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牛奶致癌……脱去这些谣言的“科普”外衣
【辟谣】
◎本报记者 陈 曦
网上与健康相关的消息层出不穷,但真假“科普”让人难以分辨。它们或是出自某网友的“另类”解读,如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或是流传于朋友圈的“温馨提示”,如金针菇含甲醛;或是出自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如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喝牛奶致癌……
今天,科技日报记者就对5月这些假科普真谣言逐一进行盘点,帮您拨开迷雾、寻找真相。
喝牛奶致癌? 真相:无可靠科学依据,牛奶仍是健康食品
“牛奶以及奶制品致癌”的说法一直在民间流传甚广,日前一篇名为《中国成年人乳制品摄入量与癌症风险相关》的论文,似乎让这一说法有了“科学”佐证。
这项研究是针对中国人群进行的,它对50万中国人进行了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乳制品摄入与癌症发病风险呈显著性正相关——经常食用乳制品的人癌症总体发病风险较高。
与此同时,上述研究数据也指出了喝牛奶对健康的益处,比如促进生长发育等,但似乎很多网友只关心“中国人喝牛奶致癌”这一点。
“国内外学术界一直有关于‘牛奶是否致癌’的研究,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喝牛奶给人体带来的益处是主要的,这个观点占据了绝对上风。截至目前,关于牛奶致癌的说法,没有可靠科学依据,而饮用它的益处却很明确。”天津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主任王华庆教授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因此在世界多数国家的营养膳食指南中,牛奶及奶制品依旧作为优质食品被推荐给公众。
王华庆认为,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膳食。“简单来说就是‘花’着吃,大家最好每天要吃够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要吃够25种。我们不要妖魔化某一类食物,或者神化某一类食物。在我国的膳食结构中,居民的钙摄入量普遍不足,因此前不久问世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摄入300毫升至500毫升牛奶或相应的奶制品。”他补充道。
金针菇含甲醛? 真相:刺鼻气味由金针菇自身产生
金针菇是广受欢迎的菇类产品,不过近日朋友圈却传出诸如“它有异味、含甲醛,菜贩子自己从不吃”之类的“科普”文章。文章称,菜市场中常见的金针菇含有甲醛,不仅伤肝肾还会致癌。
对此,天津农学院教授班立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有的市民在拆开金针菇包装袋时可能会闻到刺鼻的气味,这并非是由于其中添加了甲醛,而是因为在运输过程中温度出现变化,导致金针菇由有氧呼吸转而进行无氧呼吸,进而产生了一些挥发性的醛类气体。
有网友表示,给金针菇加甲醛是为了漂白。对此,班立桐介绍,金针菇原来的确是黄色的,之所以变白了,并不是用甲醛进行漂白的结果。“如今,市场上多数的金针菇都是源自日本的新品种。日本研究人员在黄色金针菇中发现了基因突变的白色金针菇,而后将其保留下来进行培育。白色金针菇不仅色泽好,而且生长速度快、整齐度高。”他表示。
资料显示,我国《食品安全法》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供生产经营使用。也就是说,以任何方式在食品中添加甲醛的行为都是违法的。
咀嚼能力强不易患老年痴呆? 真相:过度解读,二者无因果关系
阿尔茨海默病即俗称的“老年痴呆”,是由于脑细胞受损害而导致的一种慢性进行性脑部障碍性疾病,主要影响大脑的功能,表现为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的障碍。据目前临床掌握的数据,此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然而,近期微博上的一条热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这条微博称,一项研究指出,凭咀嚼能力可以预测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咀嚼能力越强的人大脑越年轻,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就越低。
虽然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二者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似乎有人真找到了“嚼嚼更健康”的依据。2012年,《美国老年病杂志》曾发表过一项研究。该研究对瑞典的557名77岁及以上的老人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在有多颗牙齿脱落和难以咀嚼硬质食物的人群中,出现认知障碍的几率明显更高。
“上述研究只是一个流行病学的研究,只能表明咀嚼能力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具有相关性,但尚不能说明两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其机制还需科学研究进一步验证。”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周玉颖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医学界尚未明确阿尔茨海默病的确切病因,但是有一些危险因素已经确认。年龄增长是阿尔茨海默病最大的致病因素,患病风险会随年龄增加逐年升高。
