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擦亮“中国杂粮之都”金色招牌 走好“特”“优”农业发展之路
中新网太原11月19日电 (吴琼 杨静)“杂粮是山西忻州最具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山西省忻州市副市长孟宏斌19日说,忻州全面实施“特”“优”战略,把杂粮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当日,在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孟宏斌表示,忻州市将持续擦亮“中国杂粮之都”金字招牌,蹚出“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忻州路径”。
忻州地处黄土高原腹地,是黄河入晋第一市,为天然的优质杂粮黄金产区,有“中国杂粮之都”美誉。近年来,忻州市全链条推动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以谷子、藜麦、红芸豆等为主的杂粮产品享誉全国,以“神池月饼”“代州黄酒”为代表的特优产品正加速崛起。
推进规模化发展方面,忻州布局打造谷子、甜糯玉米、马铃薯等杂粮特优产业基地,忻州市杂粮总面积在300万亩以上,总产量60万吨以上,规模稳居山西之首。培育龙头企业方面,忻州市培育省级龙头企业22家,省级杂粮产业化联合体5个,开发130余款杂粮产品,年销售收入达50亿元。
同时,忻州制定发布地方农业标准72项,实现主要杂粮作物生产有标可依、产品有标可检,打造“国字号”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8个,创建供应深圳农产品基地24个,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602个、基地202万亩;颁布《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促进条例》,成立忻州市杂粮产业发展中心,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杂粮研究院,组建杂粮产品质检中心,着力打造“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
此外,品牌打造方面,忻州市突出打造“忻州杂粮”“忻州糯玉米”市域公用品牌和“五台斋选”“芦芽山珍”等13个县域公用品牌,全市共培育产品品牌150余个,形成“中国杂粮之都”“中国红芸豆之乡”等“一都八乡”品牌矩阵。
孟宏斌介绍,下一步,忻州市将聚焦“拳头”产品和“链主”企业,打造杂粮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把“小杂粮”做成“大产业”;建立完善忻州杂粮生产、加工等系列标准,加快杂粮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适应现代消费需求,研发加工功能性、即食性杂粮产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做强国家级忻州杂粮市场和山西(忻州)杂粮出口平台,形成以忻州为核心、辐射全国的“一站式”杂粮集散交易平台。(完)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动画要2D还是3D?未来由市场决定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更名?南京官方辟谣
- 国家医保局:推动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
- 海内外36所宫庙逾千名信众福建泉州共祭关帝
- 善待的岁月里,他们“老”好了
- 9月16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180万人次
- 海地局势持续紧张 24名中国公民安全撤离
- 《2021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榜单“出炉” 专家强调临床创新
- (身边的变化)闽北以“文化康养研学”为主题 打造林业文化特色精品旅游
- 一位中年大叔的上亿流量
- 5月15日央行开展20亿元逆回购操作和1250亿元MLF操作
- 北京海淀认定王宇和黄树焘见义勇为
- 最新研究:补充亚精胺可改善小鼠生育力 或助延长生殖寿命药物研发
- “府楼猴”IP助推广东侨乡潮州旅游热
- 雅万高铁开通100天累计发送旅客145万人次
- 孤山德不孤 赵朴初“归来”
- 12月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53个点
- 江苏在全国率先创设养老护理专业技术职称体系
- 2025年春运琼州海峡车辆过海运输能力将提升20%
- 禽流感病毒如何在哺乳动物中感染和传播?国际最新牛流感研究揭秘
- 热门推荐
-
- 德防长警告:2024年美国大选后可能出现“最糟糕情况”
- 东盟为何反复强调“不能成为代理人”?
- 韩国中国商会举行换届选举
- “星耀中国: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展”在沪开幕
- 第12届东西方哲学家大会举行“家哲学”圆桌会
- 首个中哈媒体联合创作工作室正式启动
- 以色列多地遭袭造成人员伤亡 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加强安全防范
- 河北发布大风蓝色预警
- 广西工业城一本科职业大学揭牌 产教融合助地方经济发展
- 中国发现新的中等体型暴龙物种 距今约1亿年至6600万年
- 珠江流域暴雨区内部分中小河流或发生超警洪水
- 中国国家公园建设成效显著 旗舰物种数量持续增长
- 山东过境免签政策适用口岸增至5个
- 台风“格美”来袭 福建漳州海警严阵以待
- 三代考古人如何接力?《时间的答卷2》讲述三星堆发掘故事
- 第十三届悉尼华商暨澳中青年企业家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 中方反对安理会审议朝鲜人权局势
- 气温15℃这是要“入春”?全国大部将以偏暖状态跨年
- 中新健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疗法将复发转移风险降逾四成
- 中巴双方在卡拉奇国际机场为遇难中国公民举行遗体送别仪式