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多部门打出政策组合拳
作者:祝嫣然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证监会、住建部等部门从加大民生支出、促进高质量就业、稳住股市楼市等多方面积极部署,打出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组合拳。
“群众就业增收面临压力”是经济运行的困难和挑战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国家发改委部署明年重点工作时提出,加强民生保障,更大力度稳定就业,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此外,财政部、人社部、证监会、住建部等部门也密集发声,从加大民生支出、促进高质量就业、稳住股市楼市等多方面积极部署,打出促进居民增收的政策组合拳。
中央财办有关负责同志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时表示,明年将通过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直接投入、提升社会保障水平等多种方式,推动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比如,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技能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制度;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制定促进生育政策,以及着力稳住楼市股市等,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居民增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也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可以考虑通过发放消费券和财政补贴、扩大就业、提高财产性收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等多种渠道实现居民增收。
创造就业增量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党组12月16日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贯彻落实举措。人社部表示,坚持把稳就业作为保民生、促发展、稳预期的重要基础,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支持经营主体减负稳岗,完善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农民工、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着力促进技能劳动者增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对第一财经表示,青年就业依然是稳就业政策关注重点。一方面,需要开拓青年就业创业新领域、寻找提升青年就业效能新途径。乡村振兴、中国企业出海、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平台生态系统等领域未来仍然能为青年人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可以成为就业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应加强青年就业引导,调整青年就业预期,完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就业能力。
人社部称,打好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组合拳,在稳就业、促增收、惠民生、守底线上下更大功夫。创造就业增量被认为是促进就业的关键一招。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的《2024新质产业人才需求分析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与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的招聘需求在总量中的占比为21.8%,成为吸纳劳动力的重要领域。
业内专家认为,应在关注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发掘产业发展潜在的就业带动力。在考虑产业链与人才链协同布局、协同搭建的同时,跟进完善配套设施、周边服务等,发挥产业带动就业的集聚效应。
加大民生支出
明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日前召开党组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财政部门贯彻落实工作。财政部表示,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做好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相关工作。
“让政府支出增加,居民与企业的收入也就增加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张斌说,政府支出占到全社会总支出大约30%,只要政府支出能够有大幅度增长,居民与企业的收入对应就有大幅度增长,就会对消费形成支撑。只要政策到位,短期内收入也可能有明显变化。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撰文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意味着明年财政政策将做好“加法”,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这既是对冲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和预期、持续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也是财政更好发挥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的应有之义。
温彬预计,财政支出将聚焦民生领域以及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民生建设、先进制造、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与此同时,坚持有保有压,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
稳住股市楼市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稳定预期、激发活力。
中国证监会12月14日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强调,坚决落实“稳住楼市股市”重要要求,加快落实增量政策,持续用好稳市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和改善市场预期管理,着力稳资金、稳杠杆、稳预期,切实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分析,楼市与股市,前者关系到居民的存量财富,后者则是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关键,稳定了楼市与股市,就稳住了居民资产负债表,也有望稳住消费和内需。
罗志恒表示,对于楼市而言,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一是或将进一步解除非必要的限制性措施,让商品房回归市场化配置;二是保交房、收储存量房、收购房企存量土地等工作;三是引导鼓励高品质住宅产品开发,以优质供给满足居民合理需求。对股市而言,市场情绪获得进一步提振,当前震荡行情有望向上突破。未来重点关注三条制度改革的主线,一是常态化IPO与并购重组退市并重,动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二是投资端改革提速,被动基金加速发展;三是长期资金入市力度加大。
滕泰分析说,在消费成为扩内需主导时,若要通过货币政策提振消费,降息是一方面,另外,从一些发达国家经验看,货币政策促消费的主要方式是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尤其是股市的持续上涨,进而形成财富效应,来推动消费。因此,除了消费券、消费补贴外,提振消费最有效的方式是稳住股市楼市,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新的传导机制。
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也认为,2025年财政货币政策或将明显加力稳经济,对于房地产市场也将有正向影响:一方面,明年财政政策有望在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收储存量商品房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货币政策适度宽松,有望进一步引导房贷利率下行,继续降低居民购房成本,促进购房需求释放。另外,各项政策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有助于修复居民收入预期,进而改善房地产市场预期。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次进口非洲羊肉 中国市场迎来更多非洲农产品
- 千人通宵鏖战 广州白云站最大规模站场改造施工完成
- 科技成果转化:需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
- 海口启动“六停”措施 应急避难场所开放供群众避风避险
- 2023河南省互联网大会开幕 数字化赋能千行百业成果显著
- 【寻味中华丨名楼】滕王阁:千年屡毁屡建 文脉绵延不绝
- 国际专家:在实现“双碳”目标上,中国展现出了引领者的姿态和决心
- 2023年暑期档票房突破177.79亿元 刷新历史纪录
- 中国科技馆启动2023年度“小小志愿者”招募及培训工作
- 中吉乌铁路项目启动仪式举行
- 端午手绘:粽子一串串 归家心切切(两岸关系)
- 红土地上振兴路:“稻蛙共生”唱响丰收之歌
- 金价站上高位,配角登上C位
- 以旧换新“上大分” 河北“小电车”领跑三个全国第一
- (财经天下)三大债主减持美债,美元危机浮现
- 报告:“Z世代”成数字阅读中坚力量
- 江西部分地区受降雨影响出现积水 多地水库提前泄洪
- 第四届“环喜论坛“圆桌会议,各国嘉宾这么说……
- 以色列与哈马斯在卡塔尔签署加沙停火换俘协议
- 韩国汇率波动加剧引航空业关注 韩国内航班正常运营
- 热门推荐
-
- 医药反腐一天打落5人!有人主动投案
- 猫猫狗狗也会做梦、失眠
- “日本境内流离失所者的人权面临诸多挑战”
- “避开中国”?美国企业:难!
- “宁夏——打造文化兴盛沃土”亮相深圳文博会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京城“寻龙” 用中文讲龙的故事
- 巴以冲突已致1600多人死亡 以色列“全面封锁”加沙地带
- 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在渝开幕
- 每经热评丨房贷利率下限普遍取消 存量房贷能否跟进调整?
- 湖南桃江巾帼返乡致力农业三增 创业创新共富一方
- (新春走基层)穿梭于琼州海峡候渡“车龙”中的风景线
- 六旬烙画艺人“匠心”传承四十载 “烫”出《清明上河图》
- 绽放年轻风采 他们不拘一格找工作
- 首届中国(黑龙江)国际绿色食品和全国大豆产业博览会签约701亿元
- 浙江乡村观察:一粒“奔腾”的种子看“村里的奔头”
- “赏花经济”升温回暖 文旅市场春潮涌动
-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回应党内“逼宫” 称将继续留任
- 多国专家与一线人道工作者共论“中国人道传统与国际人道理念”
- 马克龙:法国官方将继续推动退休制度改革
- 中新健康|今年上海将出台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