9日晚上,朋克所在的闪电无限单车俱乐部组织的“夜骑环陵活动”刚刚顺利结束。据他发布的活动内容中介绍,每周四的夜骑活动已经进行了十几年,是南京的一个标志性骑行活动。骑行里程共计22公里,累计爬升约400米,从白马公园出发环陵夜骑,一路上可以欣赏环陵路、范墓、灵谷寺……再回到白马公园。
这次环陵骑行在周四晚上七点二十开始。骑行爱好者徐女士下班后,就立刻赶去白马公园集合。这已经是她爱上骑行的第五个年头。2018年7月,一直喜欢健身的徐女士在同事的带动下,买了自己的第一辆公路车,花了一万多块钱,一直骑到2021年初。2021年3月份,她又换了一款碳架自行车,骑行的爱好也一直坚持到现在。现在,徐女士每周骑行三四次,工作日每次骑行30至50公里。周末就是她尽情享受爱好、“放飞自我”的时间,有骑友打趣她,“周末骑不到100公里不回家。”
老山、佘村、江心洲、环陵路、黄龙岘、石塘竹海、皖南川藏线、溧阳一号公路……在南京及周边,像徐女士这样的骑行爱好者们一路骑行,饱览山光水色,饱尝乡土美食,享受运动带来的分泌多巴胺的快乐。
2
拍照打卡、挑战自我、新型社交
这项运动不仅解压还快乐
对于没有接触过骑行的人来说,骑行上百公里或许是一段苦旅。但徐女士告诉记者,骑行是一项非常解压的运动,收获的更多是快乐。“有时候我们周末去老山,一边骑一边拍照,再尝尝当地的土菜。有时候路过仙林,就去喝喝咖啡、吃饭、拍照。”这几年来,徐女士明显感觉到,运动量大了,怎么吃都不会胖,面对美食再也不用“管住嘴”;运动时分泌多巴胺会让心情变好,让她对于工作和生活也有了更多热情。更重要的是,和朋友们一起骑车、一起拍照,用好看的照片“留住”惬意的时光,还增进了和朋友们的感情。
骑行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里?每个人或许有不同的答案。2000年就爱上了骑行的郑屹告诉记者,最开始,他被骑车时的自由感所吸引,不知不觉就坚持了22年,现在仍保持着每周骑行300公里的习惯。郑屹认为,骑行的吸引力在于它的挑战性。这是一项饱含“速度与激情”的运动,那种独特的感觉让他深深着迷。2003年,郑屹组建了“无限运动单车俱乐部”。19年过去了,他组织过的大大小小活动上千次,参与人数多达几万人。在他看来,骑行运动不只具备运动健康功能,还兼具社交功能。越来越多人选择从饭桌、酒桌上下来,转而选择一种更健康的社交方式——自行车就变成一种社交的工具。
“对于骑行爱好者而言,锻炼身体、休闲娱乐、运动等是他们共同的爱好和需求,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方式。”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能够体现爱好的社交是非常有必要的。
3
自行车销量翻倍供不应求
网友发布近百万篇骑行心得
骑行这项运动现在到底有多火?记者在某社交平台搜索“骑行”,有97万多篇相关笔记。骑行装备、骑行穿搭、骑行路线等话题也有上万篇笔记。骑行爱好者徐女士就开设了小红书账号,记录自己的骑行快乐时光。分享晒图并不是个例,“大家都会在社交平台发表自己的心得,也有人会写关于自行车保养、服装搭配、怎样挑选适合的头盔眼镜等等攻略。” 她说。
此外,骑行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作为俱乐部创始人的郑屹也告诉记者,“近几年参加骑行活动的人数呈几何式倍增,很多人拖家带口带着小孩一起来骑行。从参与运动的性别上来讲,虽然男性占大多数,但这两年女性参加的比例也在逐年增高。”
另外,从自行车销量上也可见一斑。2008年,郑屹组建的俱乐部代理了专业自行车运动品牌Specialized,目前在南京开了三家门店。最近他在建邺区开设的一家门店感受就特别明显,“以前一家店一个月基本上也就卖20多台车,现在一个月能卖到40台。相比疫情之前,销量几乎翻倍。”
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骑行热”浪潮掀起的波浪还不仅是单车本身。对于城市周边的餐厅、咖啡厅、夜市等,也会引起一系列的消费带动效应。未来,“骑行经济”或将迎来更多可能。
延伸阅读>>
骑行新手入门小贴士
记者请教了有22年经验的骑行俱乐部创始人郑屹,帮您准备了一份入门攻略。
问:运动自行车有哪些?
