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代码为生的程序员 爱上了爬山捡垃圾
敲代码为生的程序员 爱上了爬山捡垃圾
爱上了爬山捡垃圾
杭州一群热爱户外的年轻人用行动诠释“无痕山林”
全年15次公益清山活动,从山上背下300多袋、604公斤垃圾
本报记者 杨静
每到岁末,各种年终总结无疑是热门话题。五花八门的类目中,有人晒收入,有人“炫耀”瘦身成果……其中,有份年末清单略显特别。一个叫“柱子”的程序员,他晒的是全年捡的垃圾总量——组织15次公益清山活动,447人次参与,徒步202公里,从山上背下垃圾大约300多袋、604公斤。“近年来,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但与之成正比的是户外线路上的垃圾也是肉眼可见地增多。可见很多人是向往自然的,但他们的户外环保意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力所能及的努力,让更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喜欢自然,更要去爱护自然。”
徒步的意义只是为了走吗
第一次俯身捡拾还很不好意思
“柱子”真名成玉柱,就职于恒生电子,是一名80后程序员。聊到他为什么会在工作之余去爬山捡垃圾,要从2020年国庆节的一次江西武功山户外行说起。
老家在江苏连云港的柱子是2017年因大学毕业实习来的杭州。不同于老家沿海的风情,西湖群山的秀丽让他爱上了户外徒步。资历渐深的他陆续参与了户外领队培训、LNT初级讲师培训、急救员培训,成为一名户外的兼职领队。
但2020年国庆节带队穿越武功山的所见所闻,让他决定做出改变。“10月7日那天,带队结束后我没买到回杭州的票,就自己一个人又穿越了一次武功山。其实武功山我带队走过很多次了,当时我发现景区人少了,但山上遍地都是垃圾。”
踩着雨后泥泞的路,柱子开始思考徒步的意义。只是为了走吗?边徒步边捡垃圾是不是给徒步增加了某种意义?
当年11月,他买了编织袋等捡垃圾工具,组织了一支13人的队伍再次奔赴武功山。从第一次俯身捡拾却羞于向路人解释自己是在捡垃圾,到后来习以为常甚至见人就想普及“无痕山林”的理念,清山活动从此一发不可收。
全年组织15次清山活动
越美的风景垃圾就越多
第一次武功山捡垃圾之行后,柱子辞了户外领队的兼职,把大部分业余时间用于组织热爱徒步的志愿者清山捡垃圾。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容易的,哪怕是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捡垃圾。刚开始阶段,有几次活动差点因为人数不够无法成行。好在任何事只要肯坚持,就不会缺同伴和运气。没过多久,柱子遇到了几位志同道合的徒步爱好者,你当领队,我做后勤,她管宣传……一个年轻而充满热情、取名“莫染自然”的公益清山骨干团队形成。
武功山、昌北古道、纪龙山、戴村国家步道、马岭、西湖群山、百丈岭……原本每月一次的清山活动增加到偶尔每月两次,也开始有了固定参与的志愿者,还开发了适用于户外的小程序平台,希望让全国各地的徒步清山队伍有个大本营,共同触达更多户外爱好者。
回望2021年,莫染自然公益清山组织共组织了15次清山活动,447人次参与,徒步202公里,从山上背下垃圾重达604公斤。清山志愿者们还根据背垃圾的袋数戏称自己为“几袋长老”,柱子用实力获取了目前最高等级封号“五袋长老”。“虽然垃圾并不重,一麻袋也就四斤左右,但因为山上垃圾往往扔在一些灌木丛中,或者比较远的坡地上,要钻树林捡起来相当费劲。加上瓶瓶罐罐的装满一麻袋,体积也不小,山间上下行走不便,所以一次也背不了多少袋。”
让柱子印象最深的是11月份余杭娘娘山之行。行前领队去勘测线路的时候,感觉那里垃圾并不多。但没想到的是,活动当天,30个志愿者竟然捡回91公斤垃圾,数量仅次于武功山位居全年第二。而垃圾数量暴增的背后,是因为11月是欣赏水杉的最佳时节,连着长乐林场的娘娘山成了游人们络绎不绝的网红打卡点。
人人都从现在从自己做起
无痕山林的愿景未来可期
“四季不同色彩,生命各有姿态。”柱子说,“我们把清山团队取名‘莫染自然’,就是希望大家不要再去污染自然,这样才能还山河湖海的洁净。”
无痕山林的理念旨在提醒人们在自然中活动,关注并身体力行地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人类在自然界的活动,应是像鸟儿飞过天空,干净无痕,什么都不带走,什么也不留下。”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户外运动。春天赏山花烂漫,夏夜观繁星满天,秋天游古道赏红枫,冬天踏积雪拍雾凇……但没有户外环保意识的话,人们的行为可能也在不知不觉中损害了大自然。
