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动能澎湃 中国经济“新”意十足
12月10日,海关总署公布最新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同比增长4.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均呈两位数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智能无人飞行器制造、智能车载设备制造等生活服务行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56.4%、30.7%;新能源产业不断成长壮大。
既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中国经济“新”意十足。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
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点燃强大增长引擎
11月30日,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首次发射任务告捷,新型运载火箭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此次发射,填补了我国商业航天发射场的空白。新型火箭使用新燃料、新发动机,实现了我国在运载火箭领域的多个“首次应用”。这是创新成果加速涌现的一个缩影。
我国自主研发的F级15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在四川德阳一次性点火成功,国产重型燃气轮机实现小型化新突破;C919大型客机累计交付11架飞机,国航、东航、南航均已将其投入商业运营;ARJ21飞机增加商业名称C909,累计交付150架,安全载客超1700万人次;国产第一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投入商业运营,第二艘“爱达·花城号”正式命名;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据统计,我国已布局建设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覆盖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建立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技术产业投资实现持续较快增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增速比全部投资高6.6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压舱石”作用不断增强。今年前10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增加值达到34%,连续20个月保持在30%以上,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7%。
升级转型正当其时 产业向“新”向“绿”而行
在世界经济论坛近日公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中,位于中国的工厂数量达到74家,占比43%,位居全球第一。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国新增的“灯塔工厂”有13家,占22家全球新增总量的59.09%,创下历史新高。
新晋的中国“灯塔工厂”中,蒙牛乳业宁夏工厂、三一重能韶山工厂、浙江台州三门核电、郑州煤矿机械工厂、太原重工轨道交通设备工厂,分别为全球首家乳业、首家风能设备、首家核电、首家煤矿机械、首家轨道交通设备的“灯塔工厂”,均为各自领域内的世界级标杆。
通过科技赋能、绿色改造和创新驱动,这些传统产业广泛引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含“新”量、含“绿”量不断提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华丽转型。
向创新要出路,新赛道里有新机遇。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领域、新产业大放异彩。
人在公园玩,用手机扫一扫附近的点餐二维码,大约20分钟后就能收到无人机配送的餐饮……这样的“科幻场景”正在变为现实。日前举行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可在公路、草地轻松起降的“空中小皮卡”无人运输机、可随时“变身”的大型固定翼无人机等纷纷亮相,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让观众体验到“未来已来”。
累计建成5G基站414.1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过1.5万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企业数量超过4500家,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一项项基础数据不断增长,我国支撑新技术新业态的“底座”愈加坚实。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壮大耐心资本,引导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完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政策……在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茁壮成长,把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越擦越亮。
打造开放创新生态 全球共享发展成果
在北京,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吸引众多高技术制造业领域的跨国企业参展,共签署合作协议、意向协议210多项,涉及金额1520多亿元;在上海,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全球350家企业亮相技术装备展区,展示一系列高端装备和前沿技术。
一北一南两大重量级博览会,见证了我国在开放中谋求共同发展、在发展中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程。
完备的产业体系、高效的产业协作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等优势,吸引外资在中国投资高技术制造业,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801.8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6%,较去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
外资加速布局高技术制造业,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不仅表明其对中国创新技术和创新生态的高度认可,也彰显中国经济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开放的中国拥抱世界。我国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今年9月,《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正式发布,其中,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标志着高水平对外开放又有新进展。
千仞易陟,天阻可越。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领下,中国经济将进一步增强内生动力,迈向更加高端、智能、绿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不畏激流险滩,奋楫扬帆向前。(本报记者 崔 爽)
来源:科技日报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民生问题“一点通”,安徽阜阳有何秘诀?
- 内陆山西“借港出海”:36家“名特优”企业“消博会”寻商机、拓市场
- 吉林4名大学生灾区救援 自费购买2500余件矿泉水
- 探访“世界榨菜第一村”:政协助力农旅融合榨菜飘香
- 国机集团:先进装备制造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 三伏天养生,中医推荐这些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预防夏季常见病!
- 研究称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频繁使用率偏低 专家建言打造新“引擎”
- 竭尽全力,为了废墟之下的生命——中联重科土耳其子公司工程师灾区救援纪实
- 我国网络零售新业态新模式活力彰显 覆盖行业和产品种类持续扩大
- 世界黄金协会:2024年一季度全球黄金需求总量同比增长3%至1238吨
- 浙江金华:光量子雷达投用 大气污染来源“尽收眼底”
- 大足石刻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寺”启动修缮工程
- 什么才是演员真正的漂亮? 从著名导演透露选角难题说起
- 四部门:2023年底前对月销售额10万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 四川省—撒马尔罕州企业交流合作座谈会在蓉举行
- 韩总统办公室:韩国绝对不会进口日本福岛水产品!
- 梅洞沟湿地公园:色彩斑斓迷人眼 秋色如画醉人心
- 5月13日-19日国家铁路累计运输货物7654.5万吨
- 九部门:引导精细化工产业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
- 山西脱水红薯首次出口 运往美国
- 热门推荐
-
- 为何只有兔子能陪伴嫦娥?
- 贝壳发布2023年度ESG报告:以长期主义为发展路径,迈向“安居乐业”新愿景
- 国内放映技术越来越“亮” 离不开技术与艺术共同推动
- 国家统计局局长:更好服务中国—东盟经济社会发展
- “弗洛伊德之死”再现 美一黑人男子遭警察跪压后身亡
- 两大国资集团将合并,上海打造科创投资新“巨头”
- 广西拓展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林业产业协作
- 巴西总统卢拉再次接受手术 目前状况良好
- 行走田野间,考古北京城 | 文化中国行
- 第七届京津冀鲁辽油画作品邀请展在天津开幕 百余幅作品展现“环渤海风采”
- 中国普查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 千年以上古树超万株
- (乡村行·看振兴)治村富村 浙江松阳“三乡人”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 (乡村行·看振兴)肉鸡住上恒温“楼房” 新疆博乐智能化养殖“养”出致富路
- 余兵:做好“六个抓”,构建电力安全新格局
- 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一移民船倾覆 至少25死数十人失踪
- 2024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举行 项目投资金额超过5300亿元
- 商务部回应美将27家中国实体移出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
- 朝鲜外务相崔善姬访问俄罗斯
- 一季度消费市场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
- 母亲买卖自家股票亏超12万 利欧股份正副董事长兄弟俩被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