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1月出货2亿件 从浙江平湖羽绒服看“暖经济”新潮
中新网嘉兴12月23日电(黄彦君)数九寒天,中国体量最大的单品类羽绒服装专业市场——浙江平湖·中国服装城(以下简称:服装城)格外热闹。2000多家档口挂满羽绒服,顾客提着大包小裹,四处打量心仪货品。
“全球百件衣,平湖有其一。”嘉兴平湖羽绒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现有羽绒服上下游关联企业超1000家。据相关部门统计,2024年1月至11月,平湖全市羽绒服出货量近2亿件。
近来,中国“暖经济”升温,保暖服饰迎销售旺季。平湖羽绒服销量持续走高,每天涌入服装城的客商超7万人次,产品品质成核心关注点。
“能否出示质检报告?用的是真羽绒吗?”面对客户疑问,服装城商家钟杰在店门口立起写有“我们只做绒子含量90%的羽绒服”的牌子。
钟杰已在该地经营10年羽绒服生意。“制造一件优质羽绒服,绒子含量、制作工艺、面料、五金配件都是学问。”他在受访时表示,行业“洗牌”过程中,好质量必然与成本挂钩,“卷价格”行不通了。
在服装城负责人吴学全看来,客户下单更谨慎,有助于杜绝“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为平湖羽绒带来机遇。
“服装城建成于2011年,多年来我们紧抓质量监管,不定期抽检商户,面对不诚信经营行为‘零容忍’,羽绒服产品品质、原创设计率显著提升。”吴学全认为,产品质量受公众舆论监督,可以倒逼羽绒行业健康成长。
有关行业报告预测,2024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将突破2270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超15%。多元竞争格局下,羽绒服消费场景细分,受冬日户外运动、冰雪经济兴起影响显著,防风、防水、时尚便携的功能型羽绒服销量大增。
“我想选择一件保暖性能强、轻便易携带的羽绒服,年底去北方旅游时穿。”“00后”女生朱从文特意来平湖选购。其身后,羽绒冲锋衣、羽绒夹克、羽绒工装外套挂满货架,“山系”、工装等风格鲜明。
“新型保暖材料如石墨烯、气凝胶已在羽绒服行业广泛应用,新需求引领着科技研发、品牌创新等供给端升级趋势。”平湖服装文化创意园宣传推广部部长陈欢介绍,目前平湖羽绒将品牌化战略作为赢得口碑的关键,自主品牌贸易率超40%。
为赶上消费热潮,平湖多数羽绒服商家配备了设计师团队。“结合流行趋势与市场调研,一家档口每年能出上百个新款式的羽绒服。”服装城商家柯晓雷说,近期该店已开始筹备2025年冬季新款。(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直面网络世界的个体命运和精神困境 《猎物》研讨会举办
- 长春农博会展示关东农耕文明发展历程
- 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
- 大力推动非洲减贫与发展进程
- 山西忻州尹村遗址2023年考古发掘收获公布 出土器物集中在夏代晚期
- 俄罗斯莫斯科市中心一座在建大楼发生火灾
- 中国经济具有稳定增长的巨大潜力(国际论坛)
- “中国白茶之乡”福建福鼎举办开茶节 推动茶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二期塔台封顶
- 福暖中国丨福建南平文旅新春送暖 武夷山春节对游客“三免”
- 长三角铁路春节假期发送旅客逾1700万人次
- 博物馆“偷闲”打卡艺术展本地文化活动成年轻人新宠
- 夏威夷的不幸,在于做美国第50个州
- 宠物沟通师能与宠物隔空对话?业内人士:没有科学依据
- 爱奇艺电影之夜举办:互联网与电影业有机融合 助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 李公麟《五马图》隐藏着大宋怎样的政治军事风云?
- 吉林省多措并举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深圳-新加坡-三亚-深圳”定期国际货运航线开通
- 中国如何赶超西方,在非洲站稳脚跟?世行前经济学家给出三个关键原因
- 一季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8亿元 同比增9.9%
- 热门推荐
-
- 湖南“湘潭—东盟”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 从留学到留恋:中亚青年杨凌农高会续新缘
- 广东多地持续高温天气 户外作业需注意防暑防晒
- 受强降雨影响 安徽歙县2.7万余人受灾
- 老人如何提高反应速度?专家提建议
- 美国面临前所未有枪支暴力危机 这五州枪支死亡率最高!
- 高校体育场地如何开放才合理?
- 美国共和党总统竞选人在迈阿密进行第三场辩论 特朗普十英里外办集会
- 采蘑菇也“成团” 旅行社定制路线抢人
- 中央气象台: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生成
- 四川打造天府文化高地 保护创新齐头并进
- 日本八丈岛近海发生5.6级地震 东京有震感
- 国际商务人才缺乏 国家MIB教指委:扩大培养规模 注重应用能力
- 哈尔滨至莫斯科汽车出口中欧专列发车仪式举行
-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中国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3)》
- 加拿大政府秋季经济报告预计:衰退可避 但增长将放缓
- (新春走基层)福建莆田春节元宵文旅活动启动 非遗民俗将轮番上演
- 2023年安徽实际对外投资总量突破20亿美元
- 光影折射经济之变 解码浙江丽水“镜头里的致富图景”
- “糖心肾”三大慢病“相伴相依” 多位专家呼吁多学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