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持续深耕布局中国市场
过去一年,全球形势复杂多变。面对经济全球化逆风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影响,我国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外资、服务外资。多家外资机构扩大业务、增加资本,以实际行动彰显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7497亿元;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379家,同比增长8.9%,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引资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以及一系列政策效能逐步释放,外资企业扩大在华投资的信心稳定,外资金融巨头持续关注并布局中国市场。
继元盛、英仕曼、桥水、德劭、迈德瑞等之后,又有量化巨头进军中国。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量化对冲基金宽立资本全资子公司宽立(上海)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完成私募管理人登记。目前,进入我国的外资私募机构总数已超过30家。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展现出强大韧性。特别是近期集中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规模总量大、统筹力度强、政策举措新,有效增强了市场稳定性。
外资加速布局新质生产力,引资结构持续优化成为最大亮点。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53.4%、39.1%和19%。
越来越多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创新中心。礼来、拜耳等知名国际医药企业在北京新设研发创新中心;大众汽车将投资25亿欧元,进一步拓展位于合肥市的生产及创新中心;美国苹果公司宣布将在上海、深圳两地扩建及新增应用研究实验室;奥的斯上海研发中心拥有奥的斯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团队。
“中国市场一直是我们的首选投资地。”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许馨雄说,近5年来,天丝集团在华投资累计达43.6亿元,目前天丝集团红牛饮料四川生产基地一期已经投产1年。
开放举措渐次落地
外资持续加码中国,短期看离不开一系列增量政策的刺激,长期看则与金融市场持续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有关。
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宁说,当前全球对外投资整体下行,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配套优势,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通过规则完善与体制机制改革,为外资来华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对内,我国不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提升引资规模和质量,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高新技术等领域;对外,通过双边及区域性自贸协定网络建设,积极参与多边经贸规则改革,为外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制度环境。
多项开放举措渐次落地,为外资机构长期布局中国市场夯实基础。多部门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投资门槛大幅降低;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国家外汇局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为外资银行深化中国市场布局提供更多空间。
外资准入限制持续缩减,进一步拓宽外资企业投资空间。从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到扩大电信、医疗等服务业领域开放,从完善外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到推进国际化进程,主动对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我国持续在外资准入限制上做“减法”,在营商环境上做“加法”,不断增强高质量引资“强磁力”。
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2024年,我国在境内外举办27场“投资中国”招商推介活动,召开了15场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开展常态化沟通交流200余次,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困难问题300余件。“投资中国”海外活动先后走进丹麦、德国、法国、意大利,通过专场推介会、企业圆桌会等形式,为国内外企业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
拓展外商投资空间
外资在华投资兴业步履不停,彰显了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发布的《2024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未来3年外商直接投资信心排名由2023年的第7位跃升至第3位,且在新兴市场专项排名榜首。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力。中国德国商会近日发布的2024/2025年度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作为创新市场的吸引力持续增强,超过半数受访德国企业计划未来两年内增加对华投资。92%的受访德企表示,将继续深耕中国市场。中国英国商会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76%的英国企业计划维持或增加在华投资。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未来几年,中国仍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市场之一,中国资产管理行业蕴含巨大发展机遇。贝莱德、高盛、摩根士丹利、瑞银、施罗德投资、摩根资产管理等机构对2025年中国资本市场走势表现较为乐观。摩根资产管理近日表示,预计未来10年至15年中国股市的预期年化回报率为7.8%。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经济正在探索一种稳健且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具体投资方向上看好消费、科技等。
万喆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了稳外资的明确信号,通过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将进一步释放引资红利,拓展外商投资空间,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多信心。 (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力推汽车以旧换新 民众最多可领万元补贴
- 吉林辽源“小镇女管家”:融合力量“办大事”
- 海南琼海至韩国仁川国际客运航线开通
-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红利持续释放 今年上半年经济总量占全国比重超24%
- 旅日大熊猫“枫浜”三岁啦!生日礼物很有仪式感
- 一图了解|多米尼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 如何数治赋能?专家研讨数字时代行政体制改革
- 广州加大以旧换新消费季补贴资金力度
- 美财长:美国可能在1月中旬触及债务上限
- 第三届中国IPv6创新发展大会在北京开幕
-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5.2级地震 震源深度15千米
- 驻法国大使馆提醒来法中国游客加强安全防范
- 三星堆265件(套)古蜀文物亮相北京
- 世界观丨美国向乌提供贫铀武器遭多方反对:“犯罪行径”!
- 上海:AI智能参与城市治理 高空抛物“源头”现原形
- 新疆兵团春种一线见闻:种特色牧草促增收
- 杭州“影子老师”走进校园 陪伴“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 沈阳与鞍山岫岩联手打造农民画展 共绘文旅融合新风尚
- 铺“绿”、锁“黄”、绘“蓝”,生态骏马奔腾在鄂尔多斯达拉特旗
- 铁路12306推出同车接续功能 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选择
- 热门推荐
-
- @糖尿病患者们 冬季寒冷 多注意呼吸道疾病与饮食健康
- 青海警民“零距离”交流互动 构建打防经济犯罪新格局
- 江苏发布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共享充电、宠物医疗、预付消费等消费案例入选
- 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
- “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蔬菜产业 丰富“菜篮子”充实“钱袋子”
- 2023年亚太绿色低碳发展高峰论坛:为碳中和注入青春力量
- 俄军进行战略威慑力量演习并发射三枚洲际导弹 普京发声
- 广州火车站将迎高铁化改造
- 王一博被无故预定航班 律师:可报警查找违法订票人
- “火焰蓝”张海营:高光缘于21年追光而行
- 情感主播教授“捞金”大法毁三观 一些直播间教女性如何找“金主”拿捏男人
- 京津冀三地签订《共建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
- “Z世代”变身“破烂收藏家” 追逐“快生活”里的“慢节奏”
- 湖北竹山:司法保护护航流域综合治理
- 昆明一招牌设施坠落致3死7伤 相关责任人已被控制
- 拜登与泽连斯基通话 双方讨论了这些问题
- 香港话剧团在北京演出粤语《天下第一楼》
- (新春走基层)广东近3000名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者春节不停工
- 沈阳第十届“浑河之夏”文化艺术季启幕 惠民活动达2000余场
- 买卖“人脉关系”网络平台不得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