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烹调中的几个实用“减油”妙招
家庭日常烹调中的几个实用“减油”妙招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当日,由中国营养学会主办,北京博能志愿者公益基金会协办的合理膳食志愿服务行动暨“营养惠万家”公益项目在北京启动,鼓励和引导广大社区居民行动起来,主动担任营养健康志愿者。从北京开始,“营养惠万家”志愿服务公益项目将在全国各地拉开大幕。
“营养惠万家”公益项目发起者、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在致辞中阐释了项目发起的初心。杨月欣教授介绍,该公益项目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大力推广“合理膳食行动”和“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做好专业专家——社区营养健康的共享共建平台,普及营养健康知识,促使大众更好地学习健康管理技能,促进社区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合理膳食行动落到家家户户。
随后,“营养惠万家”公益项目的首场讲座开始了。本次讲座主题为“合理烹调,健康饮食”,这场讲座邀请到了中国营养学会食物与烹饪营养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协科学传播首席专家范志红博士,她就家庭烹调中如何健康合理使用食用油进行了分享。
过高温度烹调不安全
不等油冒烟就可以放菜
讲座一开始,范志红先给观众们做了个小测验:做菜的时候油温什么状态下放菜,油和菜一起放,还是油微微冒烟时放菜,还是明显冒烟或者油很多时放菜?通过现场的简单小调查,大家发现,大部分人会选择油冒烟和冒很多烟的时候再放菜。
“过度高温是不安全的,冒烟的温度已经会产生致癌物了,烟火味儿好吃,但那里面可是有很多沾着致癌物的颗粒的。”范志红表示,当油温120℃以上时会产生丙烯酰胺,200℃以上会产生杂环胺,300℃以上则会产生大量苯并芘,这些都属于致癌物质。
范志红解释道:“我们现在经常食用的精炼植物油的烟点通常在200℃左右,如果等它冒烟的话那温度就太高了,所以不用等油冒烟就可以炒菜。不冒烟一样炒,味道也不会差。”
吃植物油对血脂一定好吗?
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油不适合炒菜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关爱心脑血管健康是过时的商业宣传,”范志红表示,“尤其是含有omega-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油类,反而会促进心血管疾病,增加死亡风险。”
范志红提到,国人炒菜时很爱使用的大豆油、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其实是比较令人担心的,因为这些都属于大量多不饱和脂肪酸。一般来说,多不饱和脂肪酸的耐热性较差,所以像是菜籽油、玉米油等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油类中最富含omega-6脂肪酸的油脂,均不适合冒油烟的炒菜。
范志红给出了烹调建议:“炒菜时,减少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优先选用热稳定性较好的油,如精炼茶籽油、精炼橄榄油、芥花油等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的品种。如果确实需要高温爆炒和煎炸,建议选择棕榈油和椰子油等饱和度高、对热更为稳定的油脂。很多朋友说油炸不就是为了一个好吃吗?确实好吃,但为了健康,你就一年少吃几回也可以。”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适合吃什么油呢?范志红现场列出了一些油的种类以及适合吃的人:经常吃红肉的人,适合亚麻籽油、紫苏籽油、大豆油、核桃油,再有就是花生油、芝麻油、稻米油也是可以的。如果是很少吃肉但是经常吃鱼的人,也适合花生油、芝麻油、稻米油,同时也适合吃橄榄油和茶籽油。
有些观众反映,像亚麻籽油这些健康的油类却通常味道不好,范志红这样建议道:“凉拌的时候,你可能觉得亚麻籽油挺健康,但是它不好吃。怎么办?芝麻油放一半、亚麻籽油放一半,混合起来拌凉菜,就可以了。”
煎炸必然过量、炒菜极易过量、
凉拌菜少放油、蒸和白灼不淋明油
说完了油的温度和品种,范志红强调最重要的也是最常出问题的就是油的用量问题。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里面显示,油每人每天就只能食用25克,但范志红表示,大部分家庭的每日食用油的使用量都是超标的状态。
“煎炸必然过量、炒菜极易过量,凉拌菜要少放油,蒸、白灼不淋明油,做好的菜看不到油花才合适。大家就记住,多吃油,多长肥肉!”范志红说。
具体到家用做菜如何减油上,范志红也给出了一个比较健康的菜谱搭配:“一个炒菜,一个炖煮或清蒸,一个凉拌或焯水拌菜,一个少油的汤,然后你的主食一定要是没有油的做法,这样的话一顿饭的用油量基本上就可以达标。可以拿一些玉米片或者是小米煮一锅汤,煮得很稀也是很香的,大麦茶也不错。”
