腌蒜不挑日子,粥料无需太多 别把简单的腊八过复杂
腌蒜不挑日子,粥料无需太多 别把简单的腊八过复杂
腊八粥食材,并非越杂越好,要看食材质量,而不能单看数量。如果食材中有比较多的粗粮和杂粮,比如黑米、高粱米、红小豆、薏仁米,那么确实会提升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如果往粥里加入各种水果干、糖果等,则会使粥变得很甜,反而对健康不利。
——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营养师
辟谣
◎本报记者 唐 芳
腊八节临近,很多人开始准备腌腊八蒜、熬腊八粥,一同忙碌起来的,还有与之相关的传言。
腊八蒜腌得越绿口感越好;大蒜只有在腊八腌才能变绿;吃腊八蒜能防癌、软化血管;腊八粥食材越杂越有营养……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让您明明白白过个腊八节。
吃腊八蒜能防癌、软化血管? 真相:尚无充足依据证实相关功效
一般来说,腊八蒜的原料就是食醋和大蒜瓣儿。醋是很多人眼中的“养生佳品”,大蒜更被誉为“杀菌利器”,强强联合之下,一些人将腊八蒜推上保健神坛。对于吃腊八蒜能预防癌症、软化血管,不少人深信不疑。那么,事实究竟如何?
“目前没有确凿证据显示,腊八蒜具有预防癌症或者软化血管的功效。”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技传播部主任、营养师阮光锋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腊八蒜中的色素确实具有抗氧化性,大蒜中也含有一些活性物质,但这都不能说明腊八蒜具有传闻中提到的功效。
吃大蒜防癌的说法由来已久,但始终没有充足的科学依据。阮光锋指出,“吃腊八蒜防癌”的说法同样如此。曾有一些观察性研究表明,大量食用大蒜或能降低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发生率。但上述研究的准确性和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确认。若为这可能的好处而大量吃腊八蒜,则会因摄入较多醋酸刺激、损伤食道,反而得不偿失。
吃腊八蒜能软化血管的说法也非常可疑。“进入食道的腊八蒜,并不会与血管产生任何实质性接触,更起不到软化血管和降血脂的作用。”阮光锋解释道,“腊八蒜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醋酸进入小肠被碱性消化液中和,最终被吸收进血液的醋酸非常少,而且很快就会被肝脏代谢掉。”
阮光锋建议,不要太迷信腊八蒜的保健功效,更别指望它能防癌或软化血管,把它当作一种节日美食,偶尔吃吃就好。
大蒜只有在腊八腌才能变绿? 真相:低温下夏天也能成功泡制
“腊八这天泡蒜才能绿”是一种流行的说法。那么,大蒜变绿真的挑日子吗?
首先来了解下,为什么大蒜会变绿。资料显示,大蒜中天然含有一些含硫化合物、氨基酸和有机酸类物质。这些物质本来是无色的,但在低温和酸性条件下,大蒜中的吡咯基氨基酸类物质与丙酮酸反应生成黄色素,与含硫的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反应生成蓝色素。它们叠加在一起就呈现出绿色。
不过,其中的蓝色素性质并不稳定,温度略高就容易分解,见光也能加速它的分解,使其在储藏过程中逐渐变成黄色。相比而言,黄色素倒是比较稳定,只要处在酸性环境当中,它既不太怕热,也不太怕光。所以,约放一个月后,腊八蒜的绿色就会从比较鲜明的蓝绿色逐渐变成黄绿色,然后再变成浅黄色。
其实,腊八这天泡蒜只是一个传统习俗。阮光锋指出,只要有低温环境,醋泡蒜可以在任何时间段进行,他本人就曾在夏天用冰箱成功腌制出腊八蒜。
大蒜变绿需要哪些特殊的条件呢?阮光锋说,首先需要低温环境,低温是打破大蒜休眠、激活蒜酶、使大蒜变绿的必要条件;其次需要蒜酶,蒜酶对大蒜变绿起着催化作用;最后需要食醋,醋能让大蒜的细胞膜变薄,使大蒜能在细胞壁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变绿。
腊八粥食材越杂,营养越丰富? 真相:要看食材质量,不能单看数量
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是寒冬腊月中的一道美味。各种粗粮、豆类、坚果、水果干等都可入粥,少则七八种原料,多则一二十种。很多人觉得,腊八粥的食材越杂、营养越丰富,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腊八粥食材,并非越杂越好,要看食材质量,而不能单看数量。”阮光锋表示,“如果食材中有比较多的粗粮和杂粮,比如黑米、高粱米、红小豆、薏仁米,那么确实会提升腊八粥的营养价值。如果往粥里加入各种水果干、糖果等,则会使粥变得很甜,反而对健康不利。”
