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出梅,梅雨量创本世纪以来新高
上海出梅,梅雨量创本世纪以来新高
新华社上海7月21日电(记者李荣)上海中心气象台21日宣布,上海当天出梅,之后将气温升高,多午后雷阵雨。今年上海梅雨期长,梅雨期暴雨多,梅雨量创出本世纪以来的新高。
今年上海于6月9日正式入梅,较常年偏早8天;7月21日正式出梅,较常年偏晚11天;梅雨期长达42天,较常年偏多19天。自1961年以来,今年梅雨天数仅次于1996年和1999年的43天。
截至7月20日20时,上海全市平均梅雨量为533.0毫米,是常年梅雨量的2.4倍,居1961年以来上海记录的第二位,为2000年以来第一位;全市各气象观测站除奉贤外梅雨量均居1961年以来前三位;徐家汇观测站总降水量为549.5毫米,为常年平均值(243.1毫米)的2.26倍,梅雨量居1875年以来第三位。
据最新预报,上海出梅后,多午后雷阵雨天气,气温升高,22日至23日最高气温可达35摄氏度至36摄氏度;23日至24日受冷空气影响,有一次降水过程。气象台提醒,出梅后上海将有持续高温天气,对用水、用电、食品安全、农业等方面有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及早应对。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独角兽企业成长如何“蹄疾步稳”? 这场会议有答案
- 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 前海人寿全面启动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雄忻高铁山西段实现“空中造桥”
- 黑龙江7月13日起迎入汛以来最大降水 局地雨量200毫米
- “美猴王系列”丛书阿拉伯文版新书在京发布
- 俄侦查委员会:已确认5名参与达吉斯坦恐袭人员身份
-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电,何以积重难返?
- 暑假“神兽”咋安排?兰州校长、名师支招“这样玩和学”
- 个别企业用工玩套路:招聘后三个月内便辞退
- 彭于晏:演一戏、长一技,过往角色的印迹都在
- 【文化评析】文旅产品宣介,还需用心用情落到实处
- 母婴室难找、体验差,谁来管
- 老年人感染呼吸道疾病 这些居家监测要做好
- 外媒:北约确认将成立“北约-乌克兰理事会”
-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绿色+创新”助力传统产业跻身价值链上游
- 在浙江龙泉,宝剑与青瓷立下“千年之约”
- 外媒:乌克兰苏梅州已对2.1万余人进行疏散
- (乡村行·看振兴)为侗寨塑形铸魂 湖南新晃走出和美乡村建设新路径
- 上海春节后首场综合性大型招聘会新行业受青睐
- 总台专访丨新任突尼斯驻叙大使:阿盟国家反对外部干涉 赞赏中国促和努力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龙凤胎的春节礼物
- “新生儿基因组”计划拟对10万名婴儿测序
- 大陆演员胡歌访台与青年创作者交流
- 冲动买买买 费钱还“鸡肋”
- 新编京剧《百年首钢》展演发布活动举办
- “贝碧嘉”将登陆华东沿海 江浙沪风雨逐渐增强
- 校外负担减轻,素质培训更多样
- 聚焦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 海南出台养老服务条例
- 西藏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5.68%
- 关爱女性 从头发开始
- 报告:预计到2027年数字钱包将占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86%
- 上海出新政推动质量强市 明确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
- 中新健康丨专家:慢性肾脏病、心衰等人群应长期规范管理高钾血症
- 新疆棉花的硬核实力
- 引甘泉润民生 西藏帕孜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洞贯通
- 北京海关加强口岸防控 去年10月以来截获“异宠”192只
- 春运首周天气如何?会有雨雪冰冻吗?先睹为快→
- 广东民企:坚持科技创新赋能 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
- 温暖腊八传善意 湖南南岳大庙连续14年施粥助困
- 柳梧铁路项目梧州段首座超两千米隧道顺利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