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不够要打“增高针”吗?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通讯员 林惠芳
广州一男童因身材矮小,花3万余元注射了一年的生长激素,身高增加了约10厘米。这在网上引起了不少家长的讨论。记者了解到,不少家长极其希望帮助孩子长高,同时又担心生长激素会引起长胖、性早熟等副作用,各种混乱的信息交织在一起,这使得“生长激素增高”在社会上的传言扑朔迷离。对此,记者多方采访,全面了解生长激素真实使用现状。
注射生长激素有副作用吗?
近日,36岁的二孩妈妈许女士在广州某三甲医院的儿童内分泌科咨询能否给孩子注射生长激素。
“我家孩子从幼儿园开始身高就排全班倒数第三,7岁身高才110厘米左右,比同班男同学矮大半个头,所以就想了解一下生长激素是否能帮孩子增高。”许女士对记者说。
和许女士一样,不少家长也想了解生长激素对于长高有什么疗效和副作用。对此,羊城晚报记者专访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遗传代谢与内分泌专科刘舒主任。他指出:“对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身材矮小的儿童,生长激素是目前认为的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矮小症患者都需要使用生长激素,像营养不良、贫血、食物过敏、肝肾疾病等引起的生长发育迟缓,应该首先诊治原发疾病。所以我们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就是常说的‘缺什么,补什么’。”
刘舒介绍,“目前医院遗传代谢与内分泌专科一年的门诊量有3万余人次,其中身材矮小或各种原因导致发育迟缓的患者占1/3以上。但真正使用生长激素增高的患儿不足1%。这个数据与全国的数据一致,目前每年就诊的矮小患儿数量不到30万,真正接受规范化治疗的患者不足3万,药物治疗率不到1%”。
之所以不少矮小症患儿没有选择生长激素的治疗,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对这个药不了解。刘舒说:“听闻‘激素’二字,家长们就想到了发胖、性早熟等,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激素有很多种,作用也各不相同。生长激素是人体正常分泌的,分泌过少会导致侏儒症,反之,过多会导致巨人症,这个激素与发胖和性早熟并不相关。”
另外,多国家、多中心、大样本量临床实践证明,生长激素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很小。“我们在临床中碰到的生长激素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注射部位局部一过性反应(疼痛、发麻、红肿等)和体液潴留的症状(外周水肿、关节痛或肌痛),这些不良反应只有少数孩子会出现,同时发生较早,发生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刘舒说。
注射生长激素效果如何?
生长激素价格昂贵,一直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据记者了解,目前的生长激素可分为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资料显示,水针在生物活性、稳定性和便捷性方面相比粉针有一定优势。
“生长激素是按照患儿的体重来计算注射的剂量的。比如一名5岁罹患生长激素缺乏症的男童,体重在16公斤左右。生长激素粉针年费用近2万元,水针的年费用在4万元左右,而长效剂型的年费用在7万元左右。”
据悉,由于药物需每天在孩子睡前注射,打在肚皮或者上臂的三角肌上。“每天如此,疗程为1-2年。每天打一针,这是需要家长和孩子配合才能完成的治疗。”刘舒说。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2月,生长激素进入联盟集采。据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网站信息显示,水针15IU和30IU两种规格,申报最高限价为173.58元和295.08元,两种产品目前的挂网价大约为567元和1031元,降幅超过70%。届时,患儿使用生长激素的费用也将大大降低。
“从我们观察来看,大部分矮小症的患儿在注射一年生长激素后,平均可长高8-10厘米。比如一名5岁的矮小症患儿,注射一年生长激素后,身高增加了约10厘米,虽然花费了3万元,但他全家都很开心。孩子妈妈表示,‘比孩子之前长高的速度快多了,预计一两年就能追赶上其他同龄人了’。”刘舒认为,理想的治疗状况就是孩子的身高接近正常水平就可以停药了。
什么人都能注射生长激素吗?
目前,据记者了解,的确有少数医疗机构利用家长的育儿焦虑,混淆矮小身材与生长激素缺乏症,违规扩大用药人群,违规超期、超量使用生长激素。
“在门诊,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父母对孩子成年身高期望非常高,比如孩子是学舞蹈的,家长要求医生给孩子打生长激素增高。”刘舒说,“生长激素的治疗有诊疗规范,不属于治疗适应症,我们不允许、不支持扩大生长激素的使用范围。但是一些不规范的医疗机构会放宽治疗标准,给这些需要‘锦上添花’的人群注射生长激素。”
另外,刘舒主任还强调,根据国内外诊疗规范和法规,某些潜在的慢性病,如乙肝大三阳、慢性肝病、进展型恶性肿瘤、有肿瘤发生倾向的遗传病,以及骨骺生长板闭合的患儿是生长激素使用的禁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邮储银行全力保障新疆乌什地震灾区金融服务
- 专家:建议胰腺疾病高危患者50岁后定期筛查
- 美国佛罗里达州一架小型喷气式飞机坠毁 暂无人员伤亡报告
-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民心相通专题论坛发布“丝路心相通”共同倡议
- 2024年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
- 用泪液充电的纤薄电池问世 可为智能隐形眼镜供电
- 侨乡福建晋江搭台拓宽本土企业出海渠道
- 科技与自然碰撞,擦出怎样的乡村“火花”?
- 中新教育丨四川十八部门联合发文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 连云港中欧班列:架黄金通道 汇聚发展动能
- 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亚尔镇新城西门村:饱满的葡萄 串起充实的生活
- 《外籍人士在琼服务手册》发布 为外籍人士提供便利服务
- 太原唱经楼内上演传统“开笔礼” 孩童“沉浸式”体验古代“开学典礼”
- 2024海外华文媒体宜昌行启动
- 浙江高校“竹科技”赋能产业:一根竹子“长”成大产业
- 乾隆为何废后?杭州西湖新发现相关御题诗刻
- 中国代表强调要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在人类控制之下
- 台风“苏拉”或登陆粤东 广东多地预警信号生效
- 线下观演 别被“代抢票”套路了
- 送福百万家 上海玉佛禅寺启动迎春送福活动
- 热门推荐
-
- 西凤股份公司701车间荣获“陕西省工人先锋号”
- 长沙南站年到发旅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
- 利比亚洪灾数千具遗体被埋葬 市长:遇难人数或升至2万
- 韩美林人文艺术奖学金在北京大学设立
- 厦门首个体育主题台青创业基地——融体台青创业基地揭牌成立
- 空调能效被做手脚,监管需要擦亮眼睛
- “华彩万象——石窟艺术沉浸体验”展对公众开放 以数据技术再现石窟文化丰富内涵
- 广西“95后”森林巡护员 守护工业城市“绿肺”
- 天工1988:稀缺老酒映照匠心之光 引领四特特香价值新纪元
- 鼓励青年学者 第四届PwC3535年度最佳论文奖颁奖典礼在服贸会期间举办
- 秦岚:为角色的喜怒哀乐注入温柔底色
- 意防长否认政府与SpaceX达成任何协议
- 专家:孩子出现塑型支气管炎等情况需做肺灌洗
- “五一”假期北京市属公园接待游客295.37万人次
- 国网北京昌平供电公司配电不停电作业室班长王月鹏:万伏高压 带电检修
- 2024两岸机器人及智慧自动化产业对接活动签约6个项目
- 百色出台中国首部规范芒果产业发展地方性法规
- 农家书屋管理员16年的坚守:让更多人乐享阅读
- 周迅刘奕君《不完美受害人》定档 剧情以“职场性侵”案件为切入点
- 中央气象台升级发布强对流天气黄色预警:湖南、江西等局地大风11级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