比如说很多人觉得果皮会被快速降解,所以不算垃圾,剥下的橘子皮顺手就丢到灌木丛中。但事实是橘子皮的降解需要两三年时间,在这个时间如果有很多的人丢弃果皮,就会显而易见地形成垃圾堆。
“所以大多数人不是故意去破坏自然环境的,他们只是对自己产生的危害不自知。”莫染自然的新媒体小编七相说,“举个例子,我曾经是一个狂热的捡石头爱好者,在户外遇到一些好看的石头就情不自禁想带回家。但接触了‘无痕山林’理念后,里面有一个准则是要‘尊重当地的野生动植物’,我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破坏当地的自然风貌。可能我一个人捡石头没什么感觉,但如果来来往往的人都捡的话,可能那个地方就再也不会有好看的石头了。”
于是,七相也加入了这个团队,为户外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没有人想在山林里听到塑料瓶奏鸣曲,也没有人想在天空看到包装袋纷飞之舞,所以捡垃圾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我们更希望的是通过清山这样的活动,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户外环保的重要性,从而要求自己做到把带出去的东西带回来处理,再尽自己的能力把户外遗留的垃圾捡一点回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让历史“动”起来、“活”起来 用数字技术弘扬传统文化
- 海南省调整2019年10月8日之后个人首套房商贷利率下限
- 美军驻约旦基地遭无人机袭击 致3名士兵死亡至少34伤
- 《三体》之后 中国科幻文学值得更多期待
- (上海自贸区十年)我在自贸区|“洋PR”朱乐:临港新片区前景远大 值得青年才俊投身发展
- “诗意端午” 国风新韵点燃“假日经济”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望仙也“旺人”:上饶“空心村”如何重聚人气?
- 青海扁门高速公路峨堡至盘坡段运营 祁连县结束不通高速史
- 声音何以“疗伤”?科学家首次建立声音镇痛的小鼠模型
- 上海警方侦破系列入室盗窃案:嫌疑人网购影视硅胶面具“换脸”
- 傅雷图书馆获颁世界首座LEED净零碳认证图书馆
- 哈萨克斯坦历史文物展天津开展 哈国博镇馆之宝亮相
-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寄语柬华裔青年:做中柬铁杆友谊的坚定捍卫者
- 《广东文学通史》发布 共5卷约240万字
- “北京市民身边的中国科学院”科普活动启动
- 青海藜麦主产地实现全产业链条
- 创新养老服务模式 为居家养老提供“北京方案”
- 马来西亚第17任最高元首宣誓就职
- 内蒙古达里湖畔 访数百万华子鱼洄游奇景的守护者
- 餐饮外卖打包费乱象调查
- 热门推荐
-
- 外媒:突发!乌克兰陆军总司令称前线局势“已恶化”
- 六月天宇繁星“逐月” 端午夜寻“飞龙在天”
- 美方的言行透着一股“酸”气(观象台)
- 浙江旅游包机抵川 共画文旅合作新成果
- 乡约福建:上杭早稻迎丰收
- 《欢迎来到麦乐村》谱写中国援外医疗赞歌、传递中非深厚友谊
- 秋日摩托车郊游出行增多 北京交管部门发布安全提示
- “有福之州”迎福客 福州文旅有哪些亮点?
- 俄乌局势进展:格罗西将访俄商讨核电站安全问题 泽连斯基会见美国会议员代表团
- (财经天下)美联储降息节奏要变?
- 浙江上虞警方破获一起特大制售假证案 涉及20余个省市
- 2024年前11月四川民营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261亿元
- 五一小长假临近 今天起铁路12306开售4月30日的车票
- 中国贸促会:5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为106
- 2024抖音电商国货消费趋势数据报告:“00后”“60后”成交订单量增幅大
- 中国与东盟18支队伍竞逐“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
- (走进中国乡村)千年古村落变“网红打卡地”:冰瀑奇观引客来
-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剪纸艺人带领乡亲学艺增收
- 上海探索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处理新路径:黑水虻幼虫“打工”造优质昆虫蛋白
- 孩子过敏了!这些“坑娃”操作你中招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