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吹袭!可降解产品成热销货
文/羊城晚报记者 施沛霖 实习生 魏捷仪
8月21日,广东省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出,到今年底,广东全省范围内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广州、深圳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到2022年底,广东全省快递禁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
羊城晚报记者近日浏览各电商平台看到,可降解的一次性餐具、垃圾袋等产品正迅速走红,不少产品打出了“环保”、“可降解”的旗号,颜值方面也符合大众审美,虽然价格比不可降解的一次性产品略高,但还是受到了不少注重环保的消费者的青睐。
一次性可降解产品呈现多元化
根据观研天下数据中心整理的数据显示,我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需求量和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需求量从2012年的22万吨增至2019年的52万吨,复合增长率为13.08%,2019年同比增长15.56%;市场规模从2012年的25.12亿元增至2019年的61.4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3.64%,2019年同比增长19.59%。
资料显示,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有不稳定的溶解特性,一般以聚乙烯和聚氯乙烯作为原料,如果任其自然降解,大约需要200年,对土壤河流都有极大危害。而可降解产品更有助于保护环境,循环利用,降解塑料能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最终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以及自然环境影响小。
据记者观察,目前市面上热门并大量投入使用的一次性可降解产品包括餐盒、吸管、垃圾袋等。材料可分为两种,一是天然材料所制作,例如纸制品、秸秆、玉米淀粉等;另一种是以可降解塑料为主要成分,加入淀粉,光敏剂等物质所组成。在GB18006.1-2009《塑料一次性餐饮具通用技术要求》中,对餐具可标“降解”的要求包括:生物降解率须达到60%以上,有淀粉成分的可降解餐具淀粉含量不得低于40%等。
记者在电商平台看到,可降解餐盒的产品说明大多标注以食品级植物材料小麦秸秆、玉米淀粉、甘蔗纸浆为原料制成,表面光滑,外形美观,尺寸齐全,据称产品可在短时间内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可降解吸管也是可降解餐具中的热门产品,大多数是销往各大饮品店。据记者了解到,饮品巨头星巴克已经开始使用可降解吸管。可降解吸管大多使用进口食品级材料,耐高温,不易软,市面上多以原色和白色为主。有销售人员介绍,可降解吸管在不同温度的饮品中使用时长也存在差异,在常温30℃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2小时左右;当温度在30℃至50℃时,大约可以使用4小时;50℃以上则不建议使用。
至于可降解垃圾袋,由于家庭需求量大,也是电商平台的热门货。可降解垃圾袋一般使用全降解材料(淀粉+可降解生物基PBAT+PLA),据产品说明介绍,在堆肥条件下,180天左右可以完全溶解为水、二氧化碳和有机肥。在市面上大约分为“平口款”和“背心款”。
除以上三种产品以外,还有可降解刀叉、杯具等都是热销产品。
一次性可降解产品价格虽高,销量却不错
记者浏览各大电商平台了解到,不少一次性可降解餐具的专门店,在销量上按月逐渐增加。在上海心恪实业电商店铺中,同月可降解餐具比同类普通塑料餐具的月销量高出400多件。有些热门店铺的一次性可降解餐具销量比同类普通餐具高出3000多件。总体看来,在电商平台上可降解餐具的热门程度远高于一次性普通塑料餐具。
在价格方面,记者在电商平台了解到,北欧国度牌可降解垃圾袋与普通塑料垃圾袋相比,同规格两卷装的垃圾袋相差6元,约有1.5倍的差距;相同规格100支的可降解吸管比普通塑料吸管高大约12元,约是3倍的差距,单支相差约0.1元;国产相同规格50个装可降解餐盒比普通塑料餐盒高约14元,约1.5倍差距,单个相差约0.3元。在电商平台上,普遍可降解餐具销售价格高于相同规格的普通塑料餐具。
价格虽贵,但不少主妇却依然青睐可降解产品。“每月只需多十块八块钱,就可以用上可降解垃圾袋,支持环保,何乐而不为?”王女士的说法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如何正确辨认可降解产品?专家有话说
由于可降解产品已成为市面上热销的产品,少数不良商家为牟取利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专家也给出了辨认是否可降解产品的建议。
普通消费者可通过“一看,二摸,三闻”的方法作为辨认的首要依据。
一看,是指首先通过看产品上的QS标识;其次是看产品表面是否光滑,有无黑点杂质。一般而言,透明的塑料餐盒多使用纯聚丙烯作为原料,颜色鲜艳的可能使用了废塑料,所以一般而言,颜色越深越不安全。
二摸,是指要摸一摸餐盒的强度,使用回收废料或工业级的产品,强度一般都很差,轻轻一撕就会裂开,反之,使用正规的可降解材料强度较大,不容易轻易撕破。
三闻,是指闻一闻餐盒是否有异味,经过合格检验的可降解产品是无异味的。
消费者在购买此类产品之前,要根据以上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检查,以免购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维护自己的消费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桂林艺术节美术板块首次亮相 三个重磅大展齐登场
-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京津冀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成效有目共睹
- 沙特宣布将在7月份每日额外减产原油100万桶
- 10月1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前一天下降0.53个点
- 乡约福建:高粱丰收映红致富路
- 美教授喊话拜登政府:打不过中国,就加入吧
- 规范异宠交易势在必行
- 武汉市汉阳区36个城中村释放产业用地超3300亩
- (文化中国行)巴丹吉林申遗成功后:牧民生活的变与不变
- 山东今年或受1至2个台风影响 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
- 广东已成立梅大高速茶阳路段塌方灾害调查评估组,省长任组长
- 2024年三峡枢纽通过量近1.6亿吨
- 干群合力 江西修水全力开展抢修补种工作
- 研究机构称泰国畜牧业扩张将导致饲料玉米进口量大增
- 一碗螺蛳粉 “嗦”出大产业
- 中越海警2024年第二次北部湾海域联合巡逻圆满结束
- 上半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约两成
- 海南文昌规范火箭发射观礼市场经营 对涉案企业立案调查
- 【中国那些事儿】柬埔寨学者:中国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助力发展中国家共享繁荣
- 2023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开幕
- 热门推荐
-
- 王毅会见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
- 跨越万里援非路 医者仁心无国界
- 上海:健康返岗,抓住三个环节做好防护
- “高薪招聘女友”回家过年?当心有诈
- 电影《雪豹和她的朋友们》发布导演特辑
- 美国大学生四川崇州拜师学艺 感受纵横指尖竹编魅力
- 上海科创源项目开工 打造“人文+科技”“科创生态圈”
- 2023年下半年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榜
- 杭师大医学生捐赠造血干细胞 为血液病患者送去希望
- 围绕政治改革 日本在野党提交对岸田内阁不信任案
- “千里眼”“智慧脑”……中国铁塔为绿色中国搭起“最牢塔防”
- 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和音)
- 广西国资国企消费帮扶 供应链赋能“土特产”
- 中山公园音乐堂推出“盛世音乐文化周”迎重张25周年
- 湖南开展“湘人才”公共招聘活动 就业导师现场指导
- 安徽明确“五个不得” 加强公考培训价格监管
- 天津推动金融服务港产城融合发展 壮大港口经济
- 泰国国王正式任命赛塔·他威信为总理
- 2024四川国际友城合作与发展大会成都启幕
- “钇-90微球选择性内照射治疗”助力肝癌降期 患者有更多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