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全球最大碳市场首次扩围箭在弦上
中新社北京12月22日电 题:全球最大碳市场首次扩围箭在弦上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围的准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国钢铁、水泥、电解铝三个行业将率先入围,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扩围准备步伐加快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共纳入2257家发电企业,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1亿吨,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市场。
经过三年多发展,市场总体运行平稳,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仍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市场当前仅覆盖发电行业,参与主体高度同质化导致市场活跃度低,市场机制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为加快推进扩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工作,今年9月,中国生态环境部编制形成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12月,生态环境部发布通知,就钢铁行业碳排放的核算核查指南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采用企业调研等方式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对钢铁等重点行业纳入碳市场的成熟程度进行全面评估,加快推进将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各项基础准备工作。
碳市场逐步走向完整
对于备受期待的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容,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但当前只覆盖电力行业,还是一个不完整的碳市场,现在正逐步走向完整。
“市场机制是非常重要的杠杆,发挥非常关键的作用,推动碳从过去无价变成有价,再到逐渐涨价,撬动新的技术研发并有序进入市场。”贺克斌说,未来世界,技术创新是实现碳中和、进入新经济阶段的关键因素,市场杠杆则是促进技术快速研发和进入市场的重要机制。
贺克斌强调,全国碳市场扩容释放出一个信号,即在提高能效、节约材料、降碳、应用各种类型技术等方面,最终都会体现出市场的价值。也就是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越来越多领域里通过碳价的形式得到显性体现。同时,全国碳市场扩容对带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作用。
覆盖全国排放量占比将达六成
根据相关评估结果,建材(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电解铝)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约60%。
这将带来哪些影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过半。其次,相比火电行业,钢铁、建材等高排放行业的工艺流程和排放核算更复杂,纳入这些行业将大大提升碳市场能力建设。第三,减排潜力将增大。未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还将纳入石化、化工、造纸和航空四个行业,一些化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浓度特别高,存在进行高价值利用和封存的可能。
“电力、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后,中国高排放行业控排的主要矛盾就控制住了,将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挥较好的促进作用。”阳平坚说。
对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具体时间表,阳平坚认为,水泥、钢铁、电解铝三个行业,数据质量、核算方法等复杂程度远远高于电力行业,要进行行业摸底、数据核算、第三方核查、配额计算和分配、配额清缴等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会围绕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设目标,成熟一个,纳入一个,稳妥有序推动碳市场扩容。
“全国碳市场首次扩容具体时间还有待主管部门宣布。”阳平坚表示,从核算方法等方面来看,未来最难纳入的是航空业,主要是涉及跨境排放的核算归属问题。此外,造纸等行业排放量相对较少,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可通过技术进步完成控排任务。(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移民船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沉没 至少89人遇难
- 济南助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精准对接 促AI赋能经济发展
- 电动自行车头盔投诉多 消费者购买要认准新执行标准
- 明暗之间 助学金存在多大“操作”空间?
- 海外网评:中欧有责任共同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 合理举措!商务部回应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出口管制
- 阿尔巴尼亚宣布建立新国家公园
- 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产业生态大会福州举办
- 江西南康打造“匠人文化”超级IP 展现中华文化之美
- 上海开展多元模式涉外法律服务 助中国企业“走出去”
- 上半年江苏省中欧(亚)班列累计开行1095列 同比增长7.8%
- 300余家国际采购商山东“扫货” 意向成交额逾1亿美元
- 比亚迪迎两大里程碑:泰国工厂竣工 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 两院院士及专家学者齐聚南宁 共话地贫防控新进展
- 6月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为110.6点 网购消费复苏趋势进一步巩固
- 贵州江南等地有持续性强降雨 河南安徽等地有高温和分散对流
- 挪威长途巴士暴风雪中侧翻致3人遇难 5名中国游客受轻伤
- 情系树人——天津人民出版社鲁迅主题图书回顾展顺利举行
- 免签“朋友圈”扩容效果显现 下半年入境旅游市场步入繁荣新周期
- 青年作家张怡微带领读者与当代生活对话并“冲出日常”
- 热门推荐
-
- 广西北海对外开放40年: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启新章
- 北京:中小学各学段每学年安排1次以上博物馆实践
- 热带农业领域综合性国际期刊在海南三亚上线
- “家政信用查”上线,让“找个好阿姨”不再难
- 母乳喂养有助降低哮喘高风险儿童患病率
- 瑞士“禁电”着眼绿色可持续
- CR450动车组样车发布
- “和平方舟”喜迎“和平宝宝” 用仁爱之心架起两国友谊之桥
- 中国贸促会:去年11月全球经贸摩擦措施涉及金额同比上升8.5%
- 《西厢记》故事发生地举行爱情文化节 再续“秦晋之好”
- 大型图文画册《天下泰山》新书发布 257幅摄影作品展现泰山精神
- 孔子后人任中华慈孝文化大使:没有和颜悦色何谈慈孝?
- 人工智能学会“坑蒙拐骗”,探讨“投喂”边界正当其时
- 天津口岸首次三方共同登临联检 助推通关效率再提速
- 热词:“两新”
- 【中国那些事儿】外国学者:珍视中华文明瑰宝 共话文化传承发展
- 甘肃天水市3月以来累计接待游客772.5万人次
- 瑞典学者:中国主张为中东和平稳定带来新希望
- (新春走基层)中国最大港口客滚综合枢纽投产后的首个春运:旅客过海“忙” 现场指挥“畅”
- 2024明文化论坛北京昌平开幕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