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接种疫苗为何很重要
近期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战疫吃劲的关键时刻,尤其不能忽略老年群体,而主动积极地接种疫苗,是群体防疫的关键一环。针对目前我国一些地区老年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相对较低的情况,中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还未接种疫苗或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如果没有接种疫苗的绝对禁忌症,建议尽快主动接种疫苗。
老年人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在哪里,为保证接种安全应该注意什么,如何应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今天我们请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来说一说老年人关心的防疫问题。
社交活动少不意味着不会被感染
目前国内疫情基本都是由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引起的,这种毒株的传染性比原来的毒株要强很多。
据研究估计,奥密克戎BA.2的基本传染指数(R0)可以达到10左右。R0是指在大家都没有免疫力,也不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一个感染某种传染病的人可以传染给其他人的平均数。比如,新冠病毒原始毒株的R0在2至4之间,德尔塔变异株在5至7之间。
简单来说,如果大家都不采取防护措施,也不接种疫苗,一个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人平均会传染给10个人左右,而病毒现在的潜伏期最短约3天。因此,不采取防护措施,疫情的传播速度将非常快。事实上,近期的疫情也表现出以家庭、单位、学校为主体的聚集性疫情,可见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强传染性,防控难度的确不小。
一些老年人觉得自己很少出门,没有什么社交活动,不太可能感染,所以对接种疫苗这件事不积极。但是,人不可能与外界完全脱离联系,一旦发生疫情,病毒是无孔不入的。比如,家中的成年人或亲戚朋友接种新冠疫苗获得了一定的免疫力,虽然感染了奥密克戎变异株,但大部分都是无症状感染或轻症感染,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就会把病毒传染给老年人;老年人外出散步、买菜、收快递时接触到感染者,可能被传染;楼梯、电梯、座椅等公共设施被病毒污染,老年人通过接触也有可能被感染。
所以,我们并非生活在真空中,老年人通过接种疫苗来提高防护能力是必要的手段。
老年感染者是重症和死亡高风险人群
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的重症率和病死率有明显下降,这是因为该变异株更容易在上呼吸道复制,从而具有肺炎风险减少、传染性增强的特点。但是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和没有接种疫苗的老年人而言,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很有杀伤力。
以同样流行奥密克戎变异株的香港疫情为例,根据4月7日香港卫生署公布的数据,香港此轮疫情死亡病例的年龄中位数为86岁,死亡病例中60岁以上人群比例达96%,其中90%有慢性基础疾病。此外,死亡病例中有88%的人还没有完成2剂疫苗的接种。
显而易见,老年人尤其是没有接种疫苗、有基础疾病的人,一旦感染新冠病毒,发展为重症和死亡病例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可现实中,不少老年人对接种疫苗有顾虑,主要是担心接种后出现不良反应,给自己的身体状况带来不良影响。其实,根据我国对新冠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的统计结果,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总体报告发生率略低于60岁以下人群报告水平,而且接种不良反应绝大多数是一般反应,严重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低于百万分之一。世界各国的数据也都证明,老年人接种疫苗的受益远远大于风险。
所以我们认为,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是安全的,最重要的是接种疫苗后即使感染了新冠病毒,其重症和死亡风险也能有效降低。
打加强针很有必要
老年人有没有必要打加强针进行强化免疫?答案是很有必要。
老年人的免疫功能比年轻人弱,60岁以上人群接种疫苗后产生的抗体水平和保护效果比起18岁至59岁人群相对较低。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老年人接种加强免疫针后,感染新冠病毒导致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可降低90%以上。因此,对于所有使用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完成基础免疫接种6个月的人群,都非常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接种,以期获得更好的保护效果。
同样是来自香港此轮疫情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在接种不同剂次疫苗的人群中也有明显差异。完全不接种疫苗的人群感染后病死率为2.87%,接种1剂灭活疫苗的人群感染后病死率为1.28%,接种两剂灭活疫苗的人群感染后病死率为0.31%,接种3剂灭活疫苗的人群感染后病死率为0.04%。这几组数据充分说明了接种第三针疫苗的重要性。
每个人都是群体免疫的重要一环
从出现新冠疫情起,无论是面对何种病毒株,老年人尤其是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其重症率和病死率就一直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
