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问题高发 敏感人群如何开心过冬?
东北冬季漫长,有时会让人心生倦意。有心理专家指出,冬季心理问题高发,与阳光照射少、人体生物钟调节不佳、运动减少、内分泌失调等息息相关。冬季容易出现情绪问题的人群包括性格内向、敏感、感情脆弱的人群;生活饮食不规律以及遭遇过心理应激事件的人等。冬季心理调节需要注意哪些?对敏感人群如何关心呵护?心理专家来支招。
更年期的妈妈——
关心和爱是最好的“解药”
病例1:即将退休的刘女士这个冬季心情格外烦躁,除了时不时一身汗,对平时喜欢的唱歌、逛街等休闲方式也没了兴趣。看到女儿哪里做的不好,劈头盖脸就是发一顿脾气,事后又非常后悔自己不该如此冲动。
专家解析:沈阳市安宁医院副主任医师孙宇辉表示,女性40岁后,会出现常见的像潮热、盗汗、失眠健忘,以及腰背痛、皮肤蚁走感等一系列生理变化。生理变化往往也伴随着心理变化,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会出现自卑、多疑、情绪不稳,产生焦虑、抑郁、沮丧、消极等情绪,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往往让女性难以控制情绪,常常与家人发生矛盾。这个时候,子女更应给予母亲足够的耐心,帮助她平稳度过这个阶段。
“冬季缺少阳光、空气干燥,往往会让更年期的女性感到不适。但在排除身体疾病后,倘若有家人的关怀,更年期也并非‘洪水猛兽’,大多数女性是可以平稳度过的。”孙宇辉认为,子女的作用更为重要,而倾听,是最好、也是最简单的突破口。“有些更年期的女性逐渐脱离工作岗位,随之而来的是空闲和孤独,作为子女应该多陪伴妈妈。这个时期女性的记忆力有所减退,这使得更年期的母亲更加唠叨,如果打断反而适得其反,她会变得易怒,有时候会伤心、自卑。情绪波动太大对身体会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学会倾听。”
孙宇辉建议,如果更年期妈妈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支持她的兴趣爱好也很重要。其实无论做什么,关心和爱永远是最好的“解药”。
青春期的少年——
适当“不听话”对孩子有利
病例2:正处在青春期的小吴在学校成绩中等,学习之余喜欢看漫画、画漫画。但母亲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常常因此大发雷霆。小吴有时会在书本上偷偷画漫画人物,但从不敢让母亲发现,临近寒假前的期末考试,小吴经常因为想做自己要做的事与母亲“开战”,最后的结果却是“两败俱伤”。
专家解析:在心理门诊,发生在小吴身上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心理医生表示,很多来就诊的孩子最明显的心理感受就是“很压抑”。父母不仅对孩子管教过于严厉,还常常干涉孩子的兴趣爱好,认为只有认真学习才是唯一需要做的事。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陈爽医生介绍,亲子是一种关系,亲子双方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作为父母,对孩子的付出本质上是完成与自己有关的成长传承,而不是将自己的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有的孩子不能承受,可能过早离家或患病;有的孩子承受了这样的压力,甚至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心理上付出的代价并不乐观;有的长期心理压抑得不到释放,抑郁、焦虑或遭遇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些孩子可能成年后并没有什么不适,而是将这样的教养方式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
陈爽提醒,青春期的孩子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除了不让孩子背负太多压力外,适时让孩子“不听话”对身心健康是有利的。“这个时期的孩子迫切希望摆脱成人(尤其是父母)的监护,反对父母把自己当小孩。他们对任何事物倾向于批判的态度,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适当地信任孩子,让他们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时其实是在缓和冲突。尤其临近考试,孩子压力增大,松松手,允许孩子适当地‘不听话’很有必要。”
学龄期儿童——
开展生命教育 提高“逆商值”
病例3:小艾妈妈最近很焦虑,因为老师经常反映小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下课也不喜欢跟同学们一起玩,有一次因为老师批评还生气地跑出教室。小艾妈妈很担心,说多了怕孩子不开心,做出过激行为;不管又怕影响孩子学习,为此很是头疼。
专家解析:2021年5月发布在英国权威期刊上的一篇中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流行率为17.5%,其中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对立违抗障碍和重性抑郁障碍是流行率最高的精神障碍。为何儿童心理障碍如今发病率如此之高?很多心理专家认为,这与网络过度使用、缺少早期的生命教育等相关。
