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深海全覆盖!我国加速攻关下一代北斗系统技术
科技推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仰望苍穹,从北斗七星定向到北斗卫星导航,我们见证了古代人类智慧与现代科技力量的完美融合。根据去年底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2025年我国将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新的一年,科研团队究竟在进行哪些核心技术攻关,下一代北斗系统又将拥有哪些新的硬核本领呢?
在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对去年刚刚发射组网的北斗三号的两颗收官星进行在轨监测。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 李绍前:现在这两颗星,我们是刚刚完成了卫星的在轨测试,现在星上所有设备的状态还有指标都是很好的。
北斗三号卫星星座由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组成。最新发射的两颗北斗三号收官星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入网工作后,将进一步提升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靠性及定位导航授时、全球短报文通信等服务性能,在支撑北斗系统稳定运行和北斗规模应用的同时,将为下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技术升级进行相关试验。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副总指挥 科研管理部部长 沈苑:下一代星间的互联互通是我们北斗系统要持续去增强的一个能力。另外星上的时频,也是我们最核心的一个制高点技术,所以我们要在这两方面来进行相关验证的工作。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现在正在测我们更高精度的原子钟,目前看效果还不错,新型的原子钟在天上已经锁定了,我们已经当主钟在用了。整个新型的星间链路现在也已经建链了,正在按部就绪地做,做好了之后可以为北斗四号作基础。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让北斗闪耀苍穹
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建设的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要求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也是全国400多家单位、30多万名科研人员集智攻关的重大成果。数十年来,时间频率系统、星间链路技术、航天处理器等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一个个科技制高点的抢占,让北斗系统闪耀苍穹,并真正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
时间频率系统被称为北斗系统的“心脏”,为地面运控系统提供基准时频信号。从北斗一号开始,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制的时间频率系统一直为北斗系统提供连续、稳定的时间频率信号,形成了北斗时。在实验室里,记者看到,科研人员正在调试新型的氢原子钟,这也是时间频率系统的核心设备,其性能指标直接决定着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正高级工程师 谢永辉:我们最早研制的是23公斤级的星载氢原子钟,早期配置在北斗系统上面,已经连续运行了接近10年。后期我们也在研制更小型化的13公斤级的星载氢原子钟,就是这台,它的性能指标基本保持一致,然后重量大幅压缩,然后配备在中轨卫星上面就扩展它的应用范畴。在未来下一代北斗导航上面,我们将会大规模使用。
从最开始买其他国家的原子钟,到自主研制铷原子钟,再到更高精度的氢原子钟,北斗系统的“心脏”越来越强劲。林宝军总师介绍,虽然科研团队已经在研究比氢原子钟精度更高的新型原子钟,但是第一台氢原子钟上天的过程却还历历在目。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大家说没上过天,几个亿的项目,它是最主要的东西,万一坏了,几个亿的东西不就废了吗?为此我们发明了钟的无缝切换技术,氢钟和铷钟同时工作,即使氢钟坏了,我可以无缝切换到铷钟,这个无缝切换可以做到20皮秒,就是说如果氢钟好使,时频系统就可以做到比铷钟高1~2个量级的精度,即使它不好使可以切到铷钟,也可以和现有的导航系统达到同样的精度。
航天领域有条不成文规定,卫星采用新技术的比例一般不超过30%。然而,这个大胆创新的团队,却让北斗三号首发星的新技术超过了70%。此外,北斗三号研制团队还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卫星自主诊断、隔离和修复,新的用户需求也可在北斗三号卫星上直接赋能;研制团队首创的星间链路技术,使卫星测控覆盖率从30%提高到100%,即使在地面站不足的情况下,也能保证全球导航精度;国产龙芯抗辐照芯片的使用,则填补了国产航天处理器空白,使核心器部件真正实现自主可控,让北斗有了中国芯。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正是有了这些创新,我们有了自己的系统,我们再不受制于人。北斗系统已经用到了200多个国家,现在产值也已经到了5000多个亿,所以说正是在航天高科技上,我们努力去攻关,抢占制高点,才有我们今天的北斗。
我国将建设北斗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未来在确保北斗三号系统稳定运行基础上,我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下一代北斗系统。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北三首发,梦为马,扬帆启明;越雄关,敛态定制,再踏新程。
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林宝军写的一首词《满江红·北斗三号收官星》,记录了北斗三号建设的关键节点,也梳理了北斗30年的发展脉络。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望未来,泛在又融合,更智能。我们未来的导航系统要做成什么?要做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PNT(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指出,下一代北斗系统将以“精准可信、随遇接入、智能化、网络化、柔性化”为代际特征,提供覆盖地表开阔空间及近地空间的米级至分米级实时高精度、高完好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根据规划,我国将在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北斗三号卫星系统首席总设计师 林宝军:我们下一代北斗的目标,其实简单地说我们就要实现深空、室内和水下的导航问题。通过这种创新工作,通过抢占制高点的工作,使我们的人民生活越来越好,这就是我们的愿望。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任梅梅 韩文旸)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公益力量汇聚微博之夜 携手政府、公益组织、明星为公益事业加速
- 曹禺名作《北京人》十年后回归人艺舞台
- (新春走基层)黄河大桥上的“蜘蛛侠”:凌晨“飞舞”守护返程路
- 开学后 北京早高峰提前至6点半
- 昆仑万维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收25亿,AI应用加速落地
- 70件套“园林宅邸”画及相关古代绘画作品亮相辽博
- 巴称以军再袭加沙物资发放点致20人死亡 以军否认
- 当罗马“舌尖”品尝到云南“味道”
- 中马建交50周年纪念论坛在马来西亚举行
- 美国一架客机起飞后不久紧急降落:引擎喷火,发出巨大噪音
- 中国11月末社融存量405.6万亿元 同比增长7.8%
- 云南启动“七彩云南·天生云菌”野生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 中国企业信用指数首次发布
- 别当被收割的“优质韭菜”
- 集大原高铁隧道工程全部贯通
- 天津—费城结好45周年活动在美国费城举行
- 美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制裁国际刑事法院检察官
- 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孟加拉国有关部门签署四份合作文件
- 8月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95个点
- (中国新貌)从陆地到水下,“数字考古”丰富山东“历史图鉴”
- 热门推荐
-
- 浙江“木艺三代”玩转文创设计 让远古文物“活”起来
-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报春花属新物种
- 2024年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举行
-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匹配人车货 技术创新增效益
- (经济观察)“两国双园”建设深化福建与东盟经贸合作
- 放风筝需警惕这把“无形刀” 实验告诉你杀伤力有多大
- 2024大模型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 【国际微访谈】联合国助理秘书长:中国真正直面问题 切实消除绝对贫困
- 台青寻访“新三孔”:感受儒家文化的现代传承
- 广佛东环城际铁路全线铺轨完成
- “党建链”赋能“产业链” 江西创新推进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
- 小学奥数“黑竞赛”变身寒假“研学营” 组织者接受调查
- 多人曾起诉铁路部门,无座和二等座该同价吗?
- (新春走基层)新春将至全球订单纷至沓来 山东外贸迸发“活力曲线”
- 2024健康北京大家谈:打开AI赋能医疗的多种可能
- 外资资管机构:投资需要从颗粒度更细处寻觅机会
- 血脂高,还能放心吃肉吗?|吃出健康来
- 重庆2024年夏航季将新开多条航线
- 让每一步前行更有底气 前海人寿全面启动2024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皮尤发布针对23国民调:超八成受访者认为美国干预他国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