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代餐品错当“减肥神药”
别把代餐品错当“减肥神药”
随着人们逐渐意识到肥胖的健康隐患,一股减肥瘦身的热潮正在兴起。巨大的需求“带火”了众多产业,代餐品的热销,就是其中一例。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的代餐市场规模达到571.1亿元,预计2020年中国代餐市场将超过千亿元。
市场规模如此庞大,说明代餐品的使用,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只需翻一翻朋友圈,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刷出一两条代餐饼干、代餐奶昔的微商广告。这些广告,往往标榜自家产品见效快、无副作用,不用运动和节食,就能轻轻松松瘦个十几斤。
可事实上,效果真有这么神奇吗?未必。据营养专家介绍,大多数代餐产品之所以能起到减肥效果,是因为选用热量较少的食物,代替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让人们食用后产生饱腹感,从而减少热量摄入。但目前国家对于代餐食品并没有统一标准,而消费者对自己购买的产品也缺乏判断力。
于是,在这样一种知情不充分、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很多消费者的尝试,不仅没有起到预期的瘦身效果,反而给自身健康增加了不少隐患。比如,有人就表示,服用代餐品之后,体重没减下来多少,倒是头晕、乏力、心慌等症状经常出现。既不坚持锻炼,也不控制饮食,一味地靠代餐品减肥,显然并不是一种健康的瘦身方式。
因此,对于代餐品的使用,一方面消费者要摈弃幻想,不要想着靠“灵丹妙药”,就能控制好体重。对那些声称有减肥效果的药品或食品,尤其要谨慎购买,待搞清楚其功效、副作用后再作判断。另一方面监管要及时跟进,尽快出台有关代餐产品的统一标准和管理办法,对那类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甚至掺杂不明成分的商家予以坚决打击。
(毛梓铭)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陶身体剧场成立15周年演出“数位系列”将在国家大剧院展演
- 俄罗斯经济运行平稳
- 一天运载10吨货 浙江桐乡濮院将启用无人船运送快递
- 助力老小科学用网,推进弥合数字鸿沟
- 长征故事|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红军战士有多大?
- 福厦高铁开通在即 福州再增一动车“4S”店
- 15.2摄氏度!格陵兰岛3月异常高温创同期最高纪录
- 四川黄龙:生态保护效果显著 高山兰花成旅游“一绝”
- 布林肯刚走,为何耶伦又来?
- “中国与巴西——跨越国界的友谊50年”征文比赛收官
- 四川凉山州金阳县“8·21”山洪灾害责任追究情况公布
- 2024年春运收官 辽宁省累计发送旅客3718.7万人次
- 浙江湖州政企恳谈会两周年:90次“周三见”有何深意?
- 海南历史文化研究丛书新书发布 展现琼岛丰富历史文化
- 时事观察:法国骚乱为何难平息
- 美国俄亥俄州发生枪击 已致27人死伤
- 七旬老人离家30余载 内蒙古警方跨越1600公里助其寻亲
- 加计扣除激发企业创新动能
- 快节奏的时代 看网友“每天都用一句话描述今天”
- 台湾海峡中部发生3.7级地震 震源深度18千米
- 热门推荐
-
- 春节旅游遇风险,消费者该如何规避?
- 粤西重要通道阳信高速板塘岭隧道左洞贯通
- 除2名乘务员生还恐全部遇难 韩客机遭鸟撞击画面曝光
- 敬老爱老 从“心”开始
- 1.31亿科研经费花出去 何以成果转化为零?
- 你只管努力追梦,剩下的交给国家!
- 【新春走基层】秦岭深处巡护忙
- 宁夏发布20起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
- 通讯:“闯”入无人机赛道的内蒙古青年
- 多项技术要求调整 新能源车免征购置税提门槛
- 这片土地涌动着互帮互助的力量
- 苏州消保委授牌圣都整装维权监督站 为“安心消费”落实多重保障
- 报告:美国儿童青少年涉枪死亡率种族差异明显 非裔风险高
- 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税费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呈现下降趋势
- 浙江海事部门开展海上船舶防台工作 发布预警4.5万余条
- 北方各地滑雪场纷纷启动造雪和景区提质改造工作 提前布局冰雪经济
- “平均一个订单亏损10元” 运费险背后藏骗保“黑灰产”
- 深圳虚拟电厂产业加速跑 百余企业进入产业链
- 确保“一泓清水入黄河” 山西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持续加码
- 中国海油渤中19-2油田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