沈阳市安宁医院康复中心主任王会秋表示:“如今的儿童可能更需要一些‘挫折教育’,但这不意味着是让孩子吃苦,也不是让孩子经常受打击,而是告诉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学会面对挫折,也就是提高孩子的‘逆商值’,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这样在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时,才能够找到为自己‘开锁’的‘钥匙’。”
在王会秋看来,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个体可以直面死亡和生命的意义。“无论哪个年龄段的人,都应学会情绪管理。情绪管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深呼吸、倾诉、运动、写日记等等,可以尝试找到适合自己情绪管理的方式。”
患上“网瘾”的老年人——
他们需要的是沟通和陪伴
病例4:进入冬季,老张减少了外出活动的时间,原本喜欢晨练,晚饭后一般出去溜达一圈的他,如今选择在家“猫冬”。老张说自己年纪大了,畏寒不说,更怕雪天摔倒,在家刷手机成了“心头好”。刷短视频、玩小游戏,有了智能手机,老张几乎一天都不愿意撒手,任谁说都不听。
专家解析: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老年人也患上了“网瘾”,而且有逐年上升的势头。一方面,网络对于老年人属于新事物,大数据会按照个人停留时间精准推送信息,这使得老年人更容易看见自己喜欢的内容,拉长了使用手机的时间。另一方面,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子女关怀少,体力减退,很难维持旅行、长时间外出等体力活动,继而通过手机打发空闲时间。
沈阳市安宁医院精神五科主治医师李明表示:“老人长时间沉迷网络会造成眼部疲劳,增加白内障、近视等眼部疾病的发病风险。长期看手机会对颈部造成压力,诱发颈椎病的发生。长时间迷恋网络的老年人会导致交际生活以及社会功能逐渐减退缩小,变得孤僻,从而增加痴呆、情感障碍、神经衰弱、高血压、脑出血等身心疾病的患病风险。”
李明认为,与青少年沉迷网络不同,老年人更在乎的其实是陪伴。“把自己一天的生活工作说给父母,晚上做饭时和父母视频或者让孩子多和老人说说话,尽可能为父母的社交、爱好和学习创造条件,这些都能够缓解老人对手机的依赖。”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丁卉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市场监管总局:截至目前,全国共有7635万家经营主体下载电子营业执照2.9亿次
- 印度游乐场所火灾已致27死 起火原因或与焊接工作有关
- 辽港医疗健康产业对接交流会在沈阳举办
-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北疆”实践
- 恐惧也分不同类型它们的“制造”原理有何差异
- 抖音生活服务“乡村文旅长期扶持计划”助力乡村文旅商家销售额环比增73%
- 财政增量政策向“新”提“质” 多种政策工具撬动资金向科技创新聚集
- 买Apple新品认准京东 指定版iPhone 16价保至11.11
- 北京199家市级部门“晒账本” 加大国有资产公开力度
- 华侨大学7584名境内外学子毕业 校长寄语“胸怀天下”
- 法国发行2024年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官方邮票
- 福建永定:千人共品土楼大福宴
-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美国是袭击克宫的“幕后黑手”
- 刀郎新歌《罗刹海市》走红,歌词疑被过度解读?
- 中国驻英使馆主办的首届“反诈防骗宣传大赛”评选优秀作品
- 联合国机构:海地贩运的武器大部分来自美国
- 上海:绿道长度已近1770公里 成民众享受“慢生活”好去处
- 未来人们会怎么看电影?上影节开出“未来影院”新单元
- 中泰旅游订单量同比猛增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高平:实景沉浸演绎“圈粉”各地游客
- 热门推荐
-
- 计次票+定期票 个性化高铁旅游方式来了
- 新疆库车市发生5.5级地震 通信电力供应正常
- 2024年“心连心·京藏号”旅游专列在北京首发
- 科研人员揭开鸟臀类恐龙牙齿进化之谜
- 哥伦比亚政府与原“哥武”分支达成停火协议
- 美财长耶伦警告:不提高债务上限将致美经济急剧下滑
- 2023年底广东家政服务市场规模达1480亿元
- 北京首例异地住院就医工伤职工实现直接结算
- 台风“贝碧嘉”残余系统明后天影响河南 局地有大暴雨阵风可达8级
- 《炫·墨》之“东北抗联篇”长春首演 展现英烈斗争精神
- 总票房3.88亿元 中秋档现实主义情感力作最受认可
- 从外卖依赖看年轻人生存压力
- 前总统干涉种族隔离罪行起诉?姆贝基称“纯属捏造”
- 海南自贸港建设提速 贸易往来更便捷、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 建筑碳信用产品上市仪式在上海举办
- (新春走基层)陕西“非遗之城”拉开新春序幕
- (新春走基层)在福建泉州寻觅“闽南美好生活”
- 国家税务总局: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律法规政策清理工作
- 莫斯科市长:俄防空系统击落10架飞往莫斯科的无人机
- 全国台联“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基地”在河南陈家沟太极拳祖祠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