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进出北京人流总量预计达1.16亿人次
中新社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 吕少威)北京市交通委员会13日表示,春运期间,进出北京人流总量预计将达1.16亿人次,日均290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1%。
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开始至2月22日结束,共计40天。
在进出京客流方面,北京七大火车站(北京站、北京北站、北京西站、清河站、北京南站、北京丰台站、北京朝阳站)预计将达3976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0%;北京两大机场(首都国际机场、大兴国际机场)预计将达1449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1%;公路自驾预计将达6121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1%。
公路自驾是春运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满足新能源车主长途出行需求,北京加强服务区充电设施建设,合理布设移动充电设备,将在28个服务区投入481个充电桩和637个充电车位,实现全市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均铺设充电设备。
据预测,今年春运整体客流将呈现节前客流分散、节后相对集中的特征。春节前一周出京客流将明显增多,节后农历正月初五至正月初七(2月2日至2月4日)会迎来返京高峰。客流高峰日为2月4日,客流量将达405万人次,较2024年上升11%。
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表示,今年春运期间,旅游流将大幅增长,旅游客流主要集中在春节假期。探亲流仍是春运客流的主体,预计在春节假期前开始陆续出京,节后集中返京。(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升级版电子导盲犬“小西”6月量产
- 上海已初步建成性能领先、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基础设施
- 第七届“JISP”汇聚国内外艺术家精品力作 打造“24小时开放公园美术馆”
- 评论:景区发展当有长远眼光
- 中稻育秧全面铺开 新技术新品种促进粮食增产增收
- 西方军援不断!乌克兰已成全球第三大武器“买家”
- 从直播带货、剧场表演到美妆秀,洛阳博物馆强势突围
- (第六届进博会)食客携包装袋按图索骥 激发外商开拓中国市场信心
- “欢迎常来!”秘鲁总统带总台记者参观总统府
- 4000余件少儿美术作品长沙展出 来看童心编织的艺术世界
- 中国东南沿海首个批量化生产的非滩涂海上光伏项目在福鼎铺开建设
- 福建东山:渔船回港避风 人员撤离上岸
- 日本“3·11”大地震12周年 福岛核事故阴影仍未消散
- 汪兆骞新书《梁启超在饮冰室》出版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厦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 买车时约定“退款退车” 出问题就不用三倍赔偿?
- 小提琴家杨晓宇“战栗的弓弦”音乐会挑战伊萨伊经典曲目
- 暑运过半 海南岛内三大机场国际旅客量同比增长超154%
- 苏林当选新任越共中央总书记
- 哈里斯公布经济政策愿景:建设“机会经济”
- 热门推荐
-
- 北归候鸟在吉林松花江流域停歇区不断扩大
- 留住乡愁:传统村落的保护之路
- 《满江红》定档,影市春节档热闹气氛来了
- 刺猬河畔、大学城内 北京房山打造快乐养老新场景
- 辽宁首家市级社会组织创新支持孵化基地在沈阳启动运营
- 北京人艺新排《海鸥》“五一”首演亮相
- (身边的变化)甘肃环县“菜园风景独好” 空院荒地成“聚宝盆”
- 落实新《公司法》 证监会拟修、废部分规章、规范性文件
- 日本将于2024年2月启动第四轮核污染水排海 总量7800吨
- 我国海洋温差能储量丰富、开发前景巨大 发电取得新突破
- 放弃百万年薪扎根当地 北京小伙成为“鄂伦春的孩子”
- 11月6日央行开展173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1.31亿科研经费花出去 何以成果转化为零?
- 博物馆差异化发展大有可为
- 汛情中的河北涿州:救援力量不断增强 受困民众陆续获救
- 延安甘泉首次发现“鸟中大熊猫”黑鹳繁殖巢穴
- 仙侠剧:越拍越精美 越拍越世俗
- 青海久治至四川马尔康高速公路首座微瓦斯特长隧道贯通
- 商务部:反对搞封闭式、对抗性的“小圈子”
- “五一”假期长三角客流旺盛 入境旅客量显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