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黎城:“水+”产业赋能丹泉河谷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中新网太原12月3日电 题:山西黎城:“水+”产业赋能丹泉河谷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作者 刘小红
在山西省黎城县,一场以“水+”产业为核心的乡村振兴变革正悄然兴起。丹泉河谷,这片坐落于武乡、左权、黎城交汇处的太行“红三角”精品区域,凭借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及丰富的水资源,正逐步成为乡村振兴的新舞台。
黎城县依托丹泉河谷的资源禀赋,精心规划了“一廊三区”和美乡村建设项目。该项目以源泉河为生态轴线,串联起河谷内的6个行政村,构建出太行丹泉山水画廊、乡村旅游先行区、水经济产业发展区和农文旅融合样板区的空间布局,旨在全面推动丹泉河谷的乡村振兴进程。
作为项目核心,“水+”产业成为赋能丹泉河谷的关键。在乡村旅游先行区,源泉村以其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为引领,发展新业态、新元素、新产品,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为黎城县乡村旅游树立了标杆。
与此同时,水经济产业发展区以保护水生态之美为基础,培育了包含水产养殖、水上休闲娱乐、水文旅文创等多种水产业新业态,串珠成链,打造绿色水经济发展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在壮大“水+”产业的过程中,黎城县注重“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通过实施寺底村水生态文旅融合项目,盘活了闲置滩涂地,合理规划了水产养殖、鹅鸭养殖等配套设施,推动生态循环养殖基地的形成。同时,丹泉河谷山泉水厂项目的落地,不仅保护了优质水资源,还生产出高品质的桶装山泉水,预计年产值可达千余万元,为当地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
此外,黎城县还深入挖掘当地非遗资源、传统手工艺、美食资源和中药材等农产品资源,通过实施滨水商业街村民共富项目,形成以黎侯虎等非遗技艺展示、红色文创产品开发、特色农产品展销等为一体的文化街区。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多元的增收渠道。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黎城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强化统筹协调和指挥调度。同时,通过实施污水治理、道路修缮、垃圾治理等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
如今,随着“水+”产业的不断深入发展,丹泉河谷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片曾经默默无闻的土地,如今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引领着黎城县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泰互免签证协定正式生效 泰国游客赴中国旅游参观热情高涨
- “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湖南行启动
- AI赋能戏剧艺术 学者:人与AI互不相轻
- (经济观察)中国电信运营商加码布局AI基础设施
- “北京文化书系”亮相第十九届深圳文博会
- 共度“北京时间” 第六届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将启
- “保中合作互利共赢、前景广阔”
- 针对加沙战后归属 美以领导人产生分歧
- 甘肃山丹:擦亮“露天长城博物馆”文化名片
- 英官员称将向乌提供贫铀弹 俄官员表示使用贫铀武器后果非常严重
- 韩国客机悲剧:撞墙前六分钟接鸟情预警 179人遇难
- 【港澳台专线】两岸以球会友 第七届“台协杯”慢速垒球赛重庆开赛
- 意大利南部一建筑倒塌致4人死亡
- “他乡剧”到“归乡剧”,故乡回信请查收
- 数字化赋能 专家学者山西论文化遗产现代化发展
- 档案里的时光:正乙祠戏楼历史上第四次大修复情况如何?
- 7月22日为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一天
- 增长7%、19%!多组数据凸显我国经济活力
- AI监管应开启国际合作
- 全民阅读,如何“一个也不能少”
- 热门推荐
-
- (寻味中华丨饮食)宁波水磨年糕:稻香情浓 江南年味
- 研判分析称湖北将迎阶段性高温干旱
- 欧洲理事会主席:欧盟决定启动波黑入盟谈判
- 助企业走全球 重庆2023年出口退税同比增5.2%
- 俄乌局势进展:普京到访马里乌波尔 乌克兰称扎波罗热地区遭袭
- 湖北:全省17个市州均成立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
- 广西藤州浔江大桥建成后民众过岸时间可缩短至5分钟左右
- 商务部:今年1-9月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4万亿元,同比增长5.4%
- 焦点访谈丨稳中有进!从“稳”的底盘和“进”的动力“看好”中国经济→
- 酸甜苦咸鲜……还有?科学家或发现第六种基本味道
- 多地运用科技手段 助力防溺水安全预警 帮助学生安全过暑假
- 【东盟专线】中国海警局举办中越海警第四届青年警官交流活动
- “化干戈为玉帛” 涉外调解员巧妙化解商事纠纷
- 多地迎来返程客流高峰 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515万人次
- 马来西亚上半年批准国内外投资逾1300亿林吉特
- 美国纽约市发生连环枪击!已致1死3伤
- 河北围场:2023年畜牧业年产值达34亿元
- “未来篇章不输过往华章” 聆听运河文明“碰撞”国潮文化的中外声音
- 广州空港经济区中央商务区会展中心二期项目钢结构首吊成功
- 焦点访谈:区域经济新格局 携手走上共同富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