对比2022年奥密克戎变异株和2020年原始毒株的数据可以发现,青年人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比2020年感染原始毒株的病死率降低了80%;而老年人感染毒力相对较弱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其病死率仅比感染原始毒株的病死率下降30%左右。香港地区80岁以上人群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病死率为15%左右,远高于普通人群。
另外,奥密克戎变异株毒性变小的特点也更多体现于已接种第三针加强疫苗的人群。若未接种第三针加强疫苗,甚至根本就未接种疫苗,可想而知,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和各种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成为感染者后会有多危险。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每一个人都是群体免疫的重要一环,没有侥幸,才能更加安全。我们通过积极接种疫苗期望建立免疫屏障,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控制传染病的蔓延,这也是对更容易受到伤害的老人、孩子和体弱者最好的保护。这种保护是相互的,老年人积极加入群体免疫,同样是对家人最负责任的保护。
刘慧(作者单位:北京佑安医院)
延伸阅读
老年人接种疫苗需注意什么
根据国家卫健委和疾控部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第一版)》和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的描述,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分为不能接种、暂缓接种、可以接种3种情况,若拿不准自己的病情程度,建议先就诊咨询医师。
1.不能接种
对疫苗的活性成分、任何一种非活性成分、生产工艺中使用的物质过敏者,或以前接种同类疫苗出现过敏者;既往发生过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不能接种新冠疫苗。
需要提醒的是,有花粉、柳絮、药物、食物等过敏史,不属于新冠疫苗接种的禁忌症,只要对疫苗没有过敏史就可以接种。
2.暂缓接种
患有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如横贯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脱髓鞘疾病等);正在发热、患急性疾病、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有未控制的严重慢性病患者,以及患有血小板减少或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存在上述情况的人群,治疗后经专科医生评估认为病情稳定后再接种。
3.可以接种
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甲亢、痛风、肿瘤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正在接受药物治疗,如病情稳定,均可接种新冠疫苗。
特别提醒慢性病人群,在接种疫苗期间应继续按时规律服药,不要因为接种疫苗自行停药。接种疫苗当天,可以正常吃饭、喝水,不需要空腹。
总之,老年人是新冠重症和危重症病例的高风险人群,再次强烈建议老年人主动、积极地接种疫苗,健康状况稳定、药物控制良好的慢性病人群也应如此。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2月23日-12月29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694.5万吨
- 芬兰经贸代表团访川 探索智能制造等新合作领域
- 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研修营在沪开营 最小创业者21岁
- 研学团违规拆分139人入校,北大称将再完善预约系统
- 2024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召开 聚焦以数谋新
- 逾800名中外“泳士”吉林畅游冰湖
- 陪产假有了,“奶爸”们休上了吗?
- 北京610处行人过街绿灯增加时长
- “汉江潮涌·田园诗乡·凤鸣襄州”全国摄影大展启帏
- 二手房交易占比超六成 中国楼市现关键转变
- 《志愿军:存亡之战》国庆档票房夺冠
- 广东结束防风Ⅳ级应急响应
- 《芳草满天涯》还原真实故事 斯琴高娃零片酬出演
- 高校录取通知书为何今年特别“卷”
- 武汉高端装备加速拓展国际市场
- 全球散养家猫捕食2000多个动物物种 最新研究称或影响生态系统
- 吉林多地迎初雪 秋冬交替景如画
- 中国黄河流域在建装机最大水电站首台机组成功吊装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人身保险公司监管评级办法》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已基本建立 全国共划定三类单元44604个
- 热门推荐
-
- 新疆阿合奇县震区安置点民众生活有保障
- 2023澜湄国际影像周启幕 同饮一江水·光影耀澜湄
- 5万尾鲢鳙鱼游入千岛湖 杭州成立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基地
- 银川-青岛港“一单制”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 百余件超现实主义大师真迹首次国内展出
- 部分岗位只招“E人”合理吗?MBTI测试别被过度应用
- (走进中国乡村)天津西青第六埠村冬菜种植购销两旺
- 南深高铁南玉段开始架设接触网导线
- 青海启动喇家遗址35件受损文物抢救性保护修复
- 新加坡兴安天后宫信众到厦门朝圣联谊
- 沪苏浙皖携手构建生态廊道保护空间
- 第八届平遥电影展公布“迁徙计划”新一届推委会
- 加拿大安全情报局称对性侵丑闻启动第三方调查
- 重庆重回“汽车第一城”
- 雅加达空气质量“非常糟糕” 印尼总统佐科倡导居家办公
- “90后”对话“90后”①|“红飘带”里忆英雄:残留在身体里的无声勋章
- “道中华”东北亚区域研究国际会议在大连召开
- 2024青岛公共艺术邀请展聚焦公共空间艺术与城市更新
- 陈凤英:2024年世界经济有望“软着陆”
- 猴头菇中活性物可促进神经生长 为防治阿尔茨海默病开辟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