“与其仅靠锻炼咀嚼肌预防阿尔茨海默病,倒不如从整个生活方式入手。”周玉颖表示,首先健康的饮食,可以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会有一定功效。其次,有研究表明运动对预防阿尔茨海默病有很大帮助,例如走路、跑步等。手部运动,如弹琴、敲键盘、捡豆子等,也可以有效刺激区域脑血流量,对预防和减缓阿尔茨海默病都很有帮助。
周玉颖表示,缺乏兴趣爱好、生活乏味单调的人更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因此环境刺激对预防此疾病非常有效。丰富的生活内容和社交圈子可以有效刺激大脑皮层,“活到老、学到老”也可以持续锻炼大脑,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负压病房会让患者呼吸困难? 真相:病房内外压差极小,不会引发任何不适
在不少涉及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中,常会出现一个名为“负压病房”的词语。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过程中,负压病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抗疫“功臣”。不过,因为对此类病房缺乏了解,有些人仅从字面对其进行理解,便在网上进行“科普”,称“负压会造成患者呼吸困难”。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负压病房是指病房内气压低于病房外气压的病房,其主要是为患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病人设置的。”天津泰达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一旻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常规大气压为1.013×105帕斯卡(压强单位),而负压病房的气压和常规大气压之间只有25帕斯卡的气压差。“这点儿气压差普通人难以察觉,患者在负压病房里也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由于负压病房里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使得空气只能进行单向流动,这样在医护人员进出病房的时候,能确保外界新鲜的空气可流入病房内,但病房内被污染的空气则不会向外扩散。被污染的空气也不会被随意排出,而是通过专门的管道进行收集并排放到固定的地方,再经过层层过滤消毒后向外界排放。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自由与精湛 《古典主义小提琴奏鸣曲》唱片分享会举办
- 北京至老挝首趟跨境旅游专列发车
- 海南昌江核电3号机组压力容器吊装就位
- 俄宣布驱逐一名英国外交官并召见英大使提出强烈抗议
- 淄博:以“链”破局 激活发展强引擎
- 英国媒体炒作所谓“中国网络攻击” 中使馆:无中生有、恶意诋毁
- 中国建立外企圆桌会议制度
- 卷才艺,还是长技能?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什么?
- 《北京人》十年再回归 独特诠释曹禺经典
- 男子要女孩微信被拒后对其爸爸动手?长春铁警:谣言
- 砥砺奋进 丰饶大地绽放精神之花
- 影视剧中“吃饭戏”的热闹与门道
- 高温天气,小心热射病突袭
- 中国审计署:违反财经纪律等行为仍有发生
- 成功实施国内首例自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严文伟教授逝世
- “点赞中国好故事——故事力大会”活动正式启动
- (经济观察)“朋友圈”持续扩大 服贸会释放中国经济哪些积极信号?
- 以茶载道以礼待友 中国驻英国使馆办“茶和天下”活动
- 做好国企专业化与产业化“两手抓”
- 唱响浓浓陕北情 榆阳非遗京城绽放
- 热门推荐
-
- 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 探秘“早期中国”真容
- 前三季度,我国对其他金砖国家进出口增长5.1%
- 中新健康丨冻干果蔬“启发”浙大科研人员寻得肿瘤新疗法
- 豫鲁“郑日韩”铁海快线班列开行
- 以军称打死一名哈马斯指挥官 哈马斯暂未回应
- (寻味中华 | 文博)从“腰间时尚”品古人风雅与社会变迁
- 法媒:芬兰首次以北约成员国身份完成军演
- 杭州城隍阁景区恢复“城隍巡游”民俗 再现周新精神
- 中国创新指数走势表明:我国创新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 慢病管理迎来变革 企业数字化治疗布局加速
- 水利部:西江2号洪水洪峰已通过梧州江段
- 埃及总统:航运遭袭致苏伊士运河收入下降40%至50%
- 商务部: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节日消费需求
- 南非电力部长:正在加快建设3吉瓦特大燃气发电项目
- 哈尔滨机场清明小长假预计运送旅客17万人次
- 考察福岛核污水处理工作 韩国专家团正式赴日本
- 东方雨虹:扎实安全生产基本功,筑牢高质量发展之基
- 浙江台州首批酱料调味品“香飘出海”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 宁波机场首开首尔货运航线 “亚洲圈”货运网络再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