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奇马”过后,大闸蟹赶得上中秋餐桌吗
“利奇马”过后,大闸蟹还赶得上中秋餐桌吗
本报讯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是王氏创始人王志强今年最揪心的几天。除了关心台风中人员的安危,还得惦记着湖里的那些大闸蟹。“好在利奇马虽然来势汹汹,但是养蟹区域没有严重的水灾,能做到快速排涝,很快恢复正常。”
记者了解到,经过大半年的培育,眼下大闸蟹即将迎来最后的脱壳期。再过不到一个月,今年9月10日,大闸蟹就能爬上杭州市民的餐桌了。
老饕们喜大普奔,今年的蟹季似乎来得特别早?“去年的中秋节是9月24日,今年的中秋节是9月13日,整整提早了11天。”王志强告诉记者,杭州人过中秋有“大闸蟹情结”,家宴上有一道清蒸大闸蟹才算圆满。
不过,提前开捕,会不会导致螃蟹不够成熟?“综合各方面的考量,我们最终将第一捞的时间定在9月9日。”前段时间王志强特意去湖边考察了一番,他告诉记者,今年螃蟹从质量上来说要好于往年,预估个头会比去年大30%。
之所以个头更大,王志强透露,首先,今年年初投放的蟹苗是挑选蟹中“大块头”6.0两以上公蟹,4.0两以上母蟹作为种蟹;此外,这些蟹苗主要产自崇明岛。“那里是长江入海口,淡水和海水交汇的地方,对培育蟹苗来说,是最佳之选。”王志强告诉记者,此外,在螃蟹喂养方面,响应政府的养好蟹号召,日常都会用小鱼、螺蛳为主要饲料来养蟹。”
当然,对于养殖业来说,最关键的还是今年的气候给力。“今年过热的天气没有持续很久,也没有持续的降雨。对螃蟹来说,不冷不热,刚刚好。”王志强解释,如果持续高温天,水位太低,湖里会比较热,导致螃蟹不愿意爬行和觅食,影响‘长个子’。如果持续降雨,水位太高,湖里光照不足,环境偏冷,也不利于螃蟹的生长。
大闸蟹的质量比去年更好,规格也提升了。记者了解到,以王氏大闸蟹的经典套餐为例,去年是4两公蟹2.8两母蟹各4只,今天提高到4两公蟹3两母蟹各4只。不过,今年价格依然平稳,跟去年一样,折后价依然是600元。
记者了解到,多重利好之下,今年大闸蟹销售看涨。“今年的市场反应超过了我们的预期,可以说相当好。目前销售额已经实现了今年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王志强透露。
本报记者 陈婕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广东打击机票退改签类诈骗 成功打掉犯罪团伙96个
- 第二届爱莲国际青少年芭蕾舞比赛面向海内外启动报名
- 无人驾驶赛车“天猿”在湖南株洲首发
- 罕见病病友画展在沪开幕 带观众走进患者的内心世界
- 消费金融公司再扩容
- 张纪中忆金庸:武林繁华依旧昭昭 山水会相逢
- 广西部分河段实施水上交通管制 渡口停渡船舶停航
- 没有外伤肩膀怎么撕裂了?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目前全国三级公立中医院中有93%设置儿科
- 一粒种子促振兴 河南种业创新已现六方成效
- 外媒:丹麦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安全协议
- 中国花旦“俏”动国际舞台 中国杂技团海外演出市场将全面重启
- 阿富汗发生6.9级地震,震源深度230千米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炫彩”服贸会:拓展合作 共享机遇
- 第九届德国“中国曲艺周”在柏林首演
- 孩子总尿频 元凶竟是“钙”
- 《数据智能白皮书(2024年)》首次定义数据智能概念
- 不选择包装费不能下单 在不同平台下单有的收有的不收
- 中国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因病去世 享年78岁
- 湖南华容临时安置点:灾后心理疏导有序开展
- 热门推荐
-
- 中关村低效产业园区更新有了建设准则
- 武汉东湖:城市中遇见“诗与远方”
- 宝成铁路等三条重要铁路线路启动大修集中修
- 接二连三“扎堆”生成 秋台风为何如此多?专家解读→
- 90后乡村特岗教师贾慧茹:坚守这份良心的职业
- 宠物粮虚标成分?邢台市南和区:暂停生产 排查整治
- 知识产权赋能 助革命老区山西吕梁转型发展
- 儿童减肥的那些坑,你入了几个?
- 俄国防部称俄南部军区将举行非战略核力量演习
- 官方:重庆科创中心建设进入提速提档新阶段
- 定制化家庭医生渐入中国普通民众家
- 除夕北京大风相伴阵风将达7级 部分路段仍有结冰需防范
- 上学了的孩子双减幼儿园的孩子特忙 学龄前儿童网课“不亦乐乎”
- 成达万高速铁路完成首孔移动梁浇筑
- 中国医疗出口企业积极参加菲律宾第六届医博会
- 两岸专家学者福州共谋银发产业新发展
- 广西钦州“一镇一品”显成效 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 “泰利”将于17日夜登陆华南 部分海区将有9米狂涛
- 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航站楼开工建设
- 7月31日央行开展2516.7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