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称奇的“混杂英语”
令人称奇的“混杂英语”
□若水 尤燕
正当我们的英语老师一而再、再而三地谆谆教导我们:学英语就必须学地道、标准、规范的英语时,颇富戏剧性的是,五花八门的“混杂英语”却在世界不少地方大行其道!
九成词汇来自英语,英国人却读不懂
众所周知,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者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使用者覆盖地域最广的一种语言。但事实上,在英、美、加、澳等英语国家之外的广大地区,特别是其中的非洲、加勒比地区和太平洋群岛,流行的却是一种带有鲜明的当地地方色彩的“混杂英语”。不论在圭亚那茂密的种植园、巴基斯坦喧闹的集市,还是在南非豪华的板球场、肯尼亚拥挤的海滨浴场,甚至在英、美本土的大都市的大街小巷地段、少数族裔聚居或边远地区,都可听到这类不伦不类、令人称奇的“混杂英语”。
圭亚那诗人阿加德就常常以一种带有浓浓地方色彩的“混杂英语”来创作并当众朗诵他的诗作。当他以铿锵的嗓音朗诵他的新诗“加勒比钢鼓”时,他的同胞们个个陶醉在诗歌传达出的激情中,并不时地鼓掌喝彩。但同在台下倾听的英国语言学家们却感到不知所云。对此,他们分析说,从这首诗里可以看到:这种颇富创造性的语言“杂交”,产生出一种把英语词汇和语法通过与本地语言“嫁接”了的“混杂英语”,而这种全新的英语对讲“正宗”英语的英美人来说,倒可能是完全陌生的,甚至犹如一门外语。
尼日利亚作家莫吉德撰写的一篇论文,用的是又一种尼日利亚风格的“混杂英语”,这使得大多数英美学者在“拜读”时困难重重。英国里兹大学语言学家托德指出,其实这种西非地区的“混杂英语”早在17-18世纪时就已诞生了。当时有大批英国海员来到西非海岸做生意,西非式“混杂英语”在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形成了。这种“混杂英语”尽管高达90%的词汇来自英语,但使用这些词汇的方式与英国人完全不同,无怪乎连英国的专家学者都会感到如“天书”般难读了。
“混杂英语”产生的历史背景
有趣的是,大部分“混杂英语”流行在赤道地区。英国语言学家们把西非和加勒比地区的“混杂英语”归属于所谓的“大西洋家族”,而把夏威夷、巴比亚-新几内亚等太平洋岛屿的“混杂英语”归属于所谓的“太平洋家族”。英国语言学家李斯曼认为,“太平洋家族”的“混杂英语”显然与当地历史悠久的种植园经济息息相关。如在西印度群岛,当时盛行的奴隶买卖把成千上万非洲黑人带到当地的种植园干活,这就是西印度群岛各种“混杂英语”得以产生的大背景。那时,来自不同地区,说着不同语言的各色人种在一起居住、劳动,迫切需要进行交流,于是带有不同土语色彩的各种各样“混杂英语”便应运而生了。
甚至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沿海岛屿上生活的黑人,至今讲的仍是一种加纳风格的“混杂英语”。由于长期和外界隔绝,这种语言自18世纪进入此地后就一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国一些语言学家们认为,它并未受到美国主流英语的影响,是北美黑奴说过的“混杂英语”中少见的“幸存者”,称得上是一种纯正的“混杂英语”。而在美国其它地方,它在公共场合已几乎绝迹了。其原因是:白人主流社会对“混杂英语”一直持排斥态度。在首都华盛顿当邮递员的一名非裔美国人就披露,在他们老家通行一种语言(“混杂英语”),但对外界却不能用——当然用了也不会有什么可怕事发生,只是外界会认定你土里土气或不太聪明,由此用不用这种语言,无形之中竟成了鉴别一个人风度和智商的标准。
语言政策的制定不能太过激进
虽然美国人普遍对黑人“混杂英语”一直排斥,但在西非、加勒比地区、夏威夷、西印度群岛等地,人们大多为自家的“混杂英语”感到自豪。圭亚那诗人阿加德就认为,他使用的这种“混杂英语”是世界上表现力最丰富、音韵又最美的语言。