“腊八粥里的多种粗粮豆类,其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比精白米高出几倍到十几倍,而且富含多种膳食纤维和抗氧化成分。这些食材几乎都有自己的保健作用,无论是对强身健体,还是对控制血糖、血脂都有意义,只需按体质选择即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红指出。
“但腊八粥里放杂粮的量,应该有个限度,并非越多越好。”阮光锋指出,对于消化功能不是特别好的老人、小孩,一次性吃太多杂粮会增加消化负担。总体来说,建议公众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中推荐的膳食搭配去吃,这样才最健康。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西太原恢复至泰国普吉国际航线
- 北京9月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狮子洋通道主桥锚碇完成底板施工
- 胡德夫、陈绮贞、许巍等献唱 2024阿那亚·虾米音乐节落幕
- (中国新貌)中国综合立体交通网铺就发展“快车道”
- 美国发布人工智能相关出口管制新措施 欧盟表示关切
- (新春走基层)上海政企联动解企业春节招聘之忧 化劳动者外出就业之难
- 在华14年,塞尔维亚籍专家“沉浸式”体验中华文化 | 世界观
- 地质师陈依伟:升级打怪“拿下”页岩油
- 五一京城看《惊梦》 老舍戏剧节重磅大戏几经周折终定档
- (第七届进博会)中国丹麦商会全国创始会长:见证中国市场成长的“进博通”
- 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首发
- “碳”路者丨去有沙的地方,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 化“语”成蝶 上海这群学子把本土音乐剧推向海外
- 异地就医结算,好政策别卡在“最后一公里”
- 感受中国诗词的力量(我和中国的故事)
- 新疆独库公路库车段冬季“不打烊”
- 上合示范区今年已到发中欧班列964列 数量创历史同期新高
- 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2.7%
- 滇川藏联合推介大香格里拉精品旅游线路
- 热门推荐
-
- 海内外人才汇聚泉城 释放“双创”动能
- 天津滨海新区一游轮起火 未造成人员伤亡
- 上半年我国物价保持平稳
-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工信部:围绕生物制造等新兴领域,再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 长江十年禁渔启动以来 水生生物多样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山西:60种药品327个产品降价 平均降价48%
- 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征临时反补贴税 同时继续与中方磋商
- 1-2月中国销售彩票同比增25.1%
- 湖南儿童医院精准帮扶 柬埔寨国家儿童医院专科能力全面提升
- 武汉“镜画第一人”:以镜为纸 绘市井百态
- 呼吸道疾病高发 如何正确给婴幼儿喂药?
- 石榴花开筑同心 大地欢歌耀中华——写在首届中国新疆民间艺术季开幕之际
- 人工智能在文艺领域的应用和探索
- 沈洋长篇报告文学《磅礴金沙》出版 书写大国重器磅礴伟力
- 国家能源局:将不断完善新型储能政策体系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 夏日自驾乐逍遥 一路览尽好风光
- 报告指中国碳市场建设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 俄燃料库遭袭,12个燃料储存罐爆炸起火
- 中国证监会拟将香港互认基金客地销售比例限制放宽至80%
- 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湖南东安探索新型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