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学思践悟】
作者:张鹏杨、冯阔(分别系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
人类社会的产业变革始终伴随着实体经济与先进生产力的融合,历史上实体经济先后与机械、电气和信息技术融合,诞生了三次伟大的工业革命。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对我国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意义重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应深刻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找准融合中的关键点精准发力。
深刻理解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关系
实体经济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从需求端看,实体经济丰富的应用场景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依托空间。多样化的实体业态催生了大量的数字新业态,如农业生产和商品销售等领域催生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等数字新业态。实体经济中的不同领域对技术的需求也牵引了数字技术的创新方向,如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促进了大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全息影像等技术的发展。从供给端看,实体经济中产生的数据供给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源泉。企业、用户、政府和公共机构在生产、消费和服务中产生的海量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驱动着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此外,数字经济也离不开基础材料、元器件、工艺等底层产业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此。当前,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较快提升,拥有全球最完备的工业体系,给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扎实的产业根基。
数字经济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首先,数字经济提升实体经济生产效率并进一步破解“资源约束”。实体经济依靠传统要素发展时,在其发展进程中存在显著的“投入约束”和“效率瓶颈”。数字经济则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特征,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效率提升。数据要素具有报酬递增、低成本的特征,能够突破传统要素约束下的产出局限,提升实体产业资源配置效率。数字经济催生新的生产模式如“黑灯工厂”,也称“智慧工厂”,实现传统要素如劳动和资本的重新组合,能够大幅提高实体经济的劳动生产率。其次,数字经济有助于化解实体经济中的各类风险。机器人等技术的日益普及,可以降低实体经济对人工的依赖,缓解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冲击;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构建全国性、全球化的统一线上大市场,可以打破产业、地域限制,克服区域市场分割和全球市场“碎片化”问题;智能运输、仓储和智慧供应链的发展,可以优化供应流程,提升风险预警能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最后,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的价值增值。在企业生产方面,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产品质量升级和价值链地位攀升,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话语权和产品附加率;在大众消费方面,数字经济可以提升消费的舒适性和体验感,增强消费者的品牌感知度,进而提高商品和服务的溢价能力。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共同统筹于“数实融合”框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统一的,均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作为“数实融合”的两个核心内容,互为依赖、相辅相成,甚至相互转化。在数实融合中,实体经济成为数字化的实体经济,伴随着实体经济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要素,也会进一步反哺数字经济,促进数字产业做大做强,再次为实体经济发展蓄力。数字经济也必然是产业化的数字经济,没有产业化的数字经济是缺乏规模、集聚和创新效应的。产业化的数字经济一方面会加快形成数字技术和数字基建等核心基础设施,这是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关键;另一方面能够加快提高数字产业的普及率和渗透率,并在此基础上加快数字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市场化,最终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路径
加快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着眼在“融合”,但更需在“深度”上下大功夫。应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全链条、全景式、全方位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
全链条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技术应用。一方面,积极推进数字技术对现代产业体系的重构。农业方面应探索新形态的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加速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型;制造业应加速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市场等环节的全流程应用,赋能新型工业化;服务业既要聚焦生产性服务业中的数字化技术,也要创新生活性服务业的数字化供给模式,培育数字品牌和标杆企业。另一方面,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创新,进一步夯实数字技术底座。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不断扩大接入规模和覆盖范围;加快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强化新型算力基础设施支撑。在数字技术方面,加强数字基础理论和重大科技问题研究,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构建和完善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全景式挖掘实体经济的数字应用场景。积极探索多元化应用场景,是满足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需求的重要路径。探索并拓展各类制造业的数字化场景,如无人驾驶、智慧供应链等,加快形成数字化应用场景的示范工厂和先行区。建设数字社会场景,打造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数字乡村等新模式新业态。丰富数字化文化场景,拓展虚拟现实等数字化文化消费场景,挖掘沉浸式文化展览等数字文化资源,提升文化消费感受,拓展文化体验空间。多元化数字场景需要数据要素支撑,挖掘数据要素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探索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建立合规、高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能力。
全方位提升实体经济在产业融合中的数字赋能。一是重视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据要素开发,提升数据挖掘、分析、管理和协同利用能力;二是提高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字化运营能力,进一步降低交易和生产的成本,如以数字孪生模型模拟优化两业生产协同过程;三是探索以数字化加速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新产品形成的场景,构建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系统;四是打造实体经济产业融合中的数字生态,依靠数字技术探索构建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形成可持续、可复制、可更新的合作模式。
《光明日报》(2024年12月18日 06版)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给孩子们的大师讲堂》上新: 跟随“雪龙2”号开启极地探索之旅
- 优秀县域支行巡礼丨苏州太仓分行
- 《失孤》原型郭刚堂:不会放弃搜集线索 直到人贩子被判死刑
- 河水倒灌致广西合浦县白沙镇多个村庄受灾
- “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在临汾启动
- 凤晚脐橙上市量增加 带动奉节脐橙产地收购价格上行
- 湖北潜江将打造全国小龙虾主题旅游目的地
- 西气东输管网累计输送中亚天然气超5000亿立方米
- 文博有了“科技范儿” 智慧旅游为文旅消费再添活力
- “深海一号”产能提升改造加速推进
- 专家学者齐聚重庆奉节 探索山区库区强县(区)富民现代化新路子
- 浙江社会组织数量达6.97万家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
- “油电双行”引领豪华出行 梅赛德斯-奔驰携31款车型亮相广州车展
- 瑞士向中国返还5件流失文物艺术品
- (乡村行·看振兴)湖北兴山:高铁点亮乡村“新希望”
- 王一鸣:明年宏观政策要在提振消费上更加有为
- 实体肿瘤治疗有望再进一步
- 以军称已突破哈马斯前线防线 美国务卿将再访以色列
- 甘肃水旱灾害呈多发重发态势 引商业遥感卫星等构智慧防线
- 文化中国行丨守住千年文脉 他们用更年轻的方式“激活”姑苏城
- 热门推荐
-
- 福建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为Ⅱ级
- 这个关键“感应器”缺失或导致炎症性肠病
- 2024年度美国“最安全州”排名:佛蒙特州居首、路易斯安那州垫底
- 山西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对严重违法行为采取停产整顿等手段
- 上海铁路莘庄站正式开办金山铁路客运业务
- 湖南桃江男子17年贴心守护卧床妻子:只为儿女回家有声“娘”
- “一杯咖啡卖到6200元”,开业两个多月关门,发生了啥?
- (乡村行·看振兴)小螺蛳带火“夜经济” 江西分宜火电厂区“变身”美食小镇
- 河北涿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门闸首次对游人开放
- 商务部:中国新能源产品广受欢迎是企业拼出来的
- 外媒:美国敦促乌克兰将最低入伍年龄降至18岁
- 市民一支钢笔 描画武汉变迁
- 全国首个“精神卫生关爱小屋”落地上海 助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
- 中国智能投影如何继续拓展海外市场?
- 当“罪错少年”被送进专门学校
- 路桂军:生死教育和症状管理是“托举”安宁疗护的关键
- 美国艾奥瓦州遭龙卷风袭击 致5死35伤
- 侠客丹心入梦来:浙江嘉兴首发金庸“江湖”28景图鉴
- 感受酒中中式浪漫 任鲁豫、马凡舒携手探索“和美文化”
- 吉林市秋游线路充满“文化味” “工业追忆”担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