然而,话还要说回来,在今日非洲,不少人仍对英语(不管是正宗英语还是“混杂英语”)在非洲大陆的大行其道摇头叹息。肯尼亚语言学家邦德就坚持认为,虽说在非洲殖民主义的政治结构早已不复存在,但殖民主义的语言结构并未随之消失。他对许多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加纳、塞拉利昂、冈比亚、肯尼亚、赞比亚等在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后,仍把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感到“大惑不解”。
另一极端的例子出在坦桑尼亚——该国在30年前曾在语言问题上采取过十分激进的政策,即以当地的斯瓦西里语成功地“制约”了代表殖民主义的英语。而由此带来的结果却是负面的:与相邻的肯尼亚人相比,如今坦桑尼亚人的英语水平差了一大截。30年后的今天,坦桑尼亚人终于认识到,斯瓦西里语的用途毕竟是有限的,尤其在科技、外交、外贸等领域显然有其局限性。政界人物也开始反省:当时实行的这种语言上的“自我封闭”,实际上正是占了主导地位的“闭关锁国”观念的一种反映。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 煤炭安全稳定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 (新春走基层)内蒙古“高跷村”里的高跷梦
- 园林“绿废”集中处理变“绿肥” 北京市每年园林绿化废弃物约520万吨
- RCEP全面生效一周年 外贸企业享惠水平持续提升
- 行走田野间,考古北京城 | 文化中国行
- 杭州综保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款开启电子支付
- 湖南铁路建供给档案调度运力 保障低温冻雨天气电煤运输
- “爱情买卖”困局:代聊围猎情场i人,有商家“开盒”劝退维权
- 第二轮家电以旧换新实施细则发布 每件商品最高补贴2000元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公开宣判:驳回上诉 维持原判
- “月船3号”再次开启探月任务 印度欲当“登月第四国”
- 强制乘客拼车、提出加价,网约车司机违规乱象该治治了
- 商务印书馆发布1月十大好书 推出国内最大规模汉英成语词典
- 全国首宗非法处置进境粮食妨害动植物检疫罪案宣判
- 第三届赣南脐橙国际博览会签约项目总投资36.35亿元
- 智利北部发生7.3级地震 震源深度130千米
- 墨西哥总统:力争2030年跻身全球前十大经济体
- “光影故事会·看中国”云展厅在巴西启动
- 中蒙珠恩嘎达布其口岸恢复客运常态化通关
- 热门推荐
-
- 深入挖掘实体书店的隐藏价值
- “星星”列车长的“五一”假期:温暖服务旅客平安出行
- “悲鸿的精神”原章签名版画首发
- 快速止付、远程奔袭 云南警方筑牢反诈“防火墙”
- 纳入彭博指数四周年 中国债券市值权重增至9.7%
- 北京开展危险货物运输行业大检查大排查
- 郑州推行“一码看耕地”举措 科技赋能耕地保护
- 浙江省统计局: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培育、加速发展
- 中泰青年昆明对话:以青春智慧共迎机遇与挑战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宜黄:小辣椒大产业 踏上火辣致富路
- 有没有见过 五颜六色的胡萝卜?
- 两名以色列游客在埃及遭警察枪杀
- 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视野》求解“永恒之问”
- 追随拜登?朔尔茨:德国政府需要TikTok,准备开账号
- 一季度新疆喀什经济开发区3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复工
- 无人机盲飞、灯泡上切割铁丝……消防行业成年轻人就业新选择
- 专家谈全球发展倡议进展:以行动为导向 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心针”
- 日媒: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很可能在8月底正式开始
- 日媒:日本海上自卫队队员被曝收受承包商大额贿赂
- 数字乡村“拓荒”吕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