答:作为运动的自行车一般分为公路车和山地车两类。公路车适合在公路环境下骑行,受众范围更大。适合在山地的环境下骑行的就是山地车,车胎较宽、前后减震,适合越野。
问:选择什么样的车?
答:对一个希望参加运动的初学者来说,需要根据自己想参加的运动选择合适的车。在公路上骑山地车,或者在山地上骑公路车,肯定是不好的体验。年纪较大或操控能力较差的入门车友可以选择平把公路车,儿童需要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儿童运动自行车。
问:骑行需要什么装备?
答:最重要的是头盔,这是必备的一个安全保证装备。其他还有手套、骑行鞋、骑行服等。骑行鞋可以很好地提高踩踏的效率和舒适感;快干面料的骑行服可以让排汗更畅快、身体更干爽;骑行裤可以保护臀部不被过分摩擦或损伤。
问:有了车和装备后还需要什么?
答:有了车有了装备以后,需要找一个能提供正确骑行支持的团队,学一些正确的骑行训练方法,迅速地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问:骑行需要注意些什么?
答:新手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详细了解如何操控自行车,比如什么时候刹车、用什么力道、怎么控制下坡、怎么控制速度等。禁止飙车,建议选择在安全的适合骑车的环境下组团骑行。
问:南京及周边有哪些地方适合骑车?
答:老山、佘村、江心洲、环陵路、黄龙岘、滨江风光带、南京周边的众多美丽乡村等都非常适合骑车。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数读|中国经济发展“脉动”
- 有聊|马苏:人生就像一场修行 看清自己才能找到方向
- 南航:广州出港航班积压严重,航班大面积延误
- (经济观察)近5年来最大幅LPR降息对中国楼市影响几何?
- 官方通报青岛“代孕”事件调查情况
- 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复排《御碑亭》精彩上演
-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独家特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5乙巳蛇年《春节联欢晚会》
- 疫情之下的老北京小吃:老门脸如何招徕新食客
- 美国田纳西州警察暴力执法事件4名涉案警察不能继续担任执法人员
- 揭开贷款中介背后黑灰产业链
- 广州城市轨道交通八号线北延段及支线工程开工建设
- WAIC2024凸显AI赋能社会治理 法律科技集中展示
- 澳一报告称:对华贸易让澳大利亚家庭年获290亿澳元收入
- 酒店收取延时退房费,到底合不合理?
- 广西河池山火已扑灭
-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老区行丨河北阜平:牢记嘱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世界需要这样的国际合作!”外籍人士期待“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向前推进
- 湖北入境游市场快速恢复 传统文化景区受关注
- 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开园 打造六大区域解锁冰雪奇观
- 越南北部和中部遇暴雨天气引发洪水 已致10人死亡
- 热门推荐
-
- 陕西“两院”报告发布 司法力量聚焦生态环境保护
- 2023世界5G大会在河南郑州开幕
- “闽海大讲堂”福州开讲 马照南阐述闽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 山西多方联手破解“执行难”:签署协作联动执行备忘录
- 安徽省发布高温黄色预警
- 政府工作报告里的2023“开局答卷”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南昌:特色产业迎丰收 农民致富“有奔头”
- 又是一年飞絮时!十大防治要点别忽视
- 业主被小区门禁撞倒受伤【 专业人士提醒:侥幸“冲关”易出事故】
- 保障湾区供水安全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超3200万人受益
- 五部门联合印发通知 推动集中用餐单位落实食品安全责任
- 让鲜为人知的古田会议序曲“活”起来 四集文献纪录片《新泉十日》即将播出
- 为什么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源自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实践
- “美好安徽智汇行”:一场专家与地方的“双向奔赴”
- (新春走基层)浙江制造“新三样”闪耀海外
- “长江文明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
- 台风“贝碧嘉”移入河南 多地现强风雨天气
- 中国驻澳大使:今年可看作中澳“交流对话之年”
- 重塑数据价值探索 大模型重要方向指向“飞轮”
- 复兴号硬核“洗澡”分几步?不仅“洗”,还得“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