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不好睡太早也不行 减少患病风险在这个时间段入睡
熬夜不好,睡太早也不行减少患病风险请在这个时间段入睡
◎薛世民
熬夜的危害,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精力差、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会导致早衰。那睡得越早越好吗?并不是。
最近,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旗下的期刊《欧洲心脏杂志—数字健康》发表的一项大型研究中,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等的研究团队发现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入睡时间”。而且,他们还发现睡早了或睡太晚,都存在健康风险。
“最佳入睡时间”找到了
该研究的参与者年龄在37至7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岁。研究人员发现,在校正了年龄、性别、睡眠时长(短时间和长时间的睡眠都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相关)、身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压等混杂因素后,睡眠开始时间和心血管患病风险呈现“U”型关系:在22点至22点59分开始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小,太早太迟睡觉都会增加患病风险,24点或更晚入睡的人患病风险最高。这里的时间指的是当地时间,而不是北京时间。
迄今为止,欧洲的这项研究是客观评估睡眠与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广泛的研究。它证明了“入睡时间”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之间明确的联系。
最佳“入睡时间”位于日周期的特定范围内,偏离这个范围,无论太早或太晚,都可能存在问题。
睡多睡少都对健康不利
此前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就表明睡得很多和睡得很少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违反生物钟的规律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规律的作息会影响生物钟的重置。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有一种生理机制叫作生物钟。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内部都存在着生物钟,即从白天到夜晚的一个24小时循环节律,是一种无形的时钟,这种光—暗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契合。
生物钟受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支配,清醒和饮食行为都归因于生物钟的作用,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有助于人体身心功能的调节。
如果不遵守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体会感受到疲劳和不适。长此以往,会给人的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最典型的例子是长途飞行跨越多个时区,由于昼夜节律紊乱,人会出现夜晚失眠而白天却又昏昏欲睡、头晕脑涨,严重的可能出现头痛、心悸、恶心,以及判断力和注意力下降等,医学上称之为“时差综合征”。
当然,实际上有些人天生喜欢早睡,而有些人则更倾向于晚睡,每个人的机体都有独特的内部计时器来调节。目前人们对睡眠、生物钟的认识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探索其中的奥秘。
(来源:科普中国)
相关链接
这样做不会打乱生物钟
如何维持体内生物钟,保持身心健康呢?
23点前入睡。不过早入睡,更不熬夜,把原本用于熬夜的时间用于睡觉,这样就可以把作息调整成早起。
保持合适的睡眠时间。人对睡眠的需求是不同的。能量消耗不一样,睡眠时间也就不一样。睡眠质量的高低不等同于睡眠时间的长短。
人的睡眠时间会随年龄而发生变化。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青少年儿童为9—10小时,最少需要8.5小时;成年人对睡眠的需求进一步减少,只需7—8个小时即可;老年人的睡眠时间只需5—6小时。
睡眠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因而人们要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遵循睡眠的自然规律。对于经常跨时区飞行的人们来说,则要重视倒时差。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天津西青经济技术开发区日本事务所在东京举办招商研讨会
-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应携手打击恐怖主义 维护世界安全与和平
- 中国科技馆举办青少年控烟大众科普日和“大卫生·大健康”沙龙
- 助力物流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第十八届中国国际物流节举行
- 全球最大汽车滚装船在江苏扬州出坞 可装载9200辆汽车
- 俄媒称乌军对新卡霍夫卡进行大规模打击 乌方尚未回应
- “阅读中国——北京文学分享会”在德国柏林举办
- 海南省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调整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 【五洲望乡】动图概览侨乡佛山
- 联合调查组进驻!重庆燃气与控股股东华润燃气股价大跌
- 交通运输部印发《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服务指南(试行)》
- 驻日美军恶性案件多发民众不堪其扰
- 两岸融合发展 福建龙岩作示范
- 西藏,这里不仅有诗和远方!
- 广交会首次设立美食街 中国餐饮创意引客商
- 2024年广西国际农业博览会开幕 中外优质农产品悉数展出
- “00后”草原青年的三年公益路
- 商务部:将密切关注加拿大有关电动汽车举措后续动向
- “双节”期间高原铁路忙 拉萨火车站单日发送旅客创新高
- 调好脾胃 冬季少生病
- 热门推荐
-
- 借鉴欧洲“他山之石” 上海数据交易所牵头启用行业数据空间
- 这4个饮食习惯纯属给健康“找事”
- 学习中文,让我的生活充满乐趣(我和中国的故事)
- 松花江干流富锦段预计11日出现洪峰
- 2024-2025冰雪季全球推介会哈尔滨启动 集中展示冰雪旅游特色
- “天下之平本乎爱——日本友人捐赠书画作品展”在西安交大开幕
-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为了在运河边遇见你,扬州已等了2500年
- 10月中国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
- 《珠江片河流泥沙公报2023》发布
- 产假每月仅预支2500元生活费?法院:协议无效 公司要赔偿
- 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运营基地在沪启用
- 成都:海关采用“远程+实地”智慧化监管模式服务墨西哥古代文明展
- 在小学课堂“遇见梅兰芳” 北京西城推进京剧进校园
- 流感三价疫苗和四价疫苗哪个更好?
- 让残疾人幸福感成色更足 西藏“两项补贴”惠及近12万名残疾人
- 重庆迎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 局地有大雪到暴雪
- 一揽子利好政策落地,楼市“银十”开局回暖
- 香港科技创新专业交流团参访海口共商发展机遇
- 中国首次无居民海岛自然资源确权登簿在天津完成
- 国内诉讼离婚时,海外房产可否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