另外,范志红还强调,如果是高血压或尿酸高的人群,建议三餐之外再喝点蔬菜汁。“有些人在三餐之内他吃不进很多的菜,他就可以再补一杯菜汁,那么汁的好处是什么?油也不用放,钾和矿物质就增加了,抗氧化成分也增加了。”
“我重点推荐的一个做菜的方法,是我自己发明的,它叫水油焖菜。锅中倒入小半碗水,若是出水少的菜,可酌情多放,最多一碗;然后加入调味配料,煮开。如果调味配料有肉片、蘑菇等,调成小火稍微焖煮1-2分钟,确保熟透。然后再加入一小勺油,加入蔬菜,翻拌均匀。加盖,改中火,焖1-2分钟。若是难熟的菜,可中途翻面,再加盖焖一下。开盖,最后再加入调料(盐、胡椒),再翻匀,即可出锅。”用这个方法做出的菜类,比平时炒菜时用油量可以减少一大半。
对于蔬菜和肉类的减油方法,范志红博士也进行了分别介绍:
蔬菜烹调的少油方法:
蒸:南瓜、土豆、茄子、胡萝卜、豆角等
煮:适用于各种绿叶菜
清炒:少放点油,大部分蔬菜可以用
焯/白灼:适合绿叶菜和豆角等
凉拌:适合脆爽的蔬菜
打汁:无苦涩的蔬菜
肉类烹调的低油做法:
1.第一就是不要油炸,尤其包了一层面皮再去炸的,那就比直接吃肉脂肪多得多。
2.尽量减少油炒肉,改成回锅炒法。“先把肉煮到七成熟,然后切了片,再下锅炒一下,不要炒得太过,这种情况下,它吸入内部的油就会减少,炒的时间短一点就可以了。 而且炒这种菜的时候就会先炒蔬菜,再把基本已经熟了的肉片放进去,翻炒一下有点香味出来,在上面再浇一点生抽酱油,这个菜就很好吃了,接触不到什么油。”
3.脂肪比较低的肉,比如鸡肉、牛肉之类的,他本来脂肪少,用卤制、凉拌的方法,比如酱牛肉、卤鸡等。高脂肪的肉就用炖煮法,然后去掉浮油。
4.做肉丸子不放肥肉馅,肥肉的部分用土豆泥、海带泥替代。
如果是炖汤、炖鸡、炖排骨,难免有油脂析出,对于这些多余的油,范志红也给大家支了一招:“咱们可以拿来煮白菜,拿一小勺就能够把这锅白菜煮得有点香味,或者拿来做水油焖的蔬菜都是可以的。”
另外,范志红还提供一些烹调肉类的小技巧:“比如说原来您做红烧肉的时候,就猪肉这一种材料,现在你可以考虑加点什么辅助进去,加点豆腐皮、海带、蘑菇,总之得一半肉、一半别的东西,胆固醇含量就下降了。”
“大家都听说吃鱼对心脏有好处,但是有足够的证据告诉我们,吃油炸鱼对心脏实在没啥好处,甚至还有坏处,因为油煎把低脂肪变成了高脂肪。”谈到烹调鱼和食用油的关系时,范志红这样说:“我们一定要注意,鱼可以是清蒸的、炖煮的或者烤箱烤一下,油炸就把这个鱼里面好的脂肪酸破坏掉了,增加了不想要的脂肪酸,还增加了一些脂肪氧化的产物。煎鱼也不是不可以煎,但不要煎得太狠,稍微表面有点凝固就可以了。”
经过讲座的学习,在场的社工组织志愿者代表纷纷表示获益良多,并再次认识到合理膳食行动利己利人,他们将积极参与这个活动,让更多的社区市民获益。文/本报记者 雷若彤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5根脚趾离断 医院6小时“保趾战”让患者“重生”
- 助力“老有所养”,金融多点发力显成效
- 加州山火“烧伤”美国房屋保险业 公司跑路 居民诉保无门
- “两耳不闻窗外事”真能读好书吗
- 南方电网推动数字化转型 99.5%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
- 商务部:25年来内地与澳门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入
- 旅德大熊猫“梦梦”顺利产下双胞胎
- 广东广西等地有强降水 冷空气影响北方地区
- 广西利用科技赋能 “非遗茶”走向大产业
- 中国驻日本使馆发言人就日美领导人会晤涉华消极动向答记者问
- 2024年天津港接待国际邮轮达100艘次 进出境旅客超34万人次
- 如何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的人际关系
- 应对台风影响 福建沿海49条岛际客渡运航线全部停航
- 法官被指干预案件重审? 青海海西州中院发布最新通报
- 局地“下开水” 江苏淮河以南地区持续高温
- 尼泊尔专家青海行:考察防救灾经验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大风黄色预警
- 聚焦数字赋能 业内共议轨道交通绿色智能发展
- 【寻味中华 | 饮食】羊肉烧麦在柏林:俘获中外食客心
- 沪港人士在沪共话创新 未来产业拓两地发展新路径
- 热门推荐
-
- “坐着火车游云南”旅游专列首发
- 广西梧州综保区开通“保税备货模式” 海外购实现当天达
- 暑期远离危险水域,警惕“野泳”溺水事故发生
- 传统美学的国产动画回来了
- 成都:端午小长假不远行 10个游玩锦囊送给你
- 青海大柴旦红崖火星地貌景区开园迎客
- 当雨伞与石库门在梅雨季相遇 碰撞出炫彩新时尚
- 中新健康丨小暑节气如何养生?专家建议→
- 马斯克搅动英国政坛
- (身边的变化)新机具新技术助福建宁德农业现代化
- 中国正能量,用温暖传递希望
- 菲律宾马荣火山喷发风险上升 阿尔拜省宣布进入灾难状态
- 团圆年|龙年寻龙:寻找皮影里的龙
- 借力东部产业转移 广西平南打造千亿元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 山东重点项目年终刷新“进度条” 动能转换成势见效
- 菲律宾6月份通胀率为3.7%
- 哥伦比亚总统访问委内瑞拉
- 2024世界近视眼大会将移师中国
- 沉浸式领略宋代美学 杭州举办别样文化跨年夜
- 山西交出治黄“答卷”:筑牢“防洪墙” 守护“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