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0多个摄像头!南水北调“穿黄”工程数字孪生系统揭秘
南水北上行至河南郑州附近黄河南岸的邙山,遇到了最大的难题——黄河天堑。为了解决“穿黄”这个难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黄河的河道下修建了两条“地下河”,这就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穿黄工程。
穿黄工程,全年不停,一直将清水从南方运往北方。穿黄工程是以隧洞形式下穿黄河,那么内部到底长什么样?南水是怎么从黄河下面穿过去的呢?下面来看总台记者揭秘。
智能水利新篇章:数字孪生系统赋能南水北调工程
深埋地下的穿黄隧洞采用了中国第一个双层衬砌隧洞设计。这个隧洞的横截面就像一个夹心饼干,上层“饼干”保护隧洞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层“饼干”承受内部的水压力,中间层相当于馅料,起到连接和保护的作用,这就是双层衬砌结构。这样的设计既坚固又能有效管理内外水压,确保了隧洞的结构稳定性。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数字孪生系统的重点应用场景之一。大屏相当于中线的模拟沙盘,除了穿黄工程这个重点对象之外,还可以直观地看到整个线路走向,实时反映各个点位发生的变化,同时可以集数据分析模拟于一体,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洪水出现时,大屏幕上会迅速计算出洪水结果,并且提炼关键性结论,再自动生成应急措施。这样指挥中心就能正确、快速地做出决策,确保高效有序处置突发事件。
如此庞大的数字孪生系统离不开海量的数据支持,在全线的闸站、中控室、现场设施等等关键部位布设了12000多个摄像头。在北京总调度中心下达调度指令,即使是远在河南的小洪河,也可以调整它的节制闸的闸门开度,可以说是不管多远,不管多复杂的现场,“一切尽在掌握”。
饮水思源,南水北调的这杯水,品到的是不一样的甘甜,看到的是数字技术赋能下背后更高效的水资源管理和调度,这也正是新质生产力在现代水利工程中的体现。
(总台央视记者 王琰 梁丽娟 张安琪 张琪 董羽)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人民警察节 一起聆听他们的故事
- 文明的坐标丨“美人”保俶塔
- 美国白宫承认对以色列可能面对的外交孤立感到担忧
- 浙江工会拟投入1.1亿元用于职工学历提升
- 中国光谷以应用场景推动软件产业创新
- 京津沪渝四地表演艺术家齐聚山城 碰出戏剧曲艺满堂彩
- 哈萨克斯坦姑娘的中文情缘
- 央行1月25日开展4660亿元逆回购操作 期限为7天
- AI设计婴儿胚胎引发伦理担忧
- 赴新西兰旅游请注意:6月17日起,办理签证须提供这些英文文件
- 郑庙金连任泰国江浙沪总商会主席
- 今年前10个月中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超1.6万亿元
- 中国正能量,弘扬伟大航天精神
- 广东福建江西湖南等地有强降雨 警惕暴雨次生灾害
- (财经天下)丑闻不断,“日本制造”光环褪色?
- 廿四节气|千里江山图之霜降篇
- 浙江首批“自产”考古学本科生将赴田野实习
- 陈凤英:2024年世界经济有望“软着陆”
- 暑热贯穿全天,小时候夏夜没现在这样热是错觉吗?
- 借问古来谁得似?野心应被白云留
- 热门推荐
-
- 中国专家推广分享中国标准 助力非洲血吸虫病防控
- “欢乐春节”点亮马耳他最大购物中心
- 民政部集中回应离婚冷静期、结婚无需户口簿等热点
- 上海政府、高校、企业携手打造实习、见习和就业一体化的服务链
- 中国轮胎之路
- 点亮夏夜“平安灯”:江苏公安机关雷霆出击守护“夜归人”
- 从警25年“110”从未下线 老民警“急人所急”守护平安
- 从ESG报告看央企担当:中国绿发争当低碳建筑产业链“链长”
- 北京市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预计将出现7、8级短时大风
- 简化捐献流程 京津冀已搭建“三献”信息共享平台
- 一架俄政府飞机抵达华盛顿 俄方:接回俄驻美外交人员
- “非”入寻常百姓家 定瓷非遗传承人创新时尚新“玩法”
- 40余年坚守 新疆库车民歌传承人用歌声展现非遗魅力
- 【央广网评·文旅春潮②】小城文旅火起来 迷人的是各具特色的“别处生活”
- 全国专家学者齐聚《天工开物》成书地江西新余 探讨“天工文化”
- 还得是你!余额宝走心短片把AI营销玩出新高度
- 西藏前三季度接待游客5700余万人次
- “七夕”主题文化活动甘肃西和启动 乞巧之乡演绎先秦民俗
- 应对“杜苏芮” 浙江多部门升级应急响应、发布红色预警
- 湖北:数智“把脉”中草药种植